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纤维及纺织品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561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造纤维及纺织品生产工艺,对棉纤维面料进行前处理;将棉纤维面料在定型机上两浸两轧,浸轧液为抗菌防紫外线整理液;将棉纤维面料放入染缸,水洗,然后加入2~8g/L的小苏打,再水洗,最后加入稀土或稀土衍生物,用量为0.3%~0.8%,在常温条件下浸染20~40分钟,再用去离子水对棉纤维面料进行充分水洗;将天然植物染料加入染缸,对棉纤维面料进行染色;将抗菌面料进行预烘;该棉纤维面料用等离子技术处理,使其表面改性制得棉纤维面料。被抗菌防紫外线整理液浸渍的棉纤维面料,能够吸收、屏蔽大量的紫外线,棉纤维面料具有天然的抑菌效果;等离子技术处理后的棉纤维面料,能够降低硬度,提高柔软度,不影响透气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造纤维及纺织品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造纤维及纺织品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各种新型纤维面料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新产品不断涌现,特种纤维面料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不断加剧,人造纤维的加工工艺就应运而生。
[0003]目前常规功能性面料的生产,面料水洗过程中,夹层的涤纶丝容易出现漏丝严重、影响性能。且印染大都是化工染料,比如活性染料,分散染料,酸性染料以及阳离子染料等等,对环境影响严重,而且一些化工染料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过敏性,不利于身体健康,印染后的面料柔软度下降,在穿着时,其透气性也差,身体产生的热气很难挥发出,容易滋生病菌,使穿着者产生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染色效果好的人造纤维及纺织品生产工艺。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造纤维及纺织品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对棉纤维面料进行前处理,选用助剂、液碱pH4-6,温度控制在100-120℃ 跑3-5道水洗出水,复炼时温度控制在100℃和80℃各跑1道水洗出水,pH值控制小于6;(2)将步骤(1)所得的棉纤维面料在定型机上两浸两轧,轧余率为80%~100%,浸轧液为抗菌防紫外线整理液;(3)将步骤(2)所得的棉纤维面料放入染缸,水洗,然后加入2~8g/L的小苏打,再水洗,最后加入稀土或稀土衍生物,用量为0.3%~0.8%,在常温条件下浸染20~40分钟,再用去离子水对棉纤维面料进行充分水洗;(4)将天然植物染料加入染缸,对棉纤维面料进行染色,控制水温按1℃/min由常温加热至50℃~80℃,然后染2~3小时,棉纤维面料被染成蓝色,染色结束;(5) 将抗菌面料在60~80℃下进行预烘15-30min,再在130-150℃下烘1min,定型,得到抗菌面料;(6)该棉纤维面料用等离子技术处理,使其表面改性制得棉纤维面料。
[0006]进一步的,助剂包括退浆剂、螯合分散剂、液碱,各组分质量比为1:5:25。
[0007]进一步的,步骤(6),棉纤维面料悬挂于等离子处理室,等离子气体的激发电极的频率为13.56MHz,开启真空抽气阀,通入工作气体,工作气体分别为氧气或氮气,工作气压为15~30Pa,射频电源功率为50~200W。
[0008]进一步的,所述抗菌防紫外线整理液包括1~3重量份甘油单硬脂酸酯、1~3重量份丙烯酰胺、1~3重量份硫氰酸钾、0.3~0.6重量份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10~50质量
份去离子水。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被抗菌防紫外线整理液浸渍的棉纤维面料,能够吸收、屏蔽大量的紫外线,将棉纤维面料染成蓝色,染色效果良好,整个过程易于精准控制,棉纤维面料具有天然的抑菌效果;等离子技术处理后的棉纤维面料,能够降低硬度,提高柔软度,不影响透气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1]实施例1一种人造纤维及纺织品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对棉纤维面料进行前处理,选用助剂、液碱pH4,温度控制在100℃ 跑3道水洗出水,复炼时温度控制在100℃和80℃各跑1道水洗出水,pH值控制小于6;(2)将步骤(1)所得的棉纤维面料在定型机上两浸两轧,轧余率为80%,浸轧液为抗菌防紫外线整理液;(3)将步骤(2)所得的棉纤维面料放入染缸,水洗,然后加入2g/L的小苏打,再水洗,最后加入稀土或稀土衍生物,用量为0.3%,在常温条件下浸染20分钟,再用去离子水对棉纤维面料进行充分水洗;(4)将天然植物染料加入染缸,对棉纤维面料进行染色,控制水温按1℃/min由常温加热至50℃,然后染2小时,棉纤维面料被染成蓝色,染色结束;(5) 将抗菌面料在60℃下进行预烘15min,再在130℃下烘1min,定型,得到抗菌面料;(6)该棉纤维面料用等离子技术处理,使其表面改性制得棉纤维面料。
