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拜耳公司专利>正文

特特拉姆酸衍生物用于防治特定昆虫的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910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式(I)的化合物用于防治昆虫的用途,其中A、B、G、W、X和Y具有上文所示含义,所述昆虫来自胸喙亚目(Sternorrhyncha),特别是来自绵蚜科(Pemphigidae)、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木虱科(Psyllidae)、蚧科(Coccidae)、盾蚧科(Diaspididae)、旌蚧科(Ortheziidae)、粉蚧科(Pseudococcidae)、粉虱科(Aleyrodidae)和蚜科(Aphididae);来自半翅目(Hemiptera),特别是来自盲蝽科(Miridae);来自缨翅目(Thysanoptera),特别是来自蓟马科(Thripidae);来自双翅目(Diptera),特别是来自潜蝇科(Agromyzidae)、瘿蚊科(Cecidomyiidae)、实蝇科(Tephritidae)和花蝇科(Anthomyiidae);来自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e),特别是来自叶蝉科(Cicadellidae);来自鞘翅目(Coleoptera),特别是来自叶甲科(Chrysomelidae)和象虫科(Curculionidae);来自鳞翅目(Lepidoptera),特别是来自细蛾科(Gracillariidae)和卷蛾科(Tortricidae),以及来自叶蜂科(Tenthredinidae)。(Tenthredinidae)。(Tenthredinida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特特拉姆酸衍生物用于防治特定昆虫的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特特拉姆酸(tetramic acid)衍生物用于防治昆虫的用途,所述昆虫来自胸喙亚目(Sternorrhyncha),特别地来自绵蚜科(Pemphigidae)、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木虱科(Psyllidae)、蚧科(Coccidae)、盾蚧科(Diaspididae)、旌蚧科(Ortheziidae)、粉蚧科(Pseudococcidae)、粉虱科(Aleyrodidae)和蚜科(Aphididae);来自半翅目(Hemiptera),特别地来自盲蝽科(Miridae);来自缨翅目(Thysanoptera),特别地来自蓟马科(Thripidae);来自双翅目(Diptera),特别地来自潜蝇科(Agromyzidae)、瘿蚊科(Cecidomyiidae)、实蝇科(Tephritidae)和根潜蝇科(root-miner flies)(花蝇科(Anthomyiidae));来自头喙亚目(Auchenorrhynchae),特别地来自叶蝉科(Cicadellidae);来自鞘翅目(Coleoptera),特别地来自叶甲科(Chyrsomelidae)和象虫科(Curculionidae);来自鳞翅目(Lepidoptera),特别地来自细蛾科(Gracillariidae)和卷蛾科(Tortricidae),以及来自叶蜂科(Tenthredinidae)。
[0002]NH-特特拉姆酸衍生物已知于(EP-A-442 073),以及1H-芳基吡咯烷二酮衍生物已知于(EP-A-456 063、EP-A-521 334、EP-A-596 298、EP-A-613 884、EP-A-613 885、WO 95/01 971、WO 95/26 954、WO 95/20572、EP-A-0 668 267、WO 96/25 395、WO 96/35 664、WO 97/01 535、WO 97/02 243、WO 97/36 868、WO 97/43275、WO 98/05638、WO 98/06721、WO 98/25928、WO 99/24437、WO 99/43649、WO 99/48869、WO 99/55673、WO 01/17972、WO 01/23354、WO 01/74770、WO 03/013249、WO 03/062244、WO 2004/007448、WO 2004/024 688、WO 04/065366、WO 04/080962、WO 04/111042、WO 05/044791、WO 05/044796、WO 05/048710、WO 05/049569、WO 05/066125、WO 05/092897、WO 06/000355、WO 06/029799、WO 06/056281、WO 06/056282、WO 06/089633、WO 07/048545、DEA 102 00505 9892、WO 07/073856、WO 07/096058、WO 07/121868、WO 07/140881、WO 08/067873、WO 08/067910、WO 08/067911、WO 08/138551、WO 09/015801、WO 09/039975、WO 09/049851、WO 09/115262、WO10/052161、WO 10/102758、WO 10/066378、WO 10/063570)。还已知的是WO 99/16748中缩酮取代的1H-芳基吡咯烷-2,4-二酮,以及JP-A-14 205 984和Ito M.等人,Bioscience,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 67,1230-1238,(2003)中的(螺)-缩酮取代的N-烷氧基烷氧基取代的芳基吡咯烷二酮。
[0003]已知这些化合物中的一些对来自胸喙亚目的昆虫具有杀虫作用(WO 06/077071、WO 06/089633、WO 09/039951)。WO 06/089633、WO 09/039951中也记载了对甘蓝上芥菜甲虫辣根猿叶甲(Phaedon cochlearie)的作用。另外,已记载了对稻中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棉花中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作用(WO 09/039951)。还已记载了对蝽的作用(WO 2010/149274)。
