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乘楼梯拓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203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乘楼梯拓宽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换乘楼梯拓宽结构中,换乘车站包括底板,底板具有底板预留孔洞,换乘楼梯包括已施工楼梯板,沿已施工楼梯板的长度方向,位于底板的左右两侧设置底板纵梁,在已施工楼梯板的一侧设置拓宽楼梯板,拓宽楼梯板与已施工楼梯板通过植筋方式固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于楼梯拓宽的核心构思为通过植筋方式在已施工楼梯板的一侧固连拓宽楼梯板,这样使得拓宽楼梯板在已施工楼梯板上形成独立受力体系,无需破坏已施工楼梯板的结构,承受荷载能力强,施工操作简单,换乘楼梯拓宽后结构强度较高,使用可靠。使用可靠。使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乘楼梯拓宽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建设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换乘楼梯拓宽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工程的发展,地铁线路逐步形成网状,随着线路间交点的增加,换乘车站数量也越来越多。对于多线换乘车站,地铁线路一般会分期开通,先开通线路会预留换乘节点。
[0003]对于“T”字型换乘楼梯,在先开通线路实施时,换乘楼梯两翼部分结构按原设计宽度进行了相关预留,后开通线路楼梯宽度按原预留结构进行换乘楼梯设计并施工。一方面由于远期客流实际发生量的显著增长,且换乘楼梯处为客流汇集区,为提高换乘站换乘楼梯的服务能力和使用舒适性,需要对换乘楼梯的两翼进行拓宽;另一方面换乘楼梯横跨车站轨行区,无法在轨行区设结构柱,拓宽后的楼梯板单跨跨度大,楼梯板计算挠度值大,导致拓宽楼梯板的拓宽实施难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综上所述,针对换乘站换乘楼梯拓宽难度较大的问题,亟需提供一种简单可靠的结构来拓宽换乘楼梯,既能避免对原有楼梯结构的破坏,又能与原结构进行可靠的连接,协调变形,提高整体性,从而保证拓宽后的换乘楼梯的长期安全使用。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铁车站换乘楼梯拓宽结构,其能对地铁换乘楼梯进行有效的拓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乘楼梯拓宽结构,用于对换乘车站内换乘楼梯进行拓宽。
[0008]所述换乘车站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具有底板预留孔洞,所述换乘楼梯包括若干级已施工楼梯板,在所述底板宽度方向的两端外均设置有底板纵梁,所述底板纵梁竖向设置,所述底板纵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底板纵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已施工楼梯板的长度方向垂直,
[0009]若干级所述已施工楼梯板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拓宽楼梯板长度方向的一端,若干级所述拓宽楼梯板形成拓宽楼梯,所述拓宽楼梯板与所述已施工楼梯板通过植筋方式固连。
[0010]优选地,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换乘楼梯拓宽结构中,在竖直方向上,在所述底板上与所述拓宽楼梯板对应的位置设置底板凿除孔洞;在所述底板凿除孔洞长度方向的两端外各设置有一个底板孔边梁。
[0011]优选地,所述底板孔边梁与所述底板纵梁垂直设置,所述底板孔边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纵梁固连。
[0012]优选地,所述底板凿除孔洞的长度与所述底板预留孔洞的长度相同,所述底板凿除孔洞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底板预留孔洞连通,所述底板凿除孔洞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纵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00mm-400mm。
[0013]优选地,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换乘楼梯拓宽结构中,所述底板内具有底板分布筋,所述底板凿除孔洞通过凿除方式在所述底板上形成,在所述底板凿除孔洞的边缘预留底板分布筋,所述底板分布筋锚入至所述拓宽楼梯板内。
[0014]优选地,锚入所述拓宽梯楼板内的所述底板分布筋的长度≥34d。
[0015]优选地,所述底板分布筋的一端锚入至所述拓宽楼梯板内,所述底板分布筋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底板孔边梁内。
[0016]优选地,所述底板分布筋位于所述底板纵梁内的一端为钩状结构。
[0017]优选地,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换乘楼梯拓宽结构中,在换乘车站内,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站台板,在所述站台板宽度方向的两端处均设置有站台板下墙,所述站台板下墙竖向设置,所述站台板下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站台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站台板下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已施工楼梯板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站台板下墙的上端与所述站台板连接、所述站台板下墙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纵梁的上端连接,所述站台板下墙用于对所述站台板提供支撑;所述站台板具有站台板凿除孔洞,所述站台板凿除孔洞的尺寸以及形状与所述底板预留孔洞以及所述底板凿除孔洞合并后的尺寸以及形状相同;所述换乘楼梯的上端穿过所述底板预留孔洞后伸展至所述站台板凿除孔洞处、所述换乘楼梯的上端部设置有已施工楼梯梁,所述已施工楼梯梁与所述站台板固连;所述拓宽楼梯的上端穿过所述底板凿除孔洞后伸展至所述站台板凿除孔洞处、所述拓宽楼梯的上端部设置有拓宽楼梯梁,所述拓宽楼梯梁与所述站台板固连。
