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烘箱双集气室电加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6865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刷机烘箱双集气室电加热系统,包括大集气室、小集气室、烘箱、第一空气热交换器和第二空气热交换器,从烘箱排出的热风的输出,通过热交换以后,一部分热风的热能传递给新风,最后风汇总进入大集气室内参与下次循环,另一部分通过换热后进入小集气室再可控的与大集气室的热风混合后送入烘箱,这样既能够使得整体的热量不会因为热风的排除而减少,从根本上节约成本,降低能源的损耗;还能能够满足个别跳跃式机组特殊烘干的需要,进一步合理降低能耗。进一步合理降低能耗。进一步合理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印刷机烘箱双集气室电加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印刷机烘干
,具体是一种印刷机烘箱双集气室电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印刷品的烘干通常采用烘箱来完成,风通过加热单元加热,送入烘箱进风口然后从排风口排出,从烘箱排风通道排出的热气不仅对环境产生影响,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能源浪费。另外,热风干燥设备普遍能耗较大。一般情况下,热风干燥能耗占整个印刷流程能耗的80%以上,干燥过程排出的废气中储存有大量的热能,这部分热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被白白浪费掉。此外,在印刷过程中,因为所印刷机组不同色组之间可能存在个别跳跃式机组需要因为印刷面积,油墨等问题的出现,需要增加烘箱的温度,其余机组需要的问题则较低,以往的设计,均没有应对此种情况的出现,均采用集中集气的方式,即进入所有烘箱的混合气的温度,是同一温度,这样就浪费了高温烘箱排出的高温气体,电加热组件需要进行二次加热,浪费了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设计了大小两个集气室和两个空气换热器的印刷机烘箱双集气室电加热系统,主要是能够满足个别跳跃式机组特殊烘干的需要,降低能耗。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印刷机烘箱双集气室电加热系统,包括大集气室、小集气室、烘箱、第一空气热交换器和第二空气热交换器,所述大集气室和小集气室内均安装VOCs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至少一条进气路一端连接大集气室,另一端连接烘箱进气口,每条进气路上设有风机、加热单元及泄压阀,进气路排气口排出的混合风汇入主回风管路后分成两路,混合风通过第一回风管路连接到第一空气热交换器换热后一部分排放到室外,另一部分通过第三回风管路输送并与通过第一空气热交换器换热后的新风混合后送入大集气室,混合风通过第二回风管路连接到第二空气热交换器换热后排放到室外,新风通过第一新风进气路直接送入大集气室,通过第三新风进气路后一部分新风经过第二空气热交换器换热后与第一回风管路的部分热风混合后送入大集气室;新风通过第三新风进气路后另一部分经第二空气换热器换热后与第二回风管路经过第一空气热交换器换热后的部分热风混合后送入小集气室,小集气室排出的热风与对应的所述进气路内热风混合后送入烘箱的进气口。新风通过第二新风进气路直接送入小集气室。所述烘箱上设有一个进气口,两个排气口。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从烘箱排出的热风的输出,通过热交换以后,一部分热风的热能传递给新风,最后风汇总进入大集气室内参与下次循环,另一部分通过换热后进入小集气室再可控的与大集气室的热风混合后送入烘箱,这样既能够使得整体的热量不会因为热风的排除而减少,从根本上节约成本,降低能源的损耗;还能能够满足个别跳跃式机组特殊烘干的需要,进一步合理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电加热系统的结构图。
[0007]图2是烘箱进气口和排气口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0009]如图1-2所示,印刷机烘箱双集气室电加热系统,包括大集气室1、小集气室2、烘箱3、第一空气热交换器4和第二空气热交换器5,
[0010]所述烘箱上设有一个进气口301,两个排气口302。
[0011]所述大集气室1和小集气室2内均安装VOCs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7和湿度传感器8;
[0012]4条进气路

一端连接大集气室1,另一端连接烘箱3进气口301,每条进气路

上设有风机9、加热单元10及泄压阀11;系统中还设有风量调节阀13和风量检测仪12。
[0013]烘箱排气口302排出的混合风汇入主回风管路后分成两路:混合风通过第一回风管路

连接到第一空气热交换器换热4后一部分排放到室外,另一部分通过第三回风管路

输送并与通过第一空气热交换器4换热后的新风混合后送入大集气室1;混合风通过第二回风管路

连接到第二空气热交换器5换热后一部分排放到室外,另一部分通过第四回风管路

输送与通过第二空气热交换器5换热后的新风混合后送入小集气室2;
[0014]新风分三路送入:新风通过第一新风进气路

直接送入大集气室1,通过第三新风进气路

后一部分新风经过第二空气热交换器5换热后与第一回风管路

内通过第一空气热交换器4换热后的部分热风混合后送入大集气室1;新风通过第三新风进气路

后另一部分经第二空气换热器5换热后与第二回风管路

经过第二空气热交换器5换热后的部分热风混合后送入小集气室2,小集气室2排出的热风与对应的所述进气路

内热风混合后送入烘箱3的进气口301;新风通过第二新风进气路

直接送入小集气室2。
[001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印刷机烘箱双集气室电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大集气室、小集气室、烘箱、第一空气热交换器和第二空气热交换器,所述大集气室和小集气室内均安装VOCs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至少一条进气路一端连接大集气室,另一端连接烘箱进气口,每条进气路上设有风机、加热单元及泄压阀,进气路排气口排出的混合风汇入主回风管路后分成两路,混合风通过第一回风管路连接到第一空气热交换器换热后一部分排放到室外,另一部分通过第三回风管路输送并与通过第一空气热交换器换热后的新风混合后送入大集气室,混合风通过第二回风管路连接到第二空气热交换器换热后排放到室外,新风通过第一新风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连鹏崔加胜马福银杨贤云董宇轩张家滔王正国陈聪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奥特马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