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机械光学滑鼠光电组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3820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的机械光学滑鼠光电组件装置,尤指一种针对滑鼠X、Y转轴上光电组件装置之光栅轮构造的改良。该设置在双光电晶体管或单个电晶体管排列有双接收芯片之接收面与发光二极管之发射面间之光栅轮,其圆周端面等间距镂空成放射状排列之栅片系呈非直线齿状之S形片体成型,由栅片的S形对角式透光口及庶我部分配合栅片间距,形成对双接收芯片之精确的不同遮光与透光功能使脉波信号产生90度相位差,以辨别进退操作。本装置可,提高收信精确度及解析度。(*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改良的机械光学滑鼠光电组件装置,不仅可以减少使用元件、精简制造组装工时及降低成本等,更使光电晶体管之收信更为精确,并能提高其解析度。根据公知的机械光学式滑鼠光电组合装置,由二颗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二颗光电晶体管(PHOTO TRANSISTOR)、一光栅轮、一遮光隙缝光罩(MASK)以及一传动轮组合成光电组件,分别装置于X转轴与Y转轴上,每一转轴上具有一组光电组件配合信号处理电路所构成,其中该发光二极管与光电晶体管依电路布局装配于信号处理电路上,发光二极管的发射面与光电晶体管之接收面相对,左右两边各设一对,两者之间则装有光栅轮,由传动轴连接带动旋转,以遮光隙缝光罩固定支撑,借助发光二极管之发射与光电晶体管之接收,并由光栅轮之运转配合遮光隙缝光罩加以控制,使左右两对光电晶体管各产生一连串之动作信号,经由信号处理电路处理成一脉波信号(SIGNAL PULSIN-G),该光栅轮圆周设有透光孔与遮光壁配合遮光隙缝光罩,可使左、右两脉波信号产生90度的相位差,以辨别前进、后退,惟其在使用上及生产制造组合上则具有以下各缺点1.多了二颗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2.其遮光隙缝光罩(MASK)系设置在光栅轮与发光二极管之间,而光电晶体管则仅由其焊脚直接固定焊于电路板上,故容易产生弯曲移位,以致在组合上必需确保其垂直状态,以配合遮光隙缝光罩的小隙缝孔组合,而其准确度及精密度要求非常高,容许调整公差小,使得组装时在调整配合上较为不便;3.多了以上2个零件(发光二极管)的封装时间;4.因调整不便,故产生不合格率相对提高;此外,不同的机械光学式滑鼠光电组合装置亦已在台湾专利公开,如公告第156798(申请79208173号)号,其中该案乃系说明一种可减少使用零件提高产品制造效益之构造,即其光电晶体管具有A、B两个接收芯片,其接收面与发光二极管之发射面相对,二者之间则装有光栅轮,由传动轴连接带动旋转,并以支架支撑,该光栅轮之圆周设一连串具有遮光及透光作用的齿状之信号孔与遮光壁,借助发光二极管之发射与光电晶体管之接收,并由光栅轮之运转加以控制,使光电晶体管之两个接收芯片,各产生一连串的动作信号,经由信号处理电路处理而成一脉波信号,该光栅轮之圆周所设齿状之信号孔与遮光壁的宽度等于光电晶体管的两个接收晶片之宽度,使A、B两脉波信号产生90度相位差,以辨别前进、后退;上述构造虽可改善传统装置之不足,但却易造成收信上之误差,因其光栅轮各连串齿片均为直线状成型,以致遮光面积有限,故在遮光状态时因遮蔽效果不佳与光源发散,而接收芯片又无光罩辅用,使得二接收芯片的收信可能有误差,进而影响滑鼠的功能,同时其光电晶体管之组装亦是仅由其焊脚固定焊于电路板上,故焊脚易受不定外力而弯曲,因此,在组装时仍有因不适当的外力作用而造成光电晶体管接收面偏移的情形,所以其在组装上仍需费时调整且需在组装过程中小心留意,以免造成废品,故其生产上的不合格率并无法作有效之改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改良的机械光学滑鼠光电组件装置,借助于其光栅轮栅片呈S型片体成型所产生之精确遮光、透光功能,以及光罩之设置定位于电路板上供罩组光电晶体管,使其不仅能防止光线发散,并具有固定光电晶体管之接收面不致因外力作用而偏转,从而达到提高收信精确度及解析度,并方便元件组装的生产制造。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系本技术之立体图。图2系本技术旋转动作及输出的脉波信号图。