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流程的车外换热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3048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流程的车外换热器装置,包括换热器组件、管路组件、分离式节温器以及集成储液罐,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集流管以及第二集流管,所述管路组件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分别通过第一接口、第三接口连接第一集流管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管道靠近第一接口的一端为进口端,所述第一管道靠近第三接口的一端为出口端;所述分离式节温器安装在第一管道上且设置在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之间,所述分离式节温器通过第二接口与第一集流管连接;所述集成储液罐与第二集流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个节温器实现制冷剂流通方向的自适应调节,大大提高了装置的换热效果和实用性,降低了成本,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流程的车外换热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变流程的车外换热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在车辆中的占有率越来越高,电动汽车热泵空调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得到研究和应用,国内外已有多部电动汽车配置了热泵空调系统,车外换热器在热泵空调系统中不仅作为冷凝器还作为蒸发器,是热泵空调系统中重要的组件。
[0003]目前大多数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采用的车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与蒸发器时流程分配一致,极大的衰减了换热效率,会使热泵空调系统效果欠佳。如专利文献 CN108036550A提到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用平行流冷凝器,需要四个接口来实现冷凝器与蒸发器的功能且流程分配一致,增加了车外换热器的制作成本,热泵空调系统管路连接也将会复杂。
[0004]再例如专利文献CN110793354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的可变流程换热器装置,但该设计采用波纹管并通过压力来调节流程,但由于波纹管需要单独设计且安装有一定的难度;又例如专利文献CN108826753A公开的一种可变流程平行流换热器,但该设计通过手动调节可移动机构实现流程的变化,效率低。
[0005]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能实现作为冷凝器与蒸发器变流程分配的车外换热器,既可提高车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又能简化热泵空调系统管路连接,不仅节省成本,还提高了热泵空调系统的换热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流程的车外换热器装置。
[000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变流程的车外换热器装置,包括换热器组件、管路组件、分离式节温器以及集成储液罐;
[0008]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第一集流管以及第二集流管,所述管路组件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分别通过第一接口、第三接口连接第一集流管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管道靠近第一接口的一端为进口端,所述第一管道靠近第三接口的一端为出口端;
[0009]所述分离式节温器安装在第一管道上且设置在进口端和出口端之间,所述分离式节温器通过第二接口与第一集流管连接;
[0010]所述集成储液罐与第二集流管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扁管组件;
[0012]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分别设置在扁管组件的两侧并通过扁管组件相连通。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集流管中设置有第一边板以及第二边板;
[0014]所述第一边板、第二边板依次将第一集流管分割为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第三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分别与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第三容纳空间连接;
[0015]所述第二集流管中设置有第三边板,所述第三边板将第二集流管分割为第四容纳空间、第五容纳空间;
[0016]所述集成储液罐上设置有第四接口以及第五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分别连接第四容纳空间、第五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五接口伸入到集成储液罐的长度大于第四接口伸入到集成储液罐的长度;
[0017]所述第二边板和第三边板对称布置在扁管组件的两侧。
[0018]优选地,所述分离式节温器能够在冷凝器模式和蒸发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冷凝器模式下,所述第一管道的进口端分别与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连通;
[0019]在蒸发器模式下,所述第一管道的进口端与第一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出口端与第二容纳空间连通。
[0020]优选地,所述扁管组件包括扁管以及翅片;
[0021]所述扁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扁管平行布置,所述翅片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扁管之间。
[0022]优选地,所述集成储液罐中安装有干燥包,所述干燥包的一端通过第四接口与第四容纳空间连接,所述干燥包的另一端通过第五接口与第五容纳空间连接。
[0023]优选地,所述分离式节温器包括节温器壳体以及顶杆组件;
