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片、防爆阀和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376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给电池泄压的防爆片,该防爆片包括开启部和围设开启部四周的连接部,开启部和连接部的相接处设有第一刻痕,开启部包括多条直线型的第二刻痕,第二刻痕与第一刻痕相接,将开启部分割为多块小开启部。本申请提供的防爆片,通过设计直线型的第二刻痕,将防爆片上的开启部分割为多个小开启部,提升开启部在裂开过程中的流畅度,增强了防爆片的压力灵敏度,提升其使用性能。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防爆阀和一种电池。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防爆阀和一种电池。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防爆阀和一种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爆片、防爆阀和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领域,特别涉及防爆片、防爆阀和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其电池会因为充电次数的增加而发生电池鼓胀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内部气体增加导致。针对于此,在电池壳体的设计中通常会设计一个防爆阀,在防爆阀处安装防爆片,当壳体内的压力超过防爆片的承受压力值时,防爆片就会裂开,壳体内的气体则朝外泄出,避免电池内压过大带来的爆炸隐患,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带有直线型刻痕的防爆片,通过直线型刻痕将防爆片上的开启部分割为多个小开启部,提升开启部在裂开过程中的流畅度,增强了防爆片的压力灵敏度,提升其使用性能。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爆片,安装于电池壳体上,该防爆片包括开启部和围设所述开启部四周的连接部,所述开启部和所述连接部的相接处开设有第一刻痕,所述开启部包括多条呈直线的第二刻痕,所述第二刻痕与所述第一刻痕相接将所述开启部分割为多块小开启部。防爆片包括开启部和环绕其一周的连接部,连接部的作用在于将整个防爆片与电池壳体进行安装,可以是焊接的方式,也可以是粘结等其他的连接方式。在开启部和连接部的相接处开设有第一刻痕,这里的第一刻痕可以理解为在防爆片表面上开设的凹槽,该凹槽将整个防爆片分割成两部分,被该凹槽环绕的开启部和位于开启部外围的连接部。在开启部上又开设多条呈直线的第二刻痕,这些第二刻痕与第一刻痕相接,从而将开启部分割成多块小开启部。本实施例选用多条直线型的第二刻痕将开启部进行分割,当开启部处受到一定压力时,开启部会沿着第二刻痕裂开,由于第二刻痕是直线型,对应的开启部裂开的路径也是直线,这样在裂开过程中的撕裂力会一直沿着一个方向作用,从而降低了开启部沿着第二刻痕裂开时的阻力。如果这里的第二刻痕不是直线,则撕裂力会沿着不同方向作用才能让开启部沿着第二刻痕裂开,这样就增加了裂开的难度和裂开的效率。同时,直线型的第二刻痕也便于利用加工刻痕的机械冲头进行走位,简化加工工艺。
[0005]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刻痕包括多段连接刻痕和多段可断刻痕,所述连接刻痕与所述可断刻痕交替连接,所述连接刻痕的刻痕深度小于所述可断刻痕的刻痕深度,每一块所述小开启部对应一段所述连接刻痕。实施例中的第一刻痕由多段连接刻痕和多段可断刻痕交替连接形成,其中可断刻痕的刻痕深度(可以理解为凹槽深度)要大于连接刻痕的刻痕深度,这样当开启部沿着第二刻痕裂开至第一刻痕,在第一刻痕上,刻痕深度大的可断刻痕会更容易被撕裂,刻痕深度小的连接刻痕则不宜被撕裂开,所以需要每一个小开启部都对应一个刻痕深度小的连接刻痕,这样当小开启部四周的第二刻痕以及可断刻痕都因撕裂力而断开后,还有连接刻痕保持将小开启部与连接部进行连接,避免了全部断开后,小开
启部散落到其他区域。
[0006]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刻痕与所述第一刻痕的相接处位于所述可断刻痕,所述可断刻痕与所述第二刻痕的刻痕深度相同。当实施例中第二刻痕与第一刻痕的相接处位于可断刻痕,且可断刻痕与第二刻痕的刻痕深度相同时,在撕裂力的作用下,开启部沿着第二刻痕裂开,一直延伸到第二刻痕和第一刻痕相接处,由于相接处位于第一刻痕中的可断刻痕,相比较而言,可断刻痕更容易裂开,这样整个开启部在因为撕裂力而裂开的路径会沿着第二刻痕至相接处然后沿着第一刻痕中的可断刻痕,这种设计避免当撕裂力过大,由于厚度不一导致裂开的路径发生偏离,造成对其他区域的撕裂损坏。同时,对于第二刻痕和可断刻痕而言,当二者的刻痕深度相同时,也有利于机械冲头的走位稳定,不需要来回调整进刀尺寸。
[0007]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刻痕呈跑道状,包括两条直线段和两条圆弧段,多条所述第二刻痕在所述开启部内的交点为启爆点,所述启爆点到两条所述直线段的距离相同。当第一刻痕呈跑道状时,让启爆点与第一刻痕中两个直线段的距离保持相同,过启爆点的第二刻痕的长度尺寸会因为启爆点的位置而受到一定限制,不会出现第二刻痕的长度尺寸过大的情形,当开启部因撕裂力而翻卷,翻卷高度也因第二刻痕的长度尺寸受限而受到限制。
