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楼板结构的吊运锚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47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03
一种预制楼板结构的吊运锚固件,其能够活动式的固定到预制楼板的侧边部位,在需要吊运时安装上,吊运完成后可以拆卸开来,使用方便,包括固定卡板,肋条板,调节螺杆,固定套帽,固定管,牵拉环,固定卡板为金属板折弯形成的U形状结构,其被折弯形成上侧板,下侧板,外侧板,肋条板排列固定在固定卡板的外侧面上,大大提高固定卡板的抗弯能力,调节螺杆穿入在上侧板上,使用时将固定卡板卡入在楼板结构的侧边部分,旋转控制调节螺杆使其向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得到稳固固定,便可通过起重设备对固定环上的钢丝绳进行牵拉吊起,吊运完成后,即可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卸下,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楼板结构的吊运锚固件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材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楼板结构的吊运锚固件。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的建筑施工方式被广泛推广,这种施工方式能够大大缩减施工周期,且将原本的各个建筑部件移至工厂内进行预制加工,后运至现场进行拼装组合形成建筑物,因此这种施工方式也降低了扬尘污染与噪音污染等传统施工方式存在的问题。
[0003]楼板结构是建筑物中的主要结构体,在楼板结构预制完成后需要将其一层一层的进行叠放,以节省加工所用场地,后期需要运至施工现场时还需要进行吊运,因此涉及到很多次吊运操作,一般的做法是在楼板浇筑加工时,在其边角位置预留突出的锚固件,方便后期的吊运绳索进行绑扎,但是这种预埋的锚固件部分突出在外,影响后期施工,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楼板结构的吊运锚固件,其能够活动式的固定到预制楼板的侧边部位,在需要吊运时安装上,吊运完成后可以拆卸开来,使用方便。
[0005]具体包括固定卡板,肋条板,调节螺杆,固定套帽,固定管,固定环,所述固定卡板为长条形的矩形金属板折弯形成的U形状结构,其被折弯形成上侧板,下侧板,外侧板,其中,上侧板与下侧板的左侧边分别连接在外侧板的上下侧边部位上,且上侧板与下侧板保持平行关系,所述肋条板存在多道,其也为长条形的金属板折弯形成的U形状结构,其排列固定设置在固定卡板的外侧面上,且肋条板一直从上侧板的右侧端部位按照U形路线延伸至下侧板的右侧端,所述肋条板与上侧板,下侧板及外侧板均处于垂直关系,则肋条板大大提高固定卡板的抗弯能力,使得上侧板与下侧板之间的间距处于稳固状态。
[0006]所述上侧板上排列设置有多道螺孔,所述螺孔的上侧在上侧板上固定设置有螺管,所述螺管的内径与螺孔的内径相同,所述调节螺杆的外径等于螺管的内径,且调节螺杆的外壁上与螺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对应的螺丝纹,所述调节螺杆插入设置在螺管内,则调节螺杆也存在相应多道,对调节螺杆进行旋转操作能够控制其沿螺管内上下移动,所述调节螺杆的下端穿过螺孔。
[0007]所述固定套帽的下端部位为封闭状态,其内部存在圆柱形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上方为敞开状态,空腔的内径大于调节螺杆的外径,所述调节螺杆的底端部位插入进空腔内,所述空腔的上端部位在固定套帽的内壁一周设置有一圈限位卡槽,所述调节螺杆的底端部位外侧一周对应位置设置有一圈限位卡圈,所述调节螺杆的底端部位插入进空腔内的同时,限位卡槽卡入在限位卡圈上,使得固定套帽固定在调节螺杆的底端,而调节螺杆能够相对固定套帽进行旋转,使用时,固定套帽抵靠在结构体的上端面,避免调节螺杆旋转操作时
其底端直接与结构体接触,所述调节螺杆的上端部位固定设置有多道旋转柄,方便对调节螺杆进行旋转操作。
[0008]所述固定管固定设置在上侧板的右端部位,且固定管穿入固定在该部位的肋条板的下部,所述固定管是贯通的,所述固定环为封闭的圈状结构,其下侧部分为固定套杆,所述固定套杆的外径小于固定管的内径,所述固定套杆套穿在固定管内,使得固定环固定到固定管上,固定环上可以穿套绑扎钢丝绳。
[0009]本技术使用流程是,将固定卡板卡入在楼板结构的侧边部分,可以在楼板各个侧边布置多道,此时上侧板与下侧板分别处于楼板结构的上下方,然后旋转控制调节螺杆使其向下移动,则其下方的固定套帽紧紧抵靠在楼板结构上侧面,则本技术得到稳固固定,便可通过起重设备对固定环上的钢丝绳进行牵拉吊起,吊运完成后,反向旋转调节螺杆使其松开,即可将本技术卸下,操作方便,这样楼板表面不再需要预埋突出的锚固件。
