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IHI专利>正文

离心压缩机及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6119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19
离心压缩机具备:形成有吸气通路(130)的压缩机罩壳(100);设置于吸气通路(130)的压缩机叶轮;使杆(240)在与压缩机叶轮的旋转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进行直线动作的致动器(250);与杆(240)连接的连结部件(230);具有突出部的节流部件;在旋转轴方向上延伸并将连结部件与节流部件连接的连结轴部;以及在与连结轴部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成为节流部件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部。旋转轴部。旋转轴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离心压缩机及增压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心压缩机及增压器。本申请基于2018年8月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148480号要求优先权并在本申请中引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在增压器中设置离心压缩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增压器中,在压缩机叶轮的上游形成吸气通路。在吸气通路中的压缩机叶轮的径向的外侧设置节流部件。节流部件在压缩机叶轮的周向排列设置多个。在节流部件设置臂部。臂部延伸于压缩机叶轮的旋转轴方向。臂部插通于驱动环的卡合部和环板的隙孔。
[0003]卡合部延伸于压缩机叶轮的径向。隙孔相对于压缩机叶轮的径向倾斜。当驱动环进行驱动时,则臂部被卡合部和隙孔的内壁推压。因臂部被推压而使节流部件的一部分向吸气通路内突出。于是,吸气通路的流路截面积受到节制。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7305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使吸气通路的流路截面积改变的机构复杂。因此希望研发使结构简化的技术。
[0009]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结构简化的离心压缩机及增压器。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方案的离心压缩机具备:压缩机罩壳,其形成有吸气通路;压缩机叶轮,其设置于吸气通路;致动器,其使杆在与压缩机叶轮的旋转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进行直线动作;连结部件,其与杆连接;节流部件,其具有突出部;连结轴部,其在旋转轴方向上延伸并连接连结部件与节流部件;以及旋转轴部,其在与连结轴部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成为节流部件的旋转中心。
[0012]可以是,节流部件根据以旋转轴部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角度,在突出部向吸气通路内突出的节流位置和与节流位置相比突出部位于压缩机叶轮的径向的外侧的退避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0013]可以是,节流部件包含第一节流部件及第二节流部件,在第一节流部件及第二节流部件各自设置连结轴部及旋转轴部。
[0014]可以是,由压缩机罩壳、连结部件、第一节流部件及第二节流部件构成四节连杆机构。
[0015]可以是,第一节流部件及第二节流部件双方的突出部的两端部彼此抵接,形成内径比吸气通路小的环状孔。
[0016]可以是,压缩机叶轮的旋转中心位于设置在第一节流部件及第二节流部件的两个旋转轴部的中间。
[0017]可以是,旋转轴部将节流部件和相对于节流部件在旋转轴方向上对置的压缩机罩壳的壁面连接,且被限制与旋转轴方向垂直的面方向的移动,连结轴部设置为能够在与旋转轴方向垂直的面方向上移动。
[0018]可以是,连结部件在比吸气通路靠压缩机叶轮的径向的外侧且比连结轴部远离旋转轴部的位置,设置与杆连接的杆连接部。
[0019]可以是,在突出部中的与压缩机叶轮的对置面的相反侧形成锥部,该锥部越朝向压缩机叶轮的径向的内侧,则相对于对置面的距离就越短。
[0020]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方案的增压器具备上述离心压缩机。
[0021]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2]根据本公开,能够使结构简化。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增压器的概略剖视图。
[0024]图2是图1的虚线部分的抽出图。
[0025]图3是构成连杆机构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0026]图4是图2的IV-IV线剖视图。
