一种渔业科考船环形总段吊装入坞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695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渔业科考船环形总段吊装入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平面支撑钢墩与斜面支撑钢墩,所述平面支撑钢墩背离船体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滑槽,所述斜面支撑钢墩背离船体的一侧设置有钢墩导轮;将平面支撑钢墩、斜面支撑钢墩通过支撑管柱连接,选用两个龙门吊进行联吊,龙门吊进的钓钩分别连接自平衡吊排,所述自平衡吊排的下端设置有四个下定滑轮,下定滑轮通过下过渡钢丝绳串联,下过渡钢丝绳上形成三个环形挂点,环形挂点内设置有上中间过渡滑轮,上中间过渡滑轮分别连接下中间过渡滑轮;环形吊带依次穿过钢墩导轮及导向滑槽;龙门吊将环形总段吊装到位。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搭载效率,减少传统工艺吊装总段时工装自重所带来的影响。所带来的影响。所带来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渔业科考船环形总段吊装入坞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建造
,具体涉及一种渔业科考船环形总段吊装入坞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船舶建造过程中搭载是指船体由分段或总段组合成一整条船的过程,渔业科考船不同于常规船型,该船具有板薄、结构弱、设备复杂密集的特点,因此吊装入坞搭载时需要充分的考虑其结构变形和预埋设备的保护措施。因此传统的吊装方法是采用刚性托架作为平台,在托架上摆放支撑钢墩与楔形墩木船体环形总段其上方总组。在托架两侧设有吊环,总段通过钢丝绳连接钢梁两侧的吊环进行吊装。虽然钢梁可以承受吊装时所产生的压应力,减少总段吊装变形。但是钢梁自重较大,且从总组平台吊装到船坞或者船台还需要重复布置钢墩因此坞墩摆放的工作量也很大。为了满足吊车的安全起吊重量,往往需要对总段重量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钢梁在闲置时所占用的场地较大,也为保养维护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渔业科考船环形总段吊装入坞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搭载效率,减少搭载的成本,减少传统工艺吊装总段时工装自重所带来的影响,提高预舾装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渔业科考船环形总段吊装入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设置平面支撑钢墩与斜面支撑钢墩,所述平面支撑钢墩设置于船底的中部,所述斜面支撑钢墩设置于船底的舭部,位于所述平面支撑钢墩的两侧,所述平面支撑钢墩、所述斜面支撑钢墩沿着船长的方向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平面支撑钢墩背离船体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滑槽,所述斜面支撑钢墩背离船体的一侧设置有钢墩导轮;
[0007]步骤二、将沿船长方向设置的平面支撑钢墩、沿船长方向设置的斜面支撑钢墩分别通过支撑管柱连接,将同一横剖面上的平面支撑钢墩与斜面支撑钢墩通过支撑管柱连接,同一横剖面上的平面支撑钢墩与斜面支撑钢墩组成滑轮起吊组;
[0008]步骤三、选用两个龙门吊进行联吊,每个龙门吊包括两个上小车与一个下小车,两个上小车通过并钩吊排并钩,上小车与下小车位于船体的两侧,所述下小车与所述并钩吊排下端的钓钩分别连接自平衡吊排,所述自平衡吊排的下端设置有四个下定滑轮,四个所述下定滑轮通过下过渡钢丝绳串联,下过渡钢丝绳上形成三个环形挂点,三个所述环形挂点内设置有上中间过渡滑轮,三个上中间过渡滑轮分别连接下中间过渡滑轮;
[0009]步骤四、每个下过渡滑轮通过环形吊带连接相邻的滑轮起吊组,环形吊带依次穿过滑轮起吊组的钢墩导轮及导向滑槽;
[0010]步骤五、下小车与并钩吊排的钓钩逐步收紧过渡钢丝绳及环形吊带,将环形总段
吊装到位。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一中,导向滑槽采用铸钢材料制作而成,导向滑槽的四周均设置有倒角,所述钢墩导轮包括导轮安装面、连接座板、导轮支架、连接螺栓、固定螺母及导轮辊轮,所述导轮安装面焊接于所述斜面支撑钢墩上,所述连接座板焊接于所述导轮安装面上,所述连接螺栓焊接于所述连接座板上,所述连接螺栓靠近所述连接座板的一段为非螺纹段,所述导轮支架为U型框架,其封闭的一端设置有供所述连接螺栓穿过的安装孔,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后通过固定螺母紧固,所述导轮辊轮轴安装于所述导轮支架开口的一侧。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平面支撑钢墩、所述斜面支撑钢墩的侧面焊接有固定眼板,支撑管柱的端部设置有管柱眼板,所述固定眼板与所述管柱眼板通过螺栓连接。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眼板上焊接有第一三角肘板,所述管柱眼板上焊接有第二三角肘板,所述固定眼板、所述管柱眼板的下侧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平面支撑钢墩、所述斜面支撑钢墩之间焊接有第三三角肘板。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三中,龙门吊起吊重量为700T,两个龙门吊的设置方向相反。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四中,船体的两侧设置有吊带导轮,环形吊带依次穿过吊带导轮、钢墩导轮及导向滑槽。
