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用一体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5890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41
一种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用一体化系统,它包括设置在箱体内部的设备间和依次连通的预脱硝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以及除磷池;所述好氧池位于箱体的中部,好氧池左侧设有所述沉淀池和除磷池,沉淀池和除磷池的左侧设有所述设备间,好氧池右侧设有所述预脱硝池、厌氧池和缺氧池,所述缺氧池位于预脱硝池和厌氧池的前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沉淀除磷效果好,曝气效率佳,气提回流效率高,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成本低廉。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用一体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用一体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用一体化系统的往往整体处理效果不够好,设备结构复杂,成本设计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用一体化系统。
[0004]本技术它包括设置在箱体内部的设备间和依次连通的预脱硝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以及除磷池;所述好氧池位于箱体的中部,好氧池左侧设有所述沉淀池和除磷池,沉淀池和除磷池的左侧设有所述设备间,好氧池右侧设有所述预脱硝池、厌氧池和缺氧池,所述缺氧池位于预脱硝池和厌氧池的前侧,
[0005]所述沉淀池设置于除磷池前侧,沉淀池的上部设有第一溢流堰,第一溢流堰与设置在除磷池内的溢流管连通;所述沉淀池和除磷池的中部分别设有沉淀池导流筒和除磷池导流筒,所述沉淀池导流筒的两侧固接有第一角钢板,第一角钢板通过螺栓组件和支撑钢板固定在沉淀池的两侧壁;所述除磷池导流筒的一侧设有第二角钢板,第二角钢板通过螺栓组件和支撑钢板固定在除磷池的侧壁,所述除磷池导流筒的进水管与所述溢流管相连接,所述沉淀池导流筒的进水管与设置在好氧池上部的待沉淀处理生活污水送水管相连通;所述沉淀池和除磷池的下部逐渐收缩形成四棱锥形结构,沉淀池和除磷池的底部分别设有伸出至设备间的沉淀池排泥管道和除磷池排泥管道,沉淀池排泥管道和除磷池排泥管道上均设有截止阀和可调开度电磁阀;所述除磷池的上部设有第二溢流堰,第二溢流堰内设有出水口,所述除磷池内还设有除磷剂加药管道;
[0006]它还包括有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设置在设备间上部的预脱硝池进气口、缺氧池进气口、厌氧池进气口和好氧池进气口;所述预脱硝池进气口与预脱硝池进气管连接,所述预脱硝池进气管依次穿过所述沉淀池、好氧池和缺氧池的顶部并伸入至预脱硝池的上部后向下延伸与设置在预脱硝池底部的第一环形管道连通;所述缺氧池进气口与缺氧池进气管连接,所述缺氧池进气管依次穿过沉淀池和好氧池上部进入到缺氧池的上部后向下延伸与设置在缺氧池底部的第二环形管道连通;所述厌氧池进气口与厌氧池进气管连接,所述厌氧池进气管依次穿过沉淀池、好氧池和缺氧池上部进入到厌氧池的上部后向下延伸与设置在厌氧池底部的第三环形管道连通;所述好氧池进气口与好氧池进气管连接,所述好氧池进气管穿过沉淀池的上部进入到好氧池的上部后向下延伸与设置在好氧池底部的曝气主管相连通,所述曝气主管在好氧池底部呈曰字形结构设置,所述曝气主管上均匀设有多组曝气盘;所述第一环形管道、第二环形管道和第三环形管道上都均匀设有多个
出气孔洞;
[0007]它还包括有气提回流系统,所述气提回流系统包括设置在设备间上部的沉淀池回流进气口和好氧池回流进气口;所述沉淀池的顶部设有第一气提槽,第一气提槽底部连接有伸向沉淀池底部的第一气提抽泥管,第一气提槽上还设有连通至所述好氧池和预脱硝池的第一回流管,所述沉淀池回流进气口与沉淀池回流进气管连接,所述沉淀池回流进气管自沉淀池顶部伸入其下部并与第一气提抽泥管的下部相连通;所述好氧池的顶部设有第二气提槽,第二气提槽底部连接有伸向好氧池底部的第二气提抽泥管,第二气提槽上设有连通至所述缺氧池的第二回流管,第二气提抽泥管的底端设有不锈钢护笼;所述好氧池回流进气口与好氧池回流进气管连接,好氧池回流进气管穿过所述沉淀池的顶部并伸入至好氧池上部后向下延伸与所述第二气提抽泥管的下部相连通。
[0008]所述预脱硝池进气口、缺氧池进气口、厌氧池进气口、好氧池进气口、沉淀池回流进气口和好氧池回流进气口的进气端通过管道与设置在设备间内的分气缸和回转风机相连接。
[0009]不锈钢护笼通过护笼支架固定在好氧池底部。
[0010]所述预脱硝池和厌氧池之间、所述厌氧池和缺氧池之间以及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之间均设有过水孔。
[0011]所述除磷池导流筒的进水管与所述溢流管的连接端通过不锈钢法兰连接。
[0012]所述沉淀池导流筒的进水管所处高度低于所述溢流堰所处的高度。
[0013]所述第二溢流堰所处的高度低于所述除磷池导流筒的进水管所处的高度。
[0014]本技术的优点是:沉淀除磷效果好,曝气效率佳,气提回流效率高,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曝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曝气系统的内部连接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气提回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气提回流系统的内部连接示意图。
