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衬套结构、汽车前下摆臂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40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衬套结构、汽车前下摆臂总成及汽车。该液压衬套结构包括衬套外管、衬套内管、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以及设置在衬套外管和衬套内管之间的橡胶主簧;衬套内管和衬套外管同轴设置;橡胶主簧与衬套外管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液压油且相通的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均安装在橡胶主簧上,第一限位块包括与衬套外管的内壁相对设置且延伸至第一液室中的第一点接触面,第二限位块包括与衬套外管的内壁相对设置且延伸至第二液室中的第二点接触面。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液压衬套结构降低了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与衬套外管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解决了液压衬套使用过程中的异响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衬套结构、汽车前下摆臂总成及汽车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衬套结构、汽车前下摆臂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前下摆臂是汽车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可以对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振动起到缓冲作用,从而提升了汽车驾驶员的舒适度,汽车前下摆臂的缓冲功能是通过衬套来实现的。目前,橡胶衬套提供的阻尼有限,往往不能快速衰减汽车在颠簸路面、急加速、加减速等工况下带来的车身的振动,因此橡胶衬套的使用范围越来越窄;相对地,液压衬套具有能够在低频大振幅的情况下提供大阻尼的特点,因此,液压衬套在越来越多的汽车前下摆臂中被使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液压衬套普遍存在漏油、异响大以及使用寿命短等问题,进而对汽车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且在维修汽车液压衬套时,还需要将整个汽车前下摆臂拆卸下来,维修费用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液压衬套存在着异响大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液压衬套结构、汽车前下摆臂总成及汽车。
[0004]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压衬套结构,包括衬套外管、衬套内管、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套外管和所述衬套内管之间的橡胶主簧;所述橡胶主簧与所述衬套外管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液压油且相通的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
[0005]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均安装在所述橡胶主簧上,所述第一限位块包括与所述衬套外管的内壁相对设置且延伸至第一液室中的所述第一点接触面,所述第二限位块包括与所述衬套外管的内壁相对设置且延伸至所述第二液室中的第二点接触面。
[0006]可选地,所述液压衬套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橡胶主簧上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液室和所述第二液室的流道。
[0007]可选地,所述液压衬套结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液室中的液压油压力向所述第二液室卸除的第一泄压阀,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液室中的液压油压力向所述第一液室卸除的第二泄压阀;所述第一泄压阀和所述第二泄压阀均安装在所述橡胶主簧上。
[0008]可选地,所述橡胶主簧上还设有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泄压阀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泄压通道内的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上设有第一斜面、第一挡面、第一旋转轴以及抵接在所述橡胶主簧上的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阀体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轴旋转连接在所述橡胶主簧上,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一抵接面均位于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一挡面之间;所述第一斜面位于背离所述第一液室的一侧;所述第一挡面位于背离所述第二液室的一侧。
[0009]可选地,所述橡胶主簧上还设有第二泄压通道;所述第二泄压阀包括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上设有第二斜面、第二挡面、第二旋转轴以及低接在所述橡胶主簧上的第二抵
接面;所述第二阀体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轴旋转连接在所述橡胶主簧上,所述第二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抵接面均位于所述第二斜面和所述第二挡面之间;所述第二斜面位于背离所述第二液室的一侧;所述第二挡面位于背离所述第一液室的一侧。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点接触面和所述第二点接触面均为球面。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点接触面与所述衬套外管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点接触面与所述衬套外管的内壁之间的距离。
[0012]可选地,所述衬套外管包括分别设置在轴向两端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液压衬套结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橡胶主簧内的骨架;所述骨架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翻边,所述骨架的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二翻边。
[00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前下摆臂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本体以及上述的液压衬套结构;所述液压衬套结构连接在所述摆臂本体以及汽车的车架之间。
[0014]可选地,所述液压衬套结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衬套外管上的支架;所述液压衬套结构通过所述支架连接汽车的车架。
[0015]可选地,所述液压衬套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橡胶主簧上的定位件,所述液压衬套结构通过所述定位件连接所述摆臂本体。
[001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液压衬套结构。
[0017]本技术中,液压衬套结构的所述衬套内管和所述衬套内管之间设置有所述橡胶主簧,所述橡胶主簧所述衬套外管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液室和所述第二液室,所述橡胶主簧上设有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当该橡胶主簧相对于所述衬套外管移动时时,所述第一限位块或者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衬套外管内壁之间为点面接触,从而避免了所述第一限位块或者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衬套外管内壁之间形成面面接触,故该液压衬套结构能最大限度的减小了限位块(包括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衬套外管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解决了限位块与所述衬套外管之间因撞击而产生异响的问题。另外,当该液压衬套结构应用到汽车前下摆臂总成上时,当汽车在在颠簸路面行驶、加速行驶、急刹车等车况下时,该液压衬套结构降低了汽车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和舒适性),提升了汽车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液压衬套结构的俯视图;
[0020]图2是图1中所示的液压衬套结构的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液压衬套结构的主视图;
[0022]图4是图2中所示的液压衬套结构的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图2中所示的液压衬套结构的C-C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液压衬套结构的橡胶主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前下摆臂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6]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7]1、液压衬套结构;11、衬套外管;111、第一翻边;112、第二翻边;12、衬套内管;13、第一限位块;14、第二限位块;15、橡胶主簧;151、流道;152、第一泄压阀;1521、第一斜面;
1522、第一挡面;1523、第一抵接面;1524、第一旋转轴;153、第二泄压阀;1531、第二斜面;1532、第二挡面;1533、第二抵接面;1534、第二旋转轴;154、骨架;16、第一液室;17、第二液室;18、支架;19、定位件;2、摆臂本体;3、球销;4、前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
[0030]如图7所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套外管、衬套内管、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套外管和所述衬套内管之间的橡胶主簧;所述橡胶主簧与所述衬套外管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液压油且相通的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均安装在所述橡胶主簧上,所述第一限位块包括与所述衬套外管的内壁相对设置且延伸至第一液室中的第一点接触面,所述第二限位块包括与所述衬套外管的内壁相对设置且延伸至所述第二液室中的第二点接触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衬套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橡胶主簧上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液室和所述第二液室的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衬套结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液室中的液压油压力向所述第二液室卸除的第一泄压阀,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液室中的液压油压力向所述第一液室卸除的第二泄压阀;所述第一泄压阀和所述第二泄压阀均安装在所述橡胶主簧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主簧上还设有第一泄压通道;所述第一泄压阀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泄压通道内的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上设有第一斜面、第一挡面、第一旋转轴以及抵接在所述橡胶主簧上的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阀体通过所述第一旋转轴旋转连接在所述橡胶主簧上,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一抵接面均位于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一挡面之间;所述第一斜面位于背离所述第一液室的一侧;所述第一挡面位于背离所述第二液室的一侧;和/或所述橡胶主簧上还设有第二泄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美颖张晗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