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气高效连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355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氨气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氨气高效连续回收系统,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第三吸氨单元及第四吸氨单元均包括喷淋塔和循环罐,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第三吸氨单元及第四吸氨单元的喷淋塔依次相连,所述第四吸氨单元的喷淋塔连接到第一吸氨单元的喷淋塔上,所述喷淋塔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吸氨切换阀门,所述吸氨切换阀门能够连通或者断开相邻的喷淋塔,从所述吸氨切换阀门还能够通入氨气尾气;还包括吸氨器,所述吸氨器能够与每一所述循环罐上的氨水出口分别一一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吸氨效果,通过吸氨单元保证能够高位吸氨器的连续吸氨。氨。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气高效连续回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氨气回收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氨气高效连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氨法制备氧化锌工艺中,使用氨水进行锌的络合,利用蒸氨实现锌离子的结晶,蒸氨的氨气通过吸氨转换成氨水后,又可以作为锌氨络合液用于锌的络合,整个工艺过程就是氨的循环过程。氨法氧化锌工艺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辅料的氨水,往往很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不重视氨气的回收,导致氨水排入周围环境中造成氨气污染,因此,做好氨气的回收不仅能够提高氨气利用效率,还能够保护环境。
[0003]回收氨气通常要利用氨气易溶于水的原理对氨气进行回收,现有的吸氨装置中,有采用喷淋进行吸氨的工序,但是仅仅采用喷淋吸氨过程吸氨,对氨的吸收效率低下,喷淋吸氨的过程需要的时间长。且喷淋吸氨的喷淋吸收装置在氨水池放水时不能持续地吸氨,导致吸氨过程需要等待放料,吸氨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氨气高效连续回收系统,能够提高氨气的回收效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氨气高效连续回收系统,包括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第三吸氨单元及第四吸氨单元,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第三吸氨单元及第四吸氨单元均包括喷淋塔和循环罐,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第三吸氨单元及第四吸氨单元的喷淋塔依次相连,所述第四吸氨单元的喷淋塔连接到第一吸氨单元的喷淋塔上,所述喷淋塔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吸氨切换阀门,所述吸氨切换阀门能够连通或者断开相邻的喷淋塔,从所述吸氨切换阀门还能够通入氨气尾气,氨气尾气能够经过所述喷淋塔吸收后从所述喷淋塔排出;
[0006]每一所述循环罐上设有将水抽上所述喷淋塔进行喷淋的循环泵,所述喷淋塔与所述循环罐之间连接有用于回水的回水管道,所述循环罐上设有用于通入新的水的进水口和氨水出口;
[0007]还包括吸氨器,所述吸氨器能够与每一所述循环罐上的氨水出口分别一一相连,所述循环罐与所述吸氨器之间设有用于将水从所述循环罐抽入所述吸氨器的提升泵。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喷淋塔与所述循环罐之间连接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上能够对氨水进行降温。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冷却器包括内管、介质管,所述内管套在所述介质管内,所述介质管用于通过冷水,所述内管用于通过氨水,所述介质管上包覆有隔温层。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管的两端为开口,所述内管上设有内管连接法兰,所述介质管呈螺旋形,所述内管的端部突出设于所述介质管。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管为冷拔管,所述介质管为钢管。
[0012]作为优选方案,隔温层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氨器包括喷管、喉管、负压腔室及进气口,所述喷管设置在所述负压腔室的中心,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负压腔室相连,所述喉管的管径由小变大,所述负压腔室底部中心与所述喉管的小径端相连,所述喷管中心对准所述喉管的中心,氨气在所述负压腔室及所述喉管与所述喷管喷出的水流混合。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氨器的喷管与所述提升泵相连,所述吸氨器的喉管连接有氨水回收池,所述吸氨器的进气口与上级系统相连。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氨气高效连续回收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通过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第三吸氨单元及第四吸氨单元喷淋吸氨,在喷淋循环吸氨过程中,循环吸氨提高了氨的吸收效果;
