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驱动桥自动可调节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6437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叉车驱动桥自动可调节定位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定位支架及第二定位支架,所述的第一定位支架包括开口呈V型的第一支撑座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座旁侧的第一压板,所述的第一支撑座及第一压板形成对驱动桥桥壳轴颈部的支撑与夹紧,所述的第一定位支架对称设置两组,两组第一定位支架分别与驱动桥左右两侧的桥壳轴颈部相配合且两组第一定位支架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的第二定位支架包括开口呈V型的第二支撑座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座旁侧的第二压板,所述的第二支撑座及第二压板形成对驱动桥轴承法兰部的支撑与夹紧。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装置的使用提高了驱动桥的装夹效率,减小了人工工作量。减小了人工工作量。减小了人工工作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叉车驱动桥自动可调节定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叉车驱动桥台架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叉车驱动桥自动可调节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叉车驱动桥台架试验装夹采用与整车安装相同的方式,利用驱动桥上两侧的扇形板与试验台架用螺栓连接固定。不同吨位不同系列的驱动桥扇形板开档,以及螺孔尺寸存在差异,开展试验检测时需要人工更换或者调整试验台架,方能完成驱动桥在试验台架上的固定。此种方式有以下缺点:1)采用扇形板与台架连接,扇形板开档与试验台架的开档配合间隙较小,造成驱动桥投装较为困难。2)驱动桥投装到试验台架上后,还需要人工翻转驱动桥去对准,保证扇形板上的孔与试验台架上的孔对齐,然后用螺栓固定,人工翻转驱动桥劳动强度较大,且对孔效率较低。3)不同吨位和不同系列的驱动桥装夹需要人工调整或者更换定位台架,额外增加了人工的工作量,同时更换或调整工装比较耗时,造成装夹和检测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驱动桥自动可调节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解决了叉车驱动桥台架试验定位装夹效率低和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定位支架及第二定位支架,所述的第一定位支架包括开口呈V型的第一支撑座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座旁侧的第一压板,所述的第一支撑座及第一压板形成对驱动桥桥壳轴颈部的支撑与夹紧,所述的第一定位支架对称设置两组,两组第一定位支架分别与驱动桥左右两侧的桥壳轴颈部相配合且两组第一定位支架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的第二定位支架包括开口呈V型的第二支撑座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座旁侧的第二压板,所述的第二支撑座及第二压板形成对驱动桥轴承法兰部的支撑与夹紧。
[0005]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有水平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板面沿底板的长度方向设有导轨,所述的导轨平行布置两组,两组所述的导轨上均设有与导轨相配合的滑块,所述的滑块与第一定位支架底部的台板相固定。
[0006]所述的底座上还设有驱动第一定位支架沿导轨限定方向滑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杠相连,所述的丝杠通过轴承座固定在两组导轨之间的底板上,与丝杠相配合的螺母固定连接在台板的底部。
[0007]两组所述的第一定位支架之间的导轨上固定有竖直方向布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固定板相垂直的限位螺柱,所述的限位螺柱用于限定第一定位支架的位移位置。
[0008]所述的第一定位支架包括底部与滑块相固定的台板,所述台板的上板面沿底座的宽度方向依次固定有第一支撑座、第一支座及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支撑座的V型支撑面上分
别固定有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压板的一端向内开设有方形的凹槽,且该端与第一油缸的活塞杆端铰接,所述第一支座的上端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置于第一压板的方形凹槽内且与第一压板铰接。
[0009]所述的底板上还设有传感器,所述第一定位支架的侧面固定有与传感器相配合的感应板,所述的传感器通过支脚板固定在底板上。
[0010]所述的第二定位支架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表面沿底座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二支撑座、第二支座及第二油缸,所述的第二支座及第二油缸通过安装板固定在安装架上,所述第二支撑座的V型支撑面上分别固定有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压板的一端向内开设有方形的凹槽,且该端与第二油缸的活塞杆端铰接,所述第二支座的上端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置于第二压板的方形凹槽内且与第二压板铰接。
[001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通过两组第一支撑座及一组第二支撑座可快速实现对驱动桥的定位,通过两组第一压板和一组第二压板可快速实现对驱动桥的夹紧;同时两组第一支撑座之间的开档尺寸可以自动调节,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驱动桥。该装置的使用提高了驱动桥的装夹效率,减小了人工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定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定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专利技术定位时的使用状态图。
