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木建筑的柱节点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225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59
一种竹木建筑的柱节点连接结构,包括竹木柱、连接件和基础,所述连接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基础端部,并与竹木柱的底端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与基础端部固定连接的底板和垂直设置在底板上的插销件,所述插销件插入竹木柱的底端,并通过对拉螺栓贯穿竹木柱的侧壁和插销件,实现竹木建筑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竹木建筑中基础与连接形式的改进,实现竹木构件装配式一体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柱、基础节点连接安全可靠,传力性能好,且能够大大提高建筑工业化生产;连接件和竹木柱可通过工业化批量生产,再进行现场拼装,方便竹木柱与基础的连接,连接件构造简单,施工方便;能够有效保护竹木柱底端的承载力、稳定性、耐久性和防腐蚀性。性和防腐蚀性。性和防腐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木建筑的柱节点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竹木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竹木建筑的柱节点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基础用于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是建筑物的墙或柱子在地下的扩大部分,如基坑、承台、框架柱、地梁等。竹木结构具有自然成材、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备受人们的青睐。但是在竹木建筑建造过程中,竹木结构柱子与基础连接形式不同,则影响其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等。传统的竹木结构主要采用钉连接,在竹木自身发生腐朽时,会导致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下降,易出现安全隐患,且安装繁琐,因此需要对竹木柱节点连接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竹木柱与基础节点连接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件,该连接件能够有效保护竹木柱底端的承载力、稳定性、耐久性及防腐蚀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竹木建筑的柱节点连接结构,包括:竹木柱、连接件和基础,所述连接件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基础端部,并与所述竹木柱的底端固定连接;
[0006]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有与所述基础端部固定连接的底板和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插销件,所述插销件插入所述竹木柱的底端,并通过对拉螺栓贯穿所述竹木柱的侧壁和所述插销件,实现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竹木柱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插销件由多个纵横交错分布的插片构成,每个所述插片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竹木柱的侧壁设置有容纳所述对拉螺栓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插销件设置有容纳所述对拉螺栓贯穿的第二通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钢板或铝板。
[0010]进一步地,所述竹木柱的底端开设有与所述插销件相匹配的槽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基础的端部垂直布设有地脚螺栓,所述底板设置有与所述地脚螺栓相匹配的地脚螺孔。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对现有竹木建筑中基础与连接结构的改进,实现竹木构件装配式一体化;本技术的柱、基础节点连接安全可靠,传力性能好,且能够大大提高建筑工业化生产;连接件和竹木柱可通过工业化批量生产,再进行现场拼装,方便竹木柱与基础的连接,连接件构造简单,施工方便;能够有效保护竹木柱底端的承载力、稳定性、耐久性和防腐蚀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竹木柱与基础通过连接件组装后的正视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竹木建筑的柱节点连接结构的连接件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竹木柱与基础通过连接件组装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17]如图1至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实施例,一种竹木建筑的柱节点连接结构,包括竹木柱1、连接件3和基础4,所述连接件3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基础4端部,并与所述竹木柱1的底端固定连接;
[0018]其中,所述连接件3包括有与所述基础4端部固定连接的底板31和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31上的插销件32,所述插销件32插入所述竹木柱1的底端,并通过镀锌的对拉螺栓2贯穿所述竹木柱1的侧壁和所述插销件32,实现将所述连接件3与所述竹木柱1固定连接。
[0019]进一步具体地,所述插销件32由多个纵横交错分布的插片321构成,每个所述插片321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31上。所述插片321和底板31通过对缝焊接成一个整体。焊脚尺寸根据连接件3的厚度、受力及构造确定,同时对焊缝边打磨成直角,便于竹木柱1的安装。
[0020]进一步具体地,所述竹木柱1的侧壁设置有容纳镀锌对拉螺栓2贯穿的第一通孔12,所述插销件32设置有容纳镀锌对拉螺栓2贯穿的第二通孔322。
[0021]进一步具体地,所述连接件3为钢板或铝板。
[0022]进一步具体地,所述竹木柱1的底端开设有与所述插销件32相匹配的槽口11。
[0023]进一步具体地,所述基础4的端部垂直布设有地脚螺栓41,所述底板31设置有与所述地脚螺栓41相匹配的地脚螺孔311。
[0024]本技术中连接件3设置有底板31和与底板31垂直的插销件32并通过对缝焊接成一个整体,底板31与基础4通过地脚螺栓41锚固,插销件32与竹木柱1通过镀锌对拉螺栓2锚固,从而实现了竹木建筑中柱、基础节点的连接,安全可靠,传力性能好。本技术实施例在建造时,竹木柱1和连接件3均在工厂中预处理,预处理时,在竹木柱1的底端开设槽口11,其与连接件3的插销件32相匹配;且竹木柱1的底端侧壁和插销件32的板身均开设螺孔用以容纳镀锌对拉螺栓2,从而实现插销件32与竹木柱1的锚固。值得注意的是,插销件32是由多个纵横交错分布的插片321构成,在插销件32上开设螺孔即第二通孔322时,同一水平方向上的螺孔位置一致,不同方向上的螺孔设置一定的高度差,竹木柱1的螺孔即第一通孔12与第二通孔322相匹配。在底板31上开设有地脚螺孔311,地脚螺栓41贯穿地脚螺孔311实现底板31与基础4的锚固。底板31与插销件32作为一个整体即连接件3,实现竹木柱1与基础4的垂直连接,通过该竹木柱结构能够有效保护竹木柱底端的承载力、稳定性、耐久性及防腐蚀性。
[0025]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木建筑的柱节点连接结构,包括:竹木柱(1)、连接件(3)和基础(4),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基础(4)端部,并与所述竹木柱(1)的底端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连接件(3)包括有与所述基础(4)端部固定连接的底板(31)和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31)上的插销件(32),所述插销件(32)插入所述竹木柱(1)的底端,并通过对拉螺栓(2)贯穿所述竹木柱(1)的侧壁和所述插销件(32),实现将所述连接件(3)与所述竹木柱(1)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木建筑的柱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件(32)由多个纵横交错分布的插片(321)构成,每个所述插片(321)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邦林张苏俊张雪雯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