[0017]2、通过氨气尾气吸氨后,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第三吸氨单元及第四吸氨单元的氨水浓度逐渐降低,通过吸氨切换阀门可以将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第三吸氨单元及第四吸氨单元之一分别断开,将氨水浓度最高的吸氨单元断开后单独放料和放入新的水,克服了喷淋吸氨的过程需要的时间长的缺点,且能够不间断地吸氨,避免喷淋塔空置,同时至少有三个吸氨单元喷淋吸氨,提高了氨的吸收效率;
[0018]3、吸氨器能够与每一循环罐上的氨水出口分别一一相连,提升泵将循环罐中的氨水抽入吸氨器,使得经过喷淋塔吸氨后的氨水能够经过吸氨器进一步高效吸氨,提高了吸氨的效果;
[0019]4、由于吸氨器的用水速度与喷淋吸氨的速度不同,喷淋吸氨过程需要的时间长、速度慢,吸氨器吸氨的过程快、吸氨效率高,通过三个吸氨单元喷淋吸氨,始终能够将浓度最高的吸氨单元中的氨水供给吸氨器吸氨,保证了吸氨器吸氨后的氨水浓度,提高了吸氨效率,能够保证吸氨器持续运行避免空置,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
[0020]5、在氨气尾气发生波动时,始终保证第一级吸氨设备中的氨达到一定浓度后对使用吸氨器进行高位吸氨,经过吸氨器吸氨后的氨浓度能够保持稳定,达到氨浓度的回收标准。
[0021]进一步地,在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第三吸氨单元及第四吸氨单元中设有冷却器,能够在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第三吸氨单元及第四吸氨单元中不间断地循环对氨水进行冷却,提高了氨水的冷却效果,这也提升了氨的吸收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氨气高效连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冷却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冷却器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循环罐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吸氨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氨气高效连续回收系统的使用方法流程图;
[0028]图中,100、第一吸氨单元;200、第二吸氨单元;300、第三吸氨单元;400、第四吸氨单元;500、吸氨器;510、喷管;520、喉管; 530、负压腔室;540、进气口;630、提升泵;710、喷
淋塔;712、吸氨切换阀门;720、循环罐;722、进水口;724、氨水出口;730、循环泵;740、冷却器;741、内管;741a、内管连接法兰;743、介质管;747、隔温层;760、回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30]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氨气高效连续回收系统,能够提高氨的吸收效率。
[003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氨气高效连续回收系统,包括第一吸氨单元100、第二吸氨单元200、第三吸氨单元300及第四吸氨单元400,第一吸氨单元100、第二吸氨单元200、第三吸氨单元 300及第四吸氨单元400用于喷淋吸氨。
[0032]具体地,第一吸氨单元100、第二吸氨单元200、第三吸氨单元300、第四吸氨单元400均包括喷淋塔710和循环罐720,通过将水在喷淋塔 710中喷淋,提高水与氨的接触面积,使得喷淋塔710能够对氨充分吸收,提高了氨的吸收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气高效连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第三吸氨单元及第四吸氨单元,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第三吸氨单元及第四吸氨单元均包括喷淋塔和循环罐,所述第一吸氨单元、第二吸氨单元、第三吸氨单元及第四吸氨单元的喷淋塔依次相连,所述第四吸氨单元的喷淋塔连接到第一吸氨单元的喷淋塔上,所述喷淋塔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吸氨切换阀门,所述吸氨切换阀门能够连通或者断开相邻的喷淋塔,从所述吸氨切换阀门还能够通入氨气尾气,氨气尾气能够经过所述喷淋塔吸收后从所述喷淋塔排出;每一所述循环罐上设有将水抽上所述喷淋塔进行喷淋的循环泵,所述喷淋塔与所述循环罐之间连接有用于回水的回水管道,所述循环罐上设有用于通入新的水的进水口和氨水出口;还包括吸氨器,所述吸氨器能够与每一所述循环罐上的氨水出口分别一一相连,所述循环罐与所述吸氨器之间设有用于将水从所述循环罐抽入所述吸氨器的提升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气高效连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塔与所述循环罐之间连接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上能够对氨水进行降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气高效连续回收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智健梁鹤贤陈升刘优强张敏平
申请(专利权)人:韶关凯鸿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