[0004]此外,还已知这些化合物中的特定化合物对甲虫、蓟马、臭虫、蝇、蝉、瘿蚊、细蛾、卷蛾和叶蜂的杀虫作用(WO 07/131681)。
[0005]然而,由WO 06/077071和WO 07/131681中已知的化合物的杀虫功效并不总是充足,特别是在低施用率下。实验中所使用的施用率与推荐/批准的用于良好防治所述昆虫物种的施用率相对应。
[0006]现已发现,出乎意料地,不同地取代的NH-特特拉姆酸衍生物还非常适合用于防治来自异翅亚目(Heteroptera)、胸喙亚目(Sternorryhyncha)、锯尾亚目(Terebrantia)、长角亚目(Nematocera)和短角亚目(Brachycera)的其他动物害虫。
[0007]此外,已发现,特特拉姆酸衍生物对单子叶和双子叶作物(例如蔬菜、棉花、马铃薯、稻)中以及出乎意料地还对多年生作物(例如热带水果、针叶树、葡萄、茶和观赏植物)中的叶蝉科(Cicadellidae)显示出非常良好的作用。
[0008]此外,已发现,特特拉姆酸衍生物还对其他一年生作物中以及出乎意料地还对多年生作物以及热带作物、观赏植物、棉花和香料中的象虫科(Curculionidae)和叶甲科(Chrysomelidae)显示出良好的作用,所述一年生作物为例如马铃薯、烟草、瓜类、芜菁(turnip)、油菜、谷物、果实类蔬菜、块茎类蔬菜、叶类蔬菜、根类蔬菜、茎类蔬菜、鳞茎类蔬菜、作为蔬菜的花序,所述多年生作物为例如柑橘类果实、仁果和核果、坚果、扁桃、无核小果(soft fruit)、葡萄和啤酒花。
[0009]还已发现,特特拉姆酸衍生物还对多年生作物(例如核果和仁果以及柑橘类果实)中的卷蛾科(Tortricidae)和细蛾科(Gracillariidae)显示出良好的作用。
[0010]此外,已发现,特特拉姆酸衍生物还对多年生作物(例如柑橘类果实、仁果)以及蔬菜和谷物中的瘿蚊科(Cecidomyiidae)显示出良好的作用。
[0011]还已发现,特特拉姆酸衍生物对多年生作物(例如仁果、核果)中和林业树木中的叶蜂科(Tenthredinidae)显示出良好的作用。
[0012]现还已发现,特特拉姆酸衍生物还特别适合用于防治其他动物害虫,所述其他动物害虫来自胸喙亚目,特别地来自绵蚜科(Pemphigidae)、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木虱科(Psyllidae)、蚧科(Coccidae)、盾蚧科(Diaspididae)、旌蚧科(Ortheziidae)和粉蚧科(Ps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式(I)的化合物用于防治昆虫的用途,其中W和Y独立地为氢、C
1-C
4-烷基、氯、溴、碘或氟,X为C
1-C
4-烷基、C
1-C
4-烷氧基、氯、溴或碘,A、B和与它们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C
3-C
6-环烷基,所述C
3-C
6-环烷基被任选地被C
1-C
4-烷基或C
1-C
4-烷氧基-C
1-C
2-烷基取代的亚烷基二氧基基团取代,所述亚烷基二氧基基团连同其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五元或六元缩酮,G为氢(a)或为以下基团之一E(d)其中E为金属离子或铵离子,M为氧或硫,R1为直链或支链C
1-C
6-烷基,R2为直链或支链C
1-C
6-烷基,所述昆虫来自绵蚜科(Pemphigidae)、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木虱科(Psyllidae)、蚧科(Coccidae)、盾蚧科(Diaspididae)、旌蚧科(Ortheziidae)、粉蚧科(Pseudococcidae)、粉虱科(Aleyrodidae)、蚜科(Aphididae)、盲蝽科(Miridae)、蓟马科(Thripidae)、叶蝉科(Cicadellidae)、潜蝇科(Agromyzidae)、瘿蚊科(Cecodomyiidae)、实蝇科(Tephritidae)、叶甲科(Chyrsomelidae)、象虫科(Curculionidae)、细蛾科(Gracillariidae)、卷蛾科(Tortricidae)、叶蜂科(Tenthredinidae),不包括用于防治桃蚜、烟粉虱、棉蚜、辣根猿叶甲的用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式(I)的化合物具有以下定义:W为甲基,X为氯或甲基,Y为氯、溴或甲基,A、B和与它们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被亚烷基二氧基基团取代的饱和C6-环烷基,所述亚烷基二氧基基团连同其所键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五元或六元缩酮,G为氢(a)或为以下基团之一
E(d),其中M为氧,E为一种金属离子等价物或铵离子,R1为直链或支链C
1-C
4-烷基,R2为直链或支链C
1-C
4-烷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式(I)的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式(I)的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式(I)的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中式(I)的化合物具有以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的化合物用于防治昆虫的用途,所述昆虫来自绵蚜科(Pemphigidae)、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木虱科(Psyllidae)、蚧科(Coccidae)、盾蚧科(Diaspididae)、粉蚧科(Pseudococcidae)、盲蝽科(Miridae)、蓟马科(Thripidae)、叶蝉科(Cicad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
申请(专利权)人:拜耳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