[00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五中,在起吊前,对环形吊带与钢墩导轮、吊带导轮、导向滑槽的位置进行检查,检查完毕后,对总段进行起吊,总段起吊后在其离开地面100mm的高度时停止起吊,待吊装状态趋于稳定后继续起吊。
[00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平面支撑钢墩、所述斜面支撑钢墩与船体之间设置有垫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本专利技术采用环形吊带与支撑钢墩相结合进行吊装,建造环形总段时所用的支撑钢墩可直接用于吊运环形总段到船坞或者船台进行搭载,搭载过程不需要二次布置支撑钢墩,提高了搭载效率,降低了搭载成本,减少了传统工艺吊装时工装自重所带来的影响,提高了舾装率,解决了传统工艺中大型总段预舾装率受重量限制,无法增加的瓶颈问题,而且该方法中的工装易于安装,占地面积较小。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渔业科考船环形总段吊装入坞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渔业科考船环形总段吊装入坞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导向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钢墩导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支撑管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并钩吊排1、自平衡吊排2、下定滑轮3、下过渡钢丝绳4、上中间过渡滑轮5、环形吊带6、支撑管柱7、斜面支撑钢墩8、平面支撑钢墩9、吊带导轮10、导轮辊轮11、导轮支架12、连接座板13、固定螺母14、固定垫片15、导轮安装面16、导向滑槽17、固定眼板18、第一三角肘板19、第三三角肘板20、限位板21、管柱眼板22、第二三角肘板23、钢墩导轮24、下中间过渡滑轮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渔业科考船环形总段吊装入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步骤一、设置平面支撑钢墩9与斜面支撑钢墩8,平面支撑钢墩9设置于船底的中部,平面支撑钢墩9上设置有两块楔形木墩,楔形木墩的一面为斜面,另一面为平面,摆放时斜面与斜面接触,可以调节楔形木墩的堆叠高度。平面支撑钢墩9的高度为2000mm,平面支撑钢墩9的上方为800mm*600mm的水平支撑面,平面支撑钢墩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渔业科考船环形总段吊装入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置平面支撑钢墩与斜面支撑钢墩,所述平面支撑钢墩设置于船底的中部,所述斜面支撑钢墩设置于船底的舭部,位于所述平面支撑钢墩的两侧,所述平面支撑钢墩、所述斜面支撑钢墩沿着船长的方向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平面支撑钢墩背离船体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滑槽,所述斜面支撑钢墩背离船体的一侧设置有钢墩导轮;步骤二、将沿船长方向设置的平面支撑钢墩、沿船长方向设置的斜面支撑钢墩分别通过支撑管柱连接,将同一横剖面上的平面支撑钢墩与斜面支撑钢墩通过支撑管柱连接,同一横剖面上的平面支撑钢墩与斜面支撑钢墩组成滑轮起吊组;步骤三、选用两个龙门吊进行联吊,每个龙门吊包括两个上小车与一个下小车,两个上小车通过并钩吊排并钩,上小车与下小车位于船体的两侧,所述下小车与所述并钩吊排下端的钓钩分别连接自平衡吊排,所述自平衡吊排的下端设置有四个下定滑轮,四个所述下定滑轮通过下过渡钢丝绳串联,下过渡钢丝绳上形成三个环形挂点,三个所述环形挂点内设置有上中间过渡滑轮,三个上中间过渡滑轮分别连接下中间过渡滑轮;步骤四、每个下过渡滑轮通过环形吊带连接相邻的滑轮起吊组,环形吊带依次穿过滑轮起吊组的钢墩导轮及导向滑槽;步骤五、下小车与并钩吊排的钓钩逐步收紧过渡钢丝绳及环形吊带,将环形总段吊装到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渔业科考船环形总段吊装入坞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导向滑槽采用铸钢材料制作而成,导向滑槽的四周均设置有倒角,所述钢墩导轮包括导轮安装面、连接座板、导轮支架、连接螺栓、固定螺母及导轮辊轮,所述导轮安装面焊接于所述斜面支撑钢墩上,所述连接座板焊接于所述导轮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金吴佩庄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