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344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是液晶层被夹持在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点内包括反射显示中所利用的反射显示区和透射显示中所利用的透射显示区,前述液晶层由相对基板大致垂直地取向的具有负的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液晶构成,在前述第1基板的外侧依次配置光学上具有负的单轴性的第1相位差板、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第2相位差板、第1偏振板,在前述第2基板的外侧依次配置光学上具有负的单轴性的第3相位差板、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的第4相位差板、第2偏振板、照明装置。(*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特别是涉及在具备反射型与透射(透过)型两方的结构的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获得广视角且高对比度的反射显示与透射显示的技术。
技术介绍
兼备反射型与透射型的显示方式的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是通过根据周围的明亮度切换成反射模式或透射模式中的某一显示方式,从而既可降低消耗电力又可以在周围昏暗的场合下进行明亮的显示的装置。作为这种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提出了具有将液晶层夹持在透光性的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的构成,同时在下基板的内面上具备在例如铝等金属膜上形成有透光用开口的反射膜,使该反射膜具有作为半透射反射膜的功能的液晶显示装置。这种情况下,在反射模式下,从上基板侧入射的外光在通过液晶层后被配置于下基板的内面的反射膜所反射,再次通过液晶层从上基板侧供给显示。另一方面,在透射模式下,从下基板侧入射的来自背光源的光从形成于反射膜上的开口通过液晶层后,得以从上基板侧向外部显示。因而,反射膜的形成开口的区域是透射显示区,反射膜的未形成开口的区域是反射显示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作为其他的现有技术,提出了改善液晶的视角特性的垂直取向型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特开平11-242226号公报(第61页,图1)专利文献2特开平5-113561号公报(第5页,图1)以往的兼备反射型与透射型的显示方式的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反射显示和透射显示视角都狭窄。这就必须进行在反射显示时观察者侧(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上侧)的偏振板与相位差板及入射光二次通过的反射显示区的液晶层的设计,且必须进行在透射显示时观察者侧(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上侧)的偏振板与相位差板、照明装置侧(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下侧)的偏振板与相位差板、来自照明装置的入射光一次通过的透射显示区的液晶层的设计。因此,进行反射显示与透射显示全都广视角且高对比度的设计是非常困难的。此外,在搭载有以往的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中,存在着视角狭窄,可以辨别显示的范围受限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在具备反射型与透射型的两方的结构的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提供广视角且高对比度的反射显示与透射显示。此外,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搭载有辨认性高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是液晶层被夹持在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点内包括反射显示中所利用的反射显示区和透射显示中所利用的透射显示区,前述液晶层由对基板大致垂直地取向的具有负的介电(常数)各向异性的向列液晶构成,在前述第1基板的外侧依次配置光学上具有负的单轴性的第1相位差板、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第2相位差板、第1偏振板,在前述第2基板的外侧依次配置光学上具有负的单轴性的第3相位差板、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的第4相位差板、第2偏振板、照明装置。根据上述构成,通过第1偏振板、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的第2相位差板、垂直的取向的液晶层可以实现高对比度的反射型的显示,通过第1偏振板、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第2相位差板、垂直地取向的液晶层、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的第4相位差板、第2偏振板可以实现高对比度的透射型的显示。进而,通过在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的第2相位差板与液晶层之间配置光学上具有负的单轴性的第1相位差板,可补偿从斜方向观察时的垂直取向的液晶层的视角特性,可以实现广视角的反射型显示。通过在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的第2相位差板与液晶层之间配置光学上具有负的单轴性的第1相位差板,并且在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的第4相位差板与液晶层之间配置光学上具有负的单轴性的第3相位差板,可补偿从斜方向观察时的垂直取向的液晶层的视角特性,可以实现广视角的透射型显示。本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是液晶层被夹持在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点内包括反射显示中所利用的反射显示区和透射显示中所利用的透射显示区,前述液晶层由相对基板大致垂直地取向的具有负的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液晶构成,在前述第1基板的外侧依次配置光学上具有负的单轴性的第1相位差板、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的第2相位差板、第1偏振板,在前述第2基板的外侧依次配置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的第4相位差板、第2偏振板、照明装置。根据上述构成,通过第1偏振板、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的第2相位差板、垂直地取向的液晶层可以实现高对比度的反射型的显示,通过第1偏振板、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的第2相位差板、垂直地取向的液晶层、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的第4相位差板、第2偏振板可以实现高对比度的透射型的显示。进而,通过在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的第2相位差板与液晶层之间配置光学上具有负的单轴性的第1相位差板,能够补偿从斜方向观察时的垂直取向的液晶层的视角特性,可以实现广视角的反射型显示。通过在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的第2相位差板与液晶层之间配置光学上具有负的单轴性的第1相位差板,能够补偿从斜方向观察时的垂直取向的液晶层的视角特性,可以实现广视角的透射型显示。本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是液晶层被夹持在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点内包括反射显示中所利用的反射显示区和透射显示中所利用的透射显示区,前述液晶层由相对基板大致垂直地取向的具有负的介电各向异性的向列液晶构成,在前述第1基板的外侧依次配置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的第2相位差板、第1偏振板,在前述第2基板的外侧依次配置光学上具有负的单轴性的第3相位差板、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的第4相位差板、第2偏振板、照明装置。根据上述构成,通过第1偏振板、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的第2相位差板、垂直地取向的液晶层可以实现高对比度的反射型的显示,通过第1偏振板、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的第2相位差板、垂直地取向的液晶层、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的第4相位差板、第2偏振板可以实现高对比度的透射型的显示。进而,通过在光学上具有正的单轴性的第4相位差板与液晶层之间配置光学上具有负的单轴性的第3相位差板,能够补偿从斜方向观察时的垂直取向的液晶层的视角特性,可以实现广视角的透射型显示。本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反射显示区的液晶层厚小于前述透射显示区的液晶层厚。根据上述构成,反射显示、透射显示均可以实现明亮且高对比度的显示。在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例如若设液晶层的厚度为d,设液晶的折射率各向异性为Δn,设表达成他们的乘积值的液晶的延迟(相位差)为Δnd,则进行反射显示的部分的液晶的延迟Δnd,由于入射光在通过液晶层两次之后到达观测者,所以可用2×Δnd来表示,而进行透射显示的部分的液晶的延迟Δnd,由于来自照明装置(背光源)的光仅通过液晶层一次,所以为1×Δnd。通过使反射显示区的液晶层厚小于透射显示区液晶层厚,由于反射区、透射区均可使Δnd最佳化,所以反显示、透射显示均可实现明亮且高对比度的显示。本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1相位差板与前述第3相位差板,在将厚度方向作为Z轴设该轴方向的折射率为nz1、nz3,将垂直于Z轴的面内的一个方向作为X轴设该轴方向的折射率为nx1、nx3,将垂直于Z轴和X轴的方向作为Y轴设该轴方向的折射率为ny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强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