[0008]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启爆点的数量为一个。在本实施例中,启爆点的数量为一个,多条第二刻痕从该启爆点向第一刻痕延伸,当启爆点的数量为一个时,此处即为整个开启部压力最为敏感的地方,当电池内部气体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时,启爆点处会最先破开。
[0009]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启爆点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启爆点通过一条所述第二刻痕连接。启爆点的数量为两个适用于整个开启部尺寸较大的情形,如果开启部尺寸较大,可以通过设置两个启爆点,避免一个启爆点时,出现第二刻痕的长度尺寸过大的情形。同时,在两个启爆点的实施例中,两个启爆点之间也由第二刻痕进行连接,一方面便于开启部在两个启爆点裂开,另一方面方便加工冲头的加工程序,实际加工过程,在确认了启爆点以后,固定加工冲头的进刀量,将启爆点与第一刻痕之间的第二刻痕进行加工,同时将两个启爆点之间的第二刻痕加工出来,避免了来回调整机械冲头的进刀量。
[0010]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开启部的厚度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在实际的制作过程,防爆片通过冲压得到,通过调整冲压强度,确保防爆片中开启部的厚度小于连接部的厚度。对于防爆片而言,连接部的作用在于同电池壳体连接,开启部的作用在于其受到一定压力后会破开,释放电池壳体内部的压力,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开启部需要对压力更为敏感,其厚度要小于连接部的厚度。
[0011]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爆阀,包括基体和上述的防爆片,所述基体的一侧面上开设防爆凹槽,所述防爆片安装于所述防爆凹槽内。具体实施例中,防爆阀作为电池壳体的一部分,防爆阀包括安装防爆片的基体,通过基体的一个侧面上开设防爆凹槽,将防爆片收容安装于防爆凹槽内。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防爆片和基体的连接方式可以多种,例如焊接、胶粘等连接方式。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爆凹槽的槽底面上开设有泄压通孔,所述防爆片开设所述第二刻痕的一侧为安装侧,所述连接部在所述安装侧的表面为安装面,所述安装面与所述泄压通孔相对设置。开启部在实际的破开过程中是从启爆点处开始沿着第二刻痕裂开,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个板材结构而言,当其一侧面用加工冲头开设一定的凹槽(第二刻痕)以后,则板材结构受到外力时,更容易从有加工凹槽的一面裂开,对应到本实施例中,开启部受到压力时,其开设有第二刻痕的侧面更容易破开发生翻卷,为了确保翻卷的小开启部不会划伤到其他结构,这里将连接部上与第二刻痕同侧的安装面与防爆凹槽的槽底面相对,并在槽底面开设一个泄压通孔,这当小开启部发生翻卷以后则落入泄压通孔内,等于是利用泄压通孔变相收容翻卷的小开启部。
[0013]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上述的防爆阀,通过在电池的壳体上设置上述实施例中的防爆阀,当电池内部气体膨胀导致压力过大时,防爆阀处的防爆片会及时破开。避免电池内压过大带来的爆炸危险。
[0014]本申请实施例中防爆片,通过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爆片,安装于防爆阀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启部和围设所述开启部四周的连接部,所述开启部和所述连接部的相接处设有第一刻痕,所述开启部包括多条直线型的第二刻痕,至少两条所述第二刻痕相交,所述第二刻痕与所述第一刻痕相接,将所述开启部分割为多块小开启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刻痕包括多段连接刻痕和多段可断刻痕,所述连接刻痕与所述可断刻痕交替连接,所述连接刻痕的刻痕深度小于所述可断刻痕的刻痕深度,每一块所述小开启部对应一段所述连接刻痕。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爆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刻痕在所述可断刻痕处于所述第一刻痕相接,所述可断刻痕的刻痕深度与所述第二刻痕的刻痕深度相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刻痕呈跑道状,所述第一刻痕包括两条直线段和两条圆弧段,多条所述第二刻痕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新王飞飞李强汤道毅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