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公铁两用车的道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5713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公铁两用车的道岔系统,包括第一轨道通道、第二轨道通道、第三轨道通道、第一连接导轨和第二连接导轨,第一轨道梁A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转辙器,第一轨道梁B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转辙器,第二轨道梁A的端部设置有第三转辙器,第一连接导轨和第二轨道梁B之间设置有第四转辙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置转辙器和连接导轨的位置,让未使用的连接导轨与处于使用状态下的轨道梁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的间隙,利用该间隙容纳公铁两用车的公路轮通过,进而保证铁两用车安全无阻碍地从一个轨道通道经过道岔向另一个轨道通道移动,有效提高公铁两用车在轨道上运行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行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行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公铁两用车的道岔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公铁两用车的道岔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公铁两用车是一种兼具公路和铁路行驶能力的交通装置,目前国内外公铁两用车主要主要原理是:公路行驶状态时,铁路轮对悬空,公路轮与地面接触;轨道行驶状态时,通过液压升降装置放下铁路轮对并与轨道接触,公路轮悬空;但在液压升降装置下放铁路轮的过程中,受轨道钢轮和轨道黏着系数的影响,液压升降装置的连杆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极易出现裂纹,严重影响公铁两用车的运行使用安全;因此,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一种新的公铁两用车,不需要液压升降装置,轨道轮和公路轮相对位置不变,公路轮在轨道上行驶始终保持悬空,进而有效避免因液压升降装置工作过程引起潜在危险的问题。
[0003]但对于无液压升降装置的公铁两用车,当公铁两用车在轨道上行驶并通过道岔时,由于轨道轮和公路轮相对位置不变,且公路轮悬空,同时现有的道岔在设计时未考虑到悬空的公路轮的影响,使得公铁两用车的公路轮可能会与道岔上的轨道梁碰撞,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对无液压升降装置公铁两用车的道岔系统,以解决无液压升降装置公铁两用车在轨道上运行时的安全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公铁两用车的道岔系统,通过合理设置转辙器、第一连接导轨和第二连接导轨的位置,让未使用的连接导轨与处于使用状态下的轨道梁之间存在一定距离的间隙,利用该间隙容纳公铁两用车的公路轮通过,进而保证铁两用车安全无阻碍地从一个轨道通道经过道岔向另一个轨道通道移动,有效提高公铁两用车在轨道上运行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用于公铁两用车的道岔系统,包括第一轨道通道、第二轨道通道、第三轨道通道、第一连接导轨和第二连接导轨,所述第一轨道通道包括第一轨道梁A和第一轨道梁B,第二轨道通道包括第二轨道梁A和第二轨道梁B,第三轨道通道包括第三轨道梁A和第三轨道梁B,第一连接导轨设置在第一轨道梁B和第二轨道梁B之间的连接线上,
[0008]第一轨道梁A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转辙器,所述第一转辙器用于将第一轨道梁A与第三转辙器或第二连接导轨连通,
[0009]第一轨道梁B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转辙器,所述第二转辙器用于将第一轨道梁B与第一连接导轨或第三轨道梁B连通,
[0010]第二轨道梁A的端部设置有第三转辙器,所述第三转辙器用于将第二轨道梁A与第一转辙器连通,或是将第二轨道梁A断开,
[0011]在第一连接导轨和第二轨道梁B之间设置有第四转辙器,所述第四转辙器的旋转
轴位于第四转辙器的中部,第四转辙器包括第一转辙方向和第二转辙方向,在第一转辙方向时,第四转辙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导轨、第二轨道梁B连通,在第二转辙方向时,第四转辙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导轨、第三轨道梁A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辙器、第二转辙器、第三转辙器、第四转辙器均位于第一轨道通道、第二轨道通道和第三轨道通道的交汇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公铁两用车可以从第一轨道通道向第二轨道通道或第三轨道通道移动,在需要将公铁两用车从第一轨道通道向第二轨道通道移动时,分别控制第一转辙器、第二转辙器、第三转辙器和第四转辙器转动,让第一转辙器将第一轨道梁A与处于第一转辙方向的第三转辙器连通,让第二转辙器将第一轨道梁B与第一连接导轨连通,让第三转辙器将第二轨道梁A与处于第一转辙方向的第一转辙器连通,让第四转辙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导轨、第二轨道梁B连通,此时,第一轨道梁A、第一转辙器、第三转辙器和第二轨道梁A构成一条完整的轨道梁,第一轨道梁B、第二转辙器、第一连接导轨、第四转辙器和第二轨道梁B构成另一条完整的轨道梁,第一轨道通道和第二轨道通道轨道连通,公铁两用车就可以无阻碍地从第一轨道通道向第二轨道通道移动;而在需要将公铁两用车从第一轨道通道向第三轨道通道移动时,分别控制第一转辙器、第二转辙器、第三转辙器和第四转辙器转动,让第一转辙器将第一轨道梁A与第二连接导轨连通,让第二转辙器将第一轨道梁B与第三轨道梁B连通,让第三转辙器向远离第三轨道通道的方向偏转,让第四转辙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导轨、第三轨道梁A连通,此时,第一轨道梁A、第一转辙器、第二连接导轨、第四转辙器和第三轨道梁A构成一条完整的轨道梁,第一轨道梁B、第二转辙器和第三轨道梁B构成另一条完整的轨道梁,第一轨道通道和第三轨道通道轨道连通,公铁两用车就可以无阻碍地从第一轨道通道向第三轨道通道移动,有效提高公铁两用车在轨道上运行的便捷性。