图1为技术的机械结构立体图,由图中可看出该滑鼠之光电组件装置1,亦是包含由发光二极管11与光电晶体管12(该光电晶体管12可依设计者需要而采用双光电晶体管并列组装或一个具有双接收芯片之光电晶体管),依电路布局装配于信号处理电路2上,发光二极管11之发射面与光电晶体管12的双接收芯片121、122接收面相对,两者间则设置一光栅轮13,由传动轮14连接带动旋转,并以支架15支撑所组成的光电组件分别装置于X、Y转轴上。本申请的创作主要系在该光栅轮13。光栅轮13圆周等距延伸之各栅片131系呈非直立而近似S型片体成型,即各栅片131都包含有上、下段遮光片132、133,且二段遮光片132、133连接部份宽度适为各单片宽距的一半,同时一半宽距正好略大于光电晶体管12的单一个接收芯片121(122)之宽度,使得一栅片131可形成对错角位置之信号孔16、16′,以及对错角位置与中段全遮式遮光避17、17′、18,配合二栅片131、131′间之空间为全开透光,形成四组脉波信号变化,即该光栅轮13在顺向或逆向旋转时,藉由格栅片131之旋转变化对双接收芯片121、122之遮蔽光信号产生90度相位差之脉波,请参阅图2所示之旋转动作及输出脉波信号图。另为防止因发光二极管11所射出光源的发散造成接收芯片之误动,则可在对应光电晶体管12设置位置由电路板上一体成型的一具有透光孔31之光罩3,配合具S型栅片131可更精确变换遮、透光之光栅轮13,而达到提高收信精确度及解析度之效能,并可由光罩3之罩组光电晶体管12,而将光电晶体管12之接收芯片121、122接收面保持于固定方向及位置,不致为不当外力作用而偏移。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机械光学滑鼠光电组件装置,包括有由发光二极管、光电晶体管、光栅轮及支架所组成的光电组件,分别装置于X、Y转轴上,其特征在于,该光栅轮圆周等距镂空形成的各栅片,系呈非直立的近似S型的片体成型,即各栅片都包含有上、下段遮光片,且二段遮光片连接部份宽度正好为单段遮光宽度的一半所界定,形成对错角位置信号孔与遮光壁以及中段全遮式遮光壁,以对应双光电晶体管之接收芯片或单个光电晶体管之双接收芯片形成透光、遮光作用,同时该光电晶体管外侧为一具有透光孔的光罩罩组装置,而能提高收信精确度及解析度并使光电晶体管保持定向。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机械光学滑鼠光电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光栅轮各栅片上、下段遮光片形成之信号孔、遮光壁及连接部分全遮式遮光避之宽度均相等,且正好略大于1个接收芯片之宽度,使双接收芯片之脉波信号产生90度相位差。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的机械光学滑鼠光电组件装置,尤指一种针对滑鼠X、Y转轴上光电组件装置之光栅轮构造的改良。该设置在双光电晶体管或单个电晶体管排列有双接收芯片之接收面与发光二极管之发射面间之光栅轮,其圆周端面等间距镂空成放射状排列之栅片系呈非直线齿状之S形片体成型,由栅片的S形对角式透光口及遮光部分配合栅片间距,形成对双接收芯片之精确的不同遮光与透光功能使脉波信号产生90度相位差,以辩别进退操作。本装置可提高收信精确度及解析度。文档编号G02F1/00GK2128392SQ9222721公开日1993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7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7日专利技术者陈钦福 申请人:业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的机械光学滑鼠光电组件装置,包括有由发光二极管、光电晶体管、光栅轮及支架所组成的光电组件,分别装置于X、Y转轴上,其特征在于,该光栅轮圆周等距镂空形成的各栅片,系呈非直立的近似S型的片体成型,即各栅片都包含有上、下段遮光片,且二段遮光片连接部份宽度正好为单段遮光宽度的一半所界定,形成对错角位置信号孔与遮光壁以及中段全遮式遮光壁,以对应双光电晶体管之接收芯片或单个光电晶体管之双接收芯片形成透光、遮光作用,同时该光电晶体管外侧为一具有透光孔的光罩罩组装置,而能提高收信精确度及解析度并使光电晶体管保持定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钦福
申请(专利权)人:业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