[0012]助剂包括退浆剂、螯合分散剂、液碱,各组分质量比为1:5:25。
[0013]步骤(6),棉纤维面料悬挂于等离子处理室,等离子气体的激发电极的频率为13.56MHz,开启真空抽气阀,通入工作气体,工作气体分别为氧气或氮气,工作气压为15Pa,射频电源功率为50W。
[0014]抗菌防紫外线整理液包括1重量份甘油单硬脂酸酯、1重量份丙烯酰胺、1重量份硫氰酸钾、0.3重量份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10质量份去离子水。
[0015]实施例2一种人造纤维及纺织品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对棉纤维面料进行前处理,选用助剂、液碱pH5,温度控制在110℃ 跑4道水洗出水,复炼时温度控制在100℃和80℃各跑1道水洗出水,pH值控制小于6;(2)将步骤(1)所得的棉纤维面料在定型机上两浸两轧,轧余率为90%,浸轧液为抗菌防紫外线整理液;(3)将步骤(2)所得的棉纤维面料放入染缸,水洗,然后加入5g/L的小苏打,再水洗,最后加入稀土或稀土衍生物,用量为0.5%,在常温条件下浸染30分钟,再用去离子水对棉纤维面料进行充分水洗;
(4)将天然植物染料加入染缸,对棉纤维面料进行染色,控制水温按1℃/min由常温加热至65℃,然后染2.5小时,棉纤维面料被染成蓝色,染色结束;(5) 将抗菌面料在70℃下进行预烘15-30min,再在140℃下烘1min,定型,得到抗菌面料;(6)该棉纤维面料用等离子技术处理,使其表面改性制得棉纤维面料。
[0016]助剂包括退浆剂、螯合分散剂、液碱,各组分质量比为1:5:25。
[0017]步骤(6),棉纤维面料悬挂于等离子处理室,等离子气体的激发电极的频率为13.56MHz,开启真空抽气阀,通入工作气体,工作气体分别为氧气或氮气,工作气压为23Pa,射频电源功率为100W。
[0018]抗菌防紫外线整理液包括2重量份甘油单硬脂酸酯、2重量份丙烯酰胺、2重量份硫氰酸钾、0.5重量份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30质量份去离子水。
[0019]实施例3一种人造纤维及纺织品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对棉纤维面料进行前处理,选用助剂、液碱pH6,温度控制在120℃ 跑5道水洗出水,复炼时温度控制在100℃和80℃各跑1道水洗出水,pH值控制小于6;(2)将步骤(1)所得的棉纤维面料在定型机上两浸两轧,轧余率为100%,浸轧液为抗菌防紫外线整理液;(3)将步骤(2)所得的棉纤维面料放入染缸,水洗,然后加入8g/L的小苏打,再水洗,最后加入稀土或稀土衍生物,用量为0.8%,在常温条件下浸染40分钟,再用去离子水对棉纤维面料进行充分水洗;(4)将天然植物染料加入染缸,对棉纤维面料进行染色,控制水温按1℃/min由常温加热至80℃,然后染3小时,棉纤维面料被染成蓝色,染色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造纤维及纺织品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对棉纤维面料进行前处理,选用助剂、液碱pH4-6,温度控制在100-120℃ 跑3-5道水洗出水,复炼时温度控制在100℃和80℃各跑1道水洗出水,pH值控制小于6;(2)将步骤(1)所得的棉纤维面料在定型机上两浸两轧,轧余率为80%~100%,浸轧液为抗菌防紫外线整理液;(3)将步骤(2)所得的棉纤维面料放入染缸,水洗,然后加入2~8g/L的小苏打,再水洗,最后加入稀土或稀土衍生物,用量为0.3%~0.8%,在常温条件下浸染20~40分钟,再用去离子水对棉纤维面料进行充分水洗;(4)将天然植物染料加入染缸,对棉纤维面料进行染色,控制水温按1℃/min由常温加热至50℃~80℃,然后染2~3小时,棉纤维面料被染成蓝色,染色结束;(5) 将抗菌面料在60~80℃下进行预烘15-30m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明华张鑫轶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赛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