[0024]所述节温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六容纳空间,所述节温器壳体内部设置有与外部相连通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分别与第六容纳空间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流道连接第一管道的进口端,所述第二流道通过第二接口与第二容纳空间连接,所述第三流道连接第一管道的出口端;
[0025]所述顶杆组件安装在第六容纳空间中,所述顶杆组件包括弹簧、导柱、顶杆以及弹性囊体;
[0026]所述顶杆包括顶杆凸出部,所述顶杆凸出部包括凸出部下面,所述弹簧套装在顶杆上且设置在凸出部下面与节温器壳体的内壁之间;
[0027]所述顶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七容纳空间,所述顶杆上设置有顶杆通孔且所述第七容纳空间通过顶杆通孔与外部连通,所述节温器壳体的内部固定有卡槽且所述卡槽布置在第一流道内,所述导柱的一端安装在卡槽中,所述导柱的另一端穿过顶杆通孔延伸到第七容纳空间中并与设置在第七容纳空间中的弹性囊体接触。
[0028]优选地,所述节温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块,在冷凝器模式下,所述顶杆能够靠近第三流道运动,所述顶杆靠近第三流道的一端能够与密封块密封贴合;
[0029]所述顶杆凸出部包括凸出部上面,所述第六容纳空间靠近第一流道的一端为锥形结构,在蒸发器模式下,所述顶杆能够靠近第一流道运动,所述凸出部上面能够与节温器壳体的内壁密封贴合。
[0030]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为分体件,所述节温器壳体靠近第一流道的一侧与第一管道为可拆卸连接,所述节温器壳体靠近第三流道的一侧与第一管道为可拆卸连接,所述节温器壳体靠近第二流道的一侧与第二接口为可拆卸连接。
[0031]优选地,所述集成储液罐安装在换热器组件的上端或者安装在换热器组件的下端。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33]1、本技术通过一个节温器实现了制冷剂流通方向的调节,大大提高了作为冷凝器与蒸发器的换热效果,简化了管路的结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34]2、本技术中换热器一进一出,无论是作为冷凝器还是作为蒸发器,进口始终是进口,出口始终是出口,减少了接口数量,简化了管路的连接的复杂程度,降低了制作成本,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35]3、本技术中通过节温器的内部结构设置实现了制冷剂流程的切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电动或气动控制变流程的操作,节约能耗,科学合理。
[0036]4、本技术中的节温器可集成在外部管路中,外部管路能够通过螺纹等多种可拆卸的结构与换热器组件的接口相连,便于节温器的维修或更换。
[0037]5、本技术中集成储液罐的结构布置使得冷凝器为过冷式冷凝器,保证出口为过冷制冷剂液体。
附图说明
[003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3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作为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流程的车外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组件(1)、管路组件(2)、分离式节温器(3)以及集成储液罐(14);所述换热器组件(1)包括第一集流管(9)以及第二集流管(10),所述管路组件(2)包括第一管道(20),所述第一管道(20)分别通过第一接口(6)、第三接口(8)连接第一集流管(9)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管道(20)靠近第一接口(6)的一端为进口端,所述第一管道(20)靠近第三接口(8)的一端为出口端;所述分离式节温器(3)安装在第一管道(20)上且设置在进口端和出口端之间,所述分离式节温器(3)通过第二接口(7)与第一集流管(9)连接;所述集成储液罐(14)与第二集流管(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流程的车外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1)还包括扁管组件;所述第一集流管(9)、第二集流管(10)分别设置在扁管组件的两侧并通过扁管组件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流程的车外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9)中设置有第一边板(11)以及第二边板(12);所述第一边板(11)、第二边板(12)依次将第一集流管(9)分割为第一容纳空间(21)、第二容纳空间(22)、第三容纳空间(23),其中,所述第一接口(6)、第二接口(7)、第三接口(8)分别与第一容纳空间(21)、第二容纳空间(22)、第三容纳空间(23)连接;所述第二集流管(10)中设置有第三边板(13),所述第三边板(13)将第二集流管(10)分割为第四容纳空间(24)、第五容纳空间(25);所述集成储液罐(14)上设置有第四接口(16)以及第五接口(17),第四接口(16)、第五接口(17)分别连接第四容纳空间(24)、第五容纳空间(25),其中,所述第五接口(17)伸入到集成储液罐(14)的长度大于第四接口(16)伸入到集成储液罐(14)的长度;所述第二边板(12)和第三边板(13)对称布置在扁管组件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流程的车外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式节温器(3)能够在冷凝器模式和蒸发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冷凝器模式下,所述第一管道(20)的进口端分别与第一容纳空间(21)、第二容纳空间(22)连通;在蒸发器模式下,所述第一管道(20)的进口端与第一容纳空间(21)连通,所述第一管道(20)的出口端与第二容纳空间(22)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流程的车外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组件包括扁管(18)以及翅片(19);所述扁管(1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扁管(18)平行布置,所述翅片(19)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扁管(18)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流程的车外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储液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涛周国梁王明玉黄天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爱斯达克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