[0016]图5是本专利技术夹紧时的使用状态图。
[0017]以上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底座1、底板11、导轨12、滑块13、固定板14、限位螺柱15、传感器16、支脚板161、第一定位支架2、第一支撑座21、第一定位板211、第一压板22、台板23、第一支座24、第一油缸25、第一连杆26、感应板27、第二定位支架3、第二支撑座31、第二定位板311、第二压板32、安装架33、第二支座34、第二油缸35、安装板36、第二连杆37、驱动电机4、丝杠41、轴承座42、驱动桥100、驱动桥桥壳轴颈部110、驱动桥轴承法兰部120。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4、图5所示的一种叉车驱动桥自动可调节定位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的第一定位支架2及第二定位支架3,第一定位支架2包括开口呈V型的第一支撑座21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座21旁侧的第一压板22,第一支撑座21及第一压板22形成对驱动桥桥壳轴颈部110的支撑与夹紧,第一定位支架2对称设置两组,两组第一定位支架2分别与驱动桥左右两侧的桥壳轴颈部相配合且两组第一定位支架2之间的间距可调;第二定位支架3包括开口呈V型的第二支撑座31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座31旁侧的第二压板32,第二支撑座31及第二压板32形成对驱动桥轴承法兰部120的支撑与夹紧。
[0019]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定位支架2包括底部与滑块13相固定的台板23,台板23的上板面沿底座1的宽度方向依次固定有第一支撑座21、第一支座24及第一油缸25,第一支撑座21的V型支撑面上分别固定有第一定位板211,第一压板22的一端向内开设有方形的凹
槽,且该端与第一油缸25的活塞杆端铰接,第一支座24的上端铰接有第一连杆26,第一连杆26的另一端置于第一压板22的方形凹槽内且与第一压板22铰接。
[0020]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第二定位支架3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的安装架33,安装架33的上表面沿底座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二支撑座31、第二支座34及第二油缸35,第二支座34及第二油缸35通过安装板36固定在安装架33上,第二支撑座31的V型支撑面上分别固定有第二定位板311,第二压板32的一端向内开设有方形的凹槽,且该端与第二油缸35的活塞杆端铰接,第二支座34的上端铰接有第二连杆37,第二连杆37的另一端置于第二压板32的方形凹槽内且与第二压板32铰接。
[0021]进一步的,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有水平放置的底板11,底板11的上板面沿底板11的长度方向设有导轨12,导轨12平行布置两组,两组导轨12上均设有与导轨12相配合的滑块13,滑块13与第一定位支架2底部的台板相固定。
[0022]进一步的,底座1上还设有驱动第一定位支架2沿导轨12限定方向滑动的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与丝杠41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车驱动桥自动可调节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的第一定位支架(2)及第二定位支架(3),所述的第一定位支架(2)包括开口呈V型的第一支撑座(21)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座(21)旁侧的第一压板(22),所述的第一支撑座(21)及第一压板(22)形成对驱动桥桥壳轴颈部(110)的支撑与夹紧,所述的第一定位支架(2)对称设置两组,两组第一定位支架(2)分别与驱动桥左右两侧的桥壳轴颈部相配合且两组第一定位支架(2)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的第二定位支架(3)包括开口呈V型的第二支撑座(31)以及设置在第二支撑座(31)旁侧的第二压板(32),所述的第二支撑座(31)及第二压板(32)形成对驱动桥轴承法兰部(120)的支撑与夹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驱动桥自动可调节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有水平放置的底板(11),所述底板(11)的上板面沿底板(11)的长度方向设有导轨(12),所述的导轨(12)平行布置两组,两组所述的导轨(12)上均设有与导轨(12)相配合的滑块(13),所述的滑块(13)与第一定位支架(2)底部的台板相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驱动桥自动可调节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还设有驱动第一定位支架(2)沿导轨(12)限定方向滑动的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与丝杠(41)相连,所述的丝杠(41)通过轴承座(42)固定在两组导轨(12)之间的底板(11)上,与丝杠(41)相配合的螺母固定连接在台板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驱动桥自动可调节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的第一定位支架(2)之间的导轨(12)上固定有竖直方向布置的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上设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冠军魏敏白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