[0027]图5是用于说明连杆机构的动作的第一图。
[0028]图6是用于说明连杆机构的动作的第二图。
[0029]图7是用于说明连杆机构的动作的第三图。
[0030]图8是图2的双点划线部分的抽出图。
[0031]图9是用于说明锥部的作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实施方式所示的尺寸、材料以及其它具体的数值等只是为了容易理解的例示而并不限定本公开,特例除外。并且在本说明书和图中对于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结构的要素标记相同的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并且在本公开中省略了没有直接关系的要素的图示。
[0033]图1是增压器TC的概略剖视图。将图1所示的箭头L方向作为增压器TC的左侧进行说明。将图1所示的箭头R方向作为增压器TC的右侧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增压器TC具备增压器主体1。增压器主体1具备轴承罩壳2。在轴承罩壳2的左侧通过紧固螺栓3连结涡轮机罩壳4。在轴承罩壳2的右侧通过紧固螺栓5连结压缩机罩壳100。
[0034]在轴承罩壳2形成有收纳孔2a。收纳孔2a贯通于增压器TC的左右方向。在收纳孔2a设置轴承6。作为轴承6的一例,在图1中示出全浮动轴承。但是,轴承6也可以是半浮动轴承、滚动轴承等其它的径向轴承。利用轴承6将主轴7旋转自如地轴支承。在主轴7的左端部设置涡轮机叶轮8。涡轮机叶轮8旋转自如地收纳在涡轮机罩壳4内。在主轴7的右端部设置压缩机叶轮9。压缩机叶轮9旋转自如地收纳在压缩机罩壳100内。压缩机罩壳100具有第一罩壳部件110和第二罩壳部件120。对于第一罩壳部件110和第二罩壳部件120将在后面详述。
[0035]在压缩机罩壳100形成吸气口10。吸气口10开设于增压器TC的右侧。吸气口10与未图示的空气滤清器连接。另外,在通过紧固螺栓5将轴承罩壳2与压缩机罩壳100连结的状态下形成扩散器流路11。扩散器流路11使空气升压。扩散器流路11从主轴7(压缩机叶轮9)的径向(以下简称为径向)的内侧朝向外侧形成为环状。扩散器流路11在上述的径向的内侧经由压缩机叶轮9与吸气口10连通。
[0036]另外,在压缩机罩壳100的内部形成压缩机涡旋流路12。压缩机涡旋流路12为环状。压缩机涡旋流路12位于比压缩机叶轮9靠径向的外侧。压缩机涡旋流路12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吸气口连通。压缩机涡旋流路12也与扩散器流路11连通。当压缩机叶轮9旋转时,则从吸气口10向压缩机罩壳100内吸入空气。在吸入的空气通过压缩机叶轮9的翼间的过程中因离心力的作用而增速。增速的空气在扩散器流路11和压缩机涡旋流路12中升压。升压的空气从未图示的喷出口流出并导向发动机的吸气口。
[0037]这样,增压器TC具备离心压缩机C(压缩机)。离心压缩机C构成为包含:压缩机罩壳100、压缩机叶轮9、压缩机涡旋流路12。
[0038]在涡轮机罩壳4形成有排气口13。排气口13开设于增压器TC的左侧。排气口13与未图示的废气净化装置连接。另外,在涡轮机罩壳4设有流路14和涡轮机涡旋流路15。涡轮机涡旋流路15位于比涡轮机叶轮8靠径向的外侧。流路14位于涡轮机叶轮8与涡轮机涡旋流路15之间。
[0039]涡轮机涡旋流路15与未图示的气体流入口连通。从未图示的发动机的排气集管排出的废气被导向气体流入口。涡轮机涡旋流路15也与上述的流路14连通。从气体流入口导向涡轮机涡旋流路15的废气经由流路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压缩机罩壳,其形成有吸气通路;压缩机叶轮,其设置于上述吸气通路;致动器,其使杆在与上述压缩机叶轮的旋转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进行直线动作;连结部件,其与上述杆连接;节流部件,其具有突出部;连结轴部,其在上述旋转轴方向上延伸并连接上述连结部件与上述节流部件;以及旋转轴部,其在与上述连结轴部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成为上述节流部件的旋转中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节流部件根据以上述旋转轴部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角度,在上述突出部向上述吸气通路内突出的节流位置和与上述节流位置相比上述突出部位于上述压缩机叶轮的径向的外侧的退避位置之间进行切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节流部件包含第一节流部件及第二节流部件,在上述第一节流部件及上述第二节流部件各自设置上述连结轴部及上述旋转轴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由上述压缩机罩壳、上述连结部件、上述第一节流部件及上述第二节流部件构成四节连杆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节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崎坂亮太藤原隆米村淳上田涉斋藤浩横山有成马场隆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IHI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