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辙器包括第一转辙方向和第二转辙方向,在第一转辙方向时,第一转辙器将第一轨道梁A与处于第一转辙方向的第三转辙器连通,在第二转辙方向时,第一转辙器将第一轨道梁A与第二连接导轨连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辙器包括第一转辙方向和第二转辙方向,在第一转辙方向时,第二转辙器将第一轨道梁B与第一连接导轨连通,在第二转辙方向时,第二转辙器将第一轨道梁B与第三轨道梁B连通。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转辙器包括第一转辙方向和第二转辙方向,在第一转辙方向时,第三转辙器将第二轨道梁A与处于第一转辙方向的第一转辙器连通,在第二转辙方向时,第三转辙器将第二轨道梁A断开。
[0016]进一步地,在第二转辙方向时,第三转辙器向远离第三轨道通道的方向偏转。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辙器的旋转轴位于第一轨道梁A的端部。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辙器的旋转轴位于第一轨道梁B的端部。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转辙器的旋转轴位于第二轨道梁A的端部。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辙器、第二转辙器、第三转辙器和第四转辙器联动。
[0021]进一步地,在第一转辙器、第二转辙器、第三转辙器和第四转辙器联动状态下,包括第一联动状态和第二联动状态,
[0022]在第一联动状态下,第一转辙器、第二转辙器、第三转辙器和第四转辙器均处于第一转辙方向,第一转辙器将第一轨道梁A与处于第一转辙方向的第三转辙器连通,第二转辙
器将第一轨道梁B与第一连接导轨连通,第三转辙器将第二轨道梁A与处于第一转辙方向的第一转辙器连通,第四转辙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导轨、第二轨道梁B连通,即,第一轨道梁A、第一转辙器、第三转辙器和第二轨道梁A构成一条完整的轨道梁,第一轨道梁B、第二转辙器、第一连接导轨、第四转辙器和第二轨道梁B构成一条完整的轨道梁,第一轨道通道和第二轨道通道连通;
[0023]在第二联动状态下,第一转辙器、第二转辙器、第三转辙器和第四转辙器均处于第二转辙方向,第一转辙器将第一轨道梁A与第二连接导轨连通,第二转辙器将第一轨道梁B与第三轨道梁B连通,第三转辙器向远离第三轨道通道的方向偏转,第四转辙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导轨、第三轨道梁A连通,即,第一轨道梁A、第一转辙器、第二连接导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公铁两用车的道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轨道通道、第二轨道通道、第三轨道通道、第一连接导轨和第二连接导轨,所述第一轨道通道包括第一轨道梁A和第一轨道梁B,第二轨道通道包括第二轨道梁A和第二轨道梁B,第三轨道通道包括第三轨道梁A和第三轨道梁B,第一连接导轨设置在第一轨道梁B和第二轨道梁B之间的连接线上,第一轨道梁A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转辙器,所述第一转辙器用于将第一轨道梁A与第三转辙器或第二连接导轨连通,第一轨道梁B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转辙器,所述第二转辙器用于将第一轨道梁B与第一连接导轨或第三轨道梁B连通,第二轨道梁A的端部设置有第三转辙器,所述第三转辙器用于将第二轨道梁A与第一转辙器连通,或是将第二轨道梁A断开,在第一连接导轨和第二轨道梁B之间设置有第四转辙器,所述第四转辙器的旋转轴位于第四转辙器的中部,第四转辙器包括第一转辙方向和第二转辙方向,在第一转辙方向时,第四转辙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导轨、第二轨道梁B连通,在第二转辙方向时,第四转辙器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导轨、第三轨道梁A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公铁两用车的道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辙器、第二转辙器、第三转辙器、第四转辙器均位于第一轨道通道、第二轨道通道和第三轨道通道的交汇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公铁两用车的道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辙器包括第一转辙方向和第二转辙方向,在第一转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波胡健马璇张巧何昱欣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