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211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和一收容该导光板的胶框,该胶框包括多个侧壁,该侧壁包括多个弹性机构和多个挡块,该多个挡块形成在该侧壁上表面的外侧边缘区域,该多个挡块与该侧壁呈台阶状分布,该多个弹性机构设置在该侧壁上表面的内侧边缘区域。(*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 一 种背光模组和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 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是一种非自发光显示装置,其一般通过控制 光源所发出光束的通过与不通过液晶面板来实现显示功能,因 此通常需提供光源和相应的导光装置,如背光模组。请参阅图l,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10的立体分解示 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 一 液晶面板11和 一 与该液晶面板 11叠合设置的背光模组12 ,该背光模组12为该液晶面板1 l提供 平面背光。该液晶面板11通常由薄且具脆性的材料制成,其包 括 一 侧边111 。该背光模组12包括一上增光片13、 一下增光片14、 一扩散 片15、 一胶框16、 一导光板17和一反射片18。该导光板17包括一出光面171和一与该出光面171相对设置 的底面172。请一并参阅图2,其是图1中背光模组12的胶框16沿所示的 II-II线的剖视图。该胶框16包括四个侧壁162和多个挡块161 ,该 多个挡块161形成在该四个侧壁162上表面的外侧边缘区域上, 该多个挡块1 61与该侧壁162呈台阶状分布。该多个挡块161与该四个侧壁162上表面的内侧边缘区域围 成 一 收容空间以收容该液晶面板11 。该四个侧壁162首尾依次相接围成 一 矩形框架,该矩形框架 用以收容该上增光片13、该下增光片14、该扩散片15、该导光 板17和该反射片18。该上表面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上表面163、 164、165、 166, 该第一、第二、 第三上表面163、 164、 165平齐且高 于该第四上表面166,该第四上表面166到该第一上表面163的距 离等于该上增光片13、该下增光片14和该扩散片15的厚度之和。请再一并参阅图l、图3,其中图3是该液晶显示装置10组装 过程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10按以下顺序组装首先,将该 导光板17和该反射片1 8依次从该胶框16底端 一 侧设置在该矩形 框架内,其中该反射片18设置在该导光板17底面172—侧,该 导光板17的出光面171与该第四上表面166平齐;再将该上增光 片13、该下增光片14和该扩散片15依次设置在该导光板17的出 光面171 —侧,其中该扩散片15靠近该导光板17出光面171设置, 该上增光片13与该第一、第二和第三上表面163、 164、 165平齐, 将该液晶面板ll的侧边lll抵压在该第二上表面164上;然后, 以该侧边111为轴线,旋转该液晶面板11 ,使该液晶面板11与该 第一、第二和第三上表面163、 164、 165接触。可是,由于该液晶面板11由薄且具脆性的材料制成,且该 胶框16的上表面上无任何緩冲装置,在组装该液晶面板ll的过 程中,该胶框16很容易与该液晶面板ll发生碰撞,导致该液晶 面板11因受瞬间外力沖击而损坏,从而降低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晶面板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受胶框冲 击而损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 一 种可降低液晶面板组装时 所受沖击力的背光模组。同时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和一收容该导光板的胶框, 该胶框包括多个侧壁,该侧壁包括多个挡块,该多个挡块形成 在该侧壁上表面的外側边缘区域,且与该侧壁呈台阶状分布, 其中,该侧壁还包括多个弹性机构,该多个弹性机构设置在该 側壁上表面的内侧边缘区域。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背光模组和一与该背光模组叠合设置的液晶面板,该背光才莫组包括 一 胶框,该胶框包括多 个侧壁,该侧壁包括多个挡块,该多个挡块形成在该侧壁上表 面的外侧边缘区域,且与该侧壁呈台阶状分布,其中,该侧壁 还包括多个弹性机构,该多个弹性机构设置在该侧壁上表面的 内侧边缘区域且抵接该液晶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背光模组的胶框,由于在该 侧壁上表面的内侧边缘区域设置有多个弹性机构,使该背光模 组在该液晶面板组装时可有效降低该液晶面板所受的冲击力。 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在组装过程中,当该液晶面板 与该弹性机构接触时,该多个弹性机构会产生 一 緩慢增大的弹 性作用力,从而緩沖该胶框对该液晶面板的沖击力,保护该液 晶面板免受损坏,有利于提高产品良率。附图说明图l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i中背光模组的胶框沿所示的n-n线的剖视图。 图3是液晶显示装置组装过程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胶框沿所示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VI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6的变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的胶框另一实 施方式立体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是本技术液晶显示装置40的立体分解示意 图。该液晶显示装置40包括 一 液晶面板41和 一 与该液晶面板41 叠合设置的背光模组4 2 。该背光模组4 2为该液晶面板41提供平 面背光。该背光模组42包括一上增光片43、 一下增光片44、 一扩散片45、 一胶框46、 一导光板47和一反射片48。该导光板47包^"一出光面471和一与该出光面471相对^殳置 的底面472。请一并参阅图5,其是图4中胶框46沿所示的V-V线的剖视 图。该胶才匡46包4舌四个侧壁462和多个挡块461,该多个挡块461 形成在该四个侧壁462上表面的外侧边缘区域上,该多个挡块 461与该侧壁462呈台阶状分布。该多个挡块461与该四个侧壁462上表面的内侧边乡彖区fe戈围 成 一 收容空间以收容该液晶面板41 。该四个侧壁462首尾依次相接围成 一 矩形框架,该矩形框架 用以收容该上增光片43、该下增光片44、该扩散片45、该导光 板47和该反射片48。该上表面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上表面463、 464、 465、 466,该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上表面463、 464、 465、 466围成一矩形且该第 一 、第三上表面463、 465和该第二、第四 上表面464、 466相对设置。该第一、第二、第三上表面463、 464、 465平齐且高于该第四上表面466,该第四上表面466到该第 一上 表面463的距离等于该上增光片43、该下增光片44和该扩散片45 的厚度之和。该第 一上表面463的内侧边缘区域设置有第 一 、第二弹性机 构4631 、 4632。该第三上表面465的内侧边缘区域上,与该第一 、 第二弹性机构4631、 4632对称设置有第三、第四弹性机构4651、 4652。该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弹性才几构4631 、 4632、 4651 、 4652呈向该胶框46内侧延伸的斜面状。请一并参阅图5、图6,其中图5是图4中胶框46沿所示V-V线 的剖视图,图6是图5中VI区域的局部放大图。该第一、第三上 表面463、 465的内侧边缘区域分别设置有与该四弹性机构4631 、 4632、 4651、 4652相酉己合的回槽。该四弹性机构4631 、 4632、 "51、 4652的 一端设置在该凹槽内,其另一端高出该第一上表 面463以抵接该液晶面板41 。该四弹性机构4631 、 4632、 4651、4652材质与该胶框46材质相同且与该胶框46—体成型。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和一收容该导光板的胶框,该胶框包括多个侧壁,该侧壁包括多个挡块,该多个挡块形成在该侧壁上表面的外侧边缘区域,且与该侧壁呈台阶状分布,其特征在于:该侧壁还包括多个弹性机构,该多个弹性机构设置在该侧壁上表面的内侧边缘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育志谢庆东
申请(专利权)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