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体的在线微生物培养及投加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310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水体的在线微生物培养及投加设备,包括修复水体生态功能的水体微生物培养容器,容纳在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容器内的微生物培养床;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容器是一个封闭容器,在其容器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微生物投加口,在进水口上设置有进水阀;在微生物投加口设置有微生物投加阀;在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容器上还设置有在线自动监控组件,所述的在线自动监控组件分别与进水阀和微生物投加阀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浮在待修复水体生态功能的水体上的微生物培养容器,容纳在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容器内的微生物培养床;现培养微生物现使用,克服目前生态治理修复水体生态功能时,采用直接向污染水体投加微生物菌液所带来的不足。带来的不足。带来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体的在线微生物培养及投加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水体的在线微生物培养及投加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河流水体是水环境系统组成的关键部分,随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但污水处理设施相当匮乏,导致部分生活污水进入河道,水体营养负荷不断增加,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其次,工业污水和农业污水截污系统的不完整性,更为广泛的非点源污染不断汇入自然水体,导致水体、底泥中积累残留大量的N、P、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生态功能不断退化,城市水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因而,城市河道变为市民口中的“臭水沟”,不仅破坏城市河道的生态平衡,也危害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
[0003]河流水体的治理修复工作成为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在重建水生生态系统,修复水体生态功能时,修复治理技术由传统治理转向以生态治理修复为主,而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体生态整治中占据重要比重。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CN 109576133 A就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菌剂培养装置及培养方法,该微生物菌剂培养装置,包括微生物活化培养罐和电气自动控制柜;所述微生物活化培养罐中设有测试温度的温度电极、测试pH的pH电极和测试溶氧含量的溶氧电极,所述温度电极、pH电极和溶氧电极的输出端均接入所述电气自动控制柜。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4]1)将菌种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添加至微生物活化培养罐中;
[0005]2)向所述微生物活化培养罐中加入所需体积的水;
[0006]3)将菌种以所需接种量接种至所述微生物活化培养罐中,通过设置在所述微生物活化培养罐内部的温度电极、pH电极和溶氧电极设置最佳培养条件,活化培养。
[0007]这种微生物菌剂培养装置和培养方法,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水体生物修复过程中的菌剂投加量,解决菌剂运输和存放造成的菌种活力下降、反应时间较长及发挥效果缓慢等问题。
[0008]但是目前,对于河道水体污染生态治理技术方案中,直接向污染水体投加微生物菌液,虽然能够起到水质净化的作用,但流动水体微生物菌种损耗大,且对水质的持续改善效果不佳,适应期长,往往需要多次投加,耗费人力物力,同时,外源菌种生产过程中,脱离水体源污染物特征,直接投加微生物菌种也会打破水体微生物原生环境的生态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目前,生态治理修复水体生态功能时,采用直接向污染水体投加微生物菌液所带来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水体的在线微生物培养及投加设备,该设备菌种生产过程中,并没有脱离水体源污染物特征。
[0010]本技术实现其技术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体的在线微生物培养及投加设备,包括设置在待修复水体生态功能的水体上或固定在待修复水体岸边的微生物培养容
器,容纳在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容器内的微生物培养床;
[001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容器是一个封闭容器,在其容器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微生物投加口,在进水口上设置有进水阀;在微生物投加口设置有微生物投加阀;
[0012]在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容器上还设置有在线自动监控组件,所述的在线自动监控组件分别与进水阀和微生物投加阀相连。
[0013]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水体的在线微生物培养及投加设备中: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床采用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容器的封闭空间内,包括一组由床架固定均布于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容器的封闭空间内的多孔球状固体培养基。
[0014]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水体的在线微生物培养及投加设备中:所述的多孔球状固体培养基的球形支架的两极分别采用培养球固定结固定在床架上,球形支架的经线和纬线采用卡扣相互固定,固体培养基设置在球形支架内。
[0015]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水体的在线微生物培养及投加设备中: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容器为一种培养罐,在培养罐底部设置由在线自动监控组件控制的曝气装置,在培养罐顶部露出水面的部分设置有气压平衡阀和溢流口。
[0016]进一步的,上述的用于水体的在线微生物培养及投加设备中:在所述的培养罐设置有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强传感器和溶解氧传感器,所述的pH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强传感器和溶解氧传感器分别与在线自动监控组件相连。
[0017]本技术中,采用浮在待修复水体生态功能的水体上的微生物培养容器,容纳在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容器内的微生物培养床;现培养微生物现使用,克服目前生态治理修复水体生态功能时,采用直接向污染水体投加微生物菌液所带来的不足。
[0018]本技术具有如下优势:
[0019](1)在线微生物培养及投加设备,强化微生物原位修复的可持续性,减少流动水体的污染物转移,有效降低污染物浓度。
[0020](2)微生物培养以待治理水体为原水,克服了直投微生物菌种高损耗、低效益且二次污染的缺陷。
[0021](3)与传统水体污染治理处理技术相比,该技术费用低,微生物适应性快,作用时效长,为环境友好型技术。
[0022](4)固定化微生物培养球内培养基质无害化,当基质耗尽时,可对其进行更换,提高利用率。
[0023]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4]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微生物培养及投加设备截面图。
[0025]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微生物培养及投加设备中多孔球状固体培养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实施例是一种用于河流、湖泊等需要治理的水体的在线微生物培养及投加设备,这些设备在待治理的水体上进行微生物培养及投加,是集“驯化-培养-投加”于一体的
流动水体生态修复治理设备。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水体的在线微生物培养及投加设备,包括漂浮在河流、湖泊等需要治理的等待修复水体生态功能的水体上或固定在待修复水体岸边的微生物培养容器100,容纳在微生物培养容器100内的微生物培养床200;本实施例中,微生物培养容器100为一种培养罐,在培养罐的底部可以设置一些配重,使培养罐底部没于水中,顶部露出水面,呈现悬浮影响。根据需要,微生物培养容器100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如培养箱等封闭容器。在其它实施例中,培养罐也可以设置在河流、湖泊等需要治理的等待修复水体生态功能的水体岸边,此时,培养罐可以安装在岸边位置,便于管理。
[0027]本实施例中,微生物培养容器100是一个封闭的培养罐,在培养罐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101和微生物投加口103,实际中,进水口101设置在罐体下部浸入水中的部分处,而微生物投加口103设置在罐顶露出水面的部分处,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01设置在罐底,而微生物投加口103设置在罐顶。另外,在罐顶还可以设置气压平衡阀105和溢流口106。
[0028]本实施例中,在进水口101上设置有进水阀102;在微生物投加口103设置有微生物投加阀104;在培养罐中还设置有在线自动监控组件300,在线自动监控组件300一般是电子设备需要进行防水处理,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培养罐罐体上的一个防水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体的在线微生物培养及投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待修复水体生态功能的水体中的微生物培养容器(100),容纳在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容器(100)内的微生物培养床(200);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容器(100)是一个封闭容器,在其容器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101)和微生物投加口(103),在进水口(101)上设置有进水阀(102);在微生物投加口(103)设置有微生物投加阀(104);在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容器(100)上还设置有在线自动监控组件(300),所述的在线自动监控组件(300)分别与进水阀(102)和微生物投加阀(104)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体的在线微生物培养及投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床(200)采用固定装置(201)固定在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容器(100)的封闭空间内,包括一组由床架(203)固定均布于所述的微生物培养容器(100)的封闭空间内的多孔球状固体培养基(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静王永秀雷志洪谢光涛彭亚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碧园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