[0019]图5为沉淀池和除磷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沉淀池和除磷池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除磷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沉淀池排泥管道和除磷池排泥管道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附图所示,本技术它包括设置在箱体内部的设备间7和依次连通的预脱硝池1、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以及除磷池6;所述好氧池4位于箱体的中部,好氧池4左侧设有所述沉淀池5和除磷池6,沉淀池5和除磷池6的左侧设有所述设备间7,好氧池4右侧设有所述预脱硝池1、厌氧池2和缺氧池3,所述缺氧池3位于预脱硝池1和厌氧池2的前侧,
[0024]所述沉淀池5设置于除磷池6前侧,沉淀池5的上部设有第一溢流堰60,第一溢流堰
60与设置在除磷池6内的溢流管61连通;所述沉淀池5和除磷池6的中部分别设有沉淀池导流筒62和除磷池导流筒63,所述沉淀池导流筒62的两侧固接有第一角钢板64,第一角钢板64通过螺栓组件和支撑钢板73固定在沉淀池5的两侧壁;所述除磷池导流筒63的一侧设有第二角钢板66,第二角钢板66通过螺栓组件和支撑钢板73固定在除磷池6的侧壁,所述除磷池导流筒63的进水管与所述溢流管61相连接,所述沉淀池导流筒62的进水管与设置在好氧池4上部的待沉淀处理生活污水送水管59相连通;所述沉淀池5和除磷池6的下部逐渐收缩形成四棱锥形结构,沉淀池5和除磷池6的底部分别设有伸出至设备间7的沉淀池排泥管道67和除磷池排泥管道68,沉淀池排泥管道67和除磷池排泥管道68上均设有截止阀69和可调开度电磁阀70;所述除磷池6的上部设有第二溢流堰71,第二溢流堰71内设有出水口72,所述除磷池6内还设有除磷剂加药管道;
[0025]它还包括有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设置在设备间7上部的预脱硝池进气口11、缺氧池进气口12、厌氧池进气口13和好氧池进气口14;所述预脱硝池进气口11与预脱硝池进气管15连接,所述预脱硝池进气管15依次穿过所述沉淀池5、好氧池4和缺氧池3的顶部并伸入至预脱硝池1的上部后向下延伸与设置在预脱硝池1底部的第一环形管道16连通;所述缺氧池进气口12与缺氧池进气管17连接,所述缺氧池进气管17依次穿过沉淀池5和好氧池4上部进入到缺氧池3的上部后向下延伸与设置在缺氧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上式生活污水处理用一体化系统,它包括设置在箱体内部的设备间(7)和依次连通的预脱硝池(1)、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以及除磷池(6);所述好氧池(4)位于箱体的中部,好氧池(4)左侧设有所述沉淀池(5)和除磷池(6),沉淀池(5)和除磷池(6)的左侧设有所述设备间(7),好氧池(4)右侧设有所述预脱硝池(1)、厌氧池(2)和缺氧池(3),所述缺氧池(3)位于预脱硝池(1)和厌氧池(2)的前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5)设置于除磷池(6)前侧,沉淀池(5)的上部设有第一溢流堰(60),第一溢流堰(60)与设置在除磷池(6)内的溢流管(61)连通;所述沉淀池(5)和除磷池(6)的中部分别设有沉淀池导流筒(62)和除磷池导流筒(63),所述沉淀池导流筒(62)的两侧固接有第一角钢板(64),第一角钢板(64)通过螺栓组件和支撑钢板(73)固定在沉淀池(5)的两侧壁;所述除磷池导流筒(63)的一侧设有第二角钢板(66),第二角钢板(66)通过螺栓组件和支撑钢板(73)固定在除磷池(6)的侧壁,所述除磷池导流筒(63)的进水管与所述溢流管(61)相连接,所述沉淀池导流筒(62)的进水管与设置在好氧池(4)上部的待沉淀处理生活污水送水管(59)相连通;所述沉淀池(5)和除磷池(6)的下部逐渐收缩形成四棱锥形结构,沉淀池(5)和除磷池(6)的底部分别设有伸出至设备间(7)的沉淀池排泥管道(67)和除磷池排泥管道(68),沉淀池排泥管道(67)和除磷池排泥管道(68)上均设有截止阀(69)和可调开度电磁阀(70);所述除磷池(6)的上部设有第二溢流堰(71),第二溢流堰(71)内设有出水口(72),所述除磷池(6)内还设有除磷剂加药管道;它还包括有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包括设置在设备间(7)上部的预脱硝池进气口(11)、缺氧池进气口(12)、厌氧池进气口(13)和好氧池进气口(14);所述预脱硝池进气口(11)与预脱硝池进气管(15)连接,所述预脱硝池进气管(15)依次穿过所述沉淀池(5)、好氧池(4)和缺氧池(3)的顶部并伸入至预脱硝池(1)的上部后向下延伸与设置在预脱硝池(1)底部的第一环形管道(16)连通;所述缺氧池进气口(12)与缺氧池进气管(17)连接,所述缺氧池进气管(17)依次穿过沉淀池(5)和好氧池(4)上部进入到缺氧池(3)的上部后向下延伸与设置在缺氧池(3)底部的第二环形管道(18)连通;所述厌氧池进气口(13)与厌氧池进气管(19)连接,所述厌氧池进气管(19)依次穿过沉淀池(5)、好氧池(4)和缺氧池(3)上部进入到厌氧池(2)的上部后向下延伸与设置在厌氧池(2)底部的第三环形管道(20)连通;所述好氧池进气口(14)与好氧池进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峻峰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臻润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