[0010]具体的,所述固定环的轮廓为三角形,其角部折弯部位为弧形状,这样其上的固定套杆是其中一侧边,在向上提拉过程中能够受力均匀。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螺杆上端部位设置的多道旋转柄的外端之间共同连接固定有旋转圈,所述旋转圈为圆形状,增加旋转操作的便利性。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螺杆下端的固定套帽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抵压板,则抵压板取代固定套帽抵靠到楼板结构上,其具备更大的接触面积,提高紧固程度,且避免对结构表面造成磨损破坏。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抵压板的右侧端部位向上翘起呈弧形状,这样方便使用时将本技术卡入到楼板结构的侧边部位。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各部件分离状态截面示意图及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使用状态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8]一种预制楼板结构的吊运锚固件,如图1立体图及图2截面图所示,包括固定卡板1,肋条板2,调节螺杆3,固定套帽4,固定管5,固定环6,所述固定卡板1为长条形的矩形金属板折弯形成的U形状结构,如图2所示,其被折弯形成上侧板11,下侧板12,外侧板13,其中,上侧板11与下侧板12的左侧边分别连接在外侧板13的上下侧边部位上,且上侧板11与下侧板12保持平行关系,所述肋条板2存在多道,其也为长条形的金属板折弯形成的U形状结构,如图1所示,其排列固定设置在固定卡板1的外侧面上,且肋条板2一直从上侧板11的右侧端部位按照U形路线延伸至下侧板12的右侧端,所述肋条板2与上侧板11,下侧板12及外侧板13均处于垂直关系,则肋条板2大大提高固定卡板1的抗弯能力,使得上侧板11与下侧板12之间的间距处于稳固状态。
[0019]如图2所示,所述上侧板11上排列设置有多道螺孔14,所述螺孔14的上侧在上侧板
11上固定设置有螺管15,所述螺管15的内径与螺孔14的内径相同,所述调节螺杆3的外径等于螺管15的内径,且调节螺杆3的外壁上与螺管15的内壁上设置有对应的螺丝纹,所述调节螺杆3插入设置在螺管15内,如图3所示,则调节螺杆3也存在相应多道,对调节螺杆3进行旋转操作能够控制其沿螺管15内上下移动,所述调节螺杆3的下端穿过螺孔14。
[0020]所述固定套帽4的下端部位为封闭状态,其内部存在圆柱形的空腔41,所述空腔41的上方为敞开状态,空腔41的内径大于调节螺杆3的外径,所述调节螺杆3的底端部位插入进空腔41内,所述空腔41的上端部位在固定套帽4的内壁一周设置有一圈限位卡槽42,如图2中局部位置放大示意图所示,所述调节螺杆3的底端部位外侧一周对应位置设置有一圈限位卡圈31,所述调节螺杆3的底端部位插入进空腔41内的同时,限位卡槽42卡入在限位卡圈31上,使得固定套帽4固定在调节螺杆3的底端,如图3所示,而调节螺杆3能够相对固定套帽4进行旋转,使用时,固定套帽4抵靠在结构体的上端面,避免调节螺杆3旋转操作时其底端直接与结构体接触,所述调节螺杆3的上端部位固定设置有多道旋转柄32,方便对调节螺杆3进行旋转操作。
[0021]所述固定管5固定设置在上侧板11的右端部位,如图1所示,且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楼板结构的吊运锚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卡板(1),肋条板(2),调节螺杆(3),固定套帽(4),固定管(5),固定环(6),所述固定卡板(1)为长条形的矩形金属板折弯形成的U形状结构,其被折弯形成上侧板(11),下侧板(12),外侧板(13),其中,上侧板(11)与下侧板(12)的左侧边分别连接在外侧板(13)的上下侧边部位上,且上侧板(11)与下侧板(12)保持平行关系,所述肋条板(2)存在多道,其也为长条形的金属板折弯形成的U形状结构,其排列固定设置在固定卡板(1)的外侧面上,且肋条板(2)一直从上侧板(11)的右侧端部位按照U形路线延伸至下侧板(12)的右侧端,所述肋条板(2)与上侧板(11),下侧板(12)及外侧板(13)均处于垂直关系;所述上侧板(11)上排列设置有多道螺孔(14),所述螺孔(14)的上侧在上侧板(11)上固定设置有螺管(15),所述螺管(15)的内径与螺孔(14)的内径相同,所述调节螺杆(3)的外径等于螺管(15)的内径,且调节螺杆(3)的外壁上与螺管(15)的内壁上设置有对应的螺丝纹,所述调节螺杆(3)插入设置在螺管(15)内,对调节螺杆(3)进行旋转操作能够控制其沿螺管(15)内上下移动,所述调节螺杆(3)的下端穿过螺孔(14);所述固定套帽(4)的下端部位为封闭状态,其内部存在圆柱形的空腔(41),所述空腔(41)的上方为敞开状态,空腔(41)的内径大于调节螺杆(3)的外径,所述调节螺杆(3)的底端部位插入进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科建预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