[0018]优选地,所述站台板凿除孔洞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纵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00mm-400mm。
[0019]优选地,在平行于已施工楼梯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已施工楼梯梁与所述拓宽楼梯梁同轴设置。
[0020]优选地,所述已施工楼梯梁的两端处各设置有一个已施工楼梯柱,所述拓宽楼梯梁的一端与所述已施工楼梯柱连接,所述拓宽楼梯梁的另一端设置有拓宽楼梯柱。
[0021]优选地,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换乘楼梯拓宽结构中,在所述站台板凿除孔洞长度方向的两端外各设置有一个站台板孔边梁,在所述站台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外均设置有底板纵梁。
[0022]优选地,所述站台板孔边梁与所述底板纵梁垂直设置,所述站台板孔边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站台板下墙固连。
[0023]优选地,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换乘楼梯拓宽结构中,于若干级所述已施工楼梯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外设置有已施工楼梯侧墙,所述已施工楼梯侧墙的顶部高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于若干级所述拓宽楼梯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外设置有拓宽侧楼梯侧墙,所述拓宽侧楼梯侧墙的顶部高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在所述已施工楼梯侧墙内布置有若干根楼梯侧墙受力主筋和若干根楼梯侧墙分布筋,所述楼梯侧墙受力主筋由所述已施工楼梯侧墙的上端延伸至下端,所述楼梯侧墙分布筋由所述已施工楼梯侧墙宽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在所述拓宽侧楼梯侧墙内也布置有若干根楼梯侧墙受力主筋和若干根楼梯侧墙分布
筋,所述楼梯侧墙受力主筋由所述拓宽侧楼梯侧墙的上端延伸至下端,所述楼梯侧墙分布筋由所述拓宽楼梯侧墙宽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楼梯侧墙受力主筋的上端锚入至所述底板纵梁内。
[0024]优选地,所述楼梯侧墙分布筋分布在所述已施工楼梯侧墙和所述拓宽侧楼梯侧墙高度方向的中部;于所述底板的上侧面设置有挡水坎;所述已施工楼梯侧墙与所述挡水坎的一端连接,所述挡水坎的另一端与所述拓宽侧楼梯侧墙连接,并形成U形挡水结构。
[0025]优选地,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换乘楼梯拓宽结构中,在所述已施工楼梯板内等间距布置有若干根已施工楼梯板受力主筋和若干根已施工楼梯板分布筋,所述已施工楼梯板受力主筋由所述已施工楼梯板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已施工楼梯板分布筋由所述已施工楼梯板宽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0026]优选地,所述已施工楼梯板分布筋在所述已施工楼梯板的长度方向上等间距布置;在所述拓宽楼梯板内等间距布置有若干根拓宽楼梯板受力主筋和若干根拓宽楼梯板分布筋,所述拓宽楼梯板受力主筋由所述拓宽楼梯板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拓宽楼梯板分布筋由所述拓宽楼梯板宽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0027]优选地,所述拓宽楼梯板分布筋在所述拓宽楼梯板的长度方向上等间距布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乘楼梯拓宽结构,用于对换乘车站内换乘楼梯进行拓宽,其特征在于,所述换乘车站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具有底板预留孔洞(2),所述换乘楼梯包括若干级已施工楼梯板(3),在所述底板宽度方向的两端外均设置有底板纵梁(4),所述底板纵梁竖向设置,所述底板纵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底板纵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已施工楼梯板的长度方向垂直,若干级所述已施工楼梯板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拓宽楼梯板(5)长度方向的一端,若干级所述拓宽楼梯板形成拓宽楼梯,所述拓宽楼梯板与所述已施工楼梯板通过植筋方式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乘楼梯拓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竖直方向上,在所述底板上与所述拓宽楼梯板对应的位置设置底板凿除孔洞(7);在所述底板凿除孔洞长度方向的两端外各设置有一个底板孔边梁(8);所述底板孔边梁与所述底板纵梁垂直设置,所述底板孔边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板纵梁固连;所述底板凿除孔洞的长度与所述底板预留孔洞的长度相同,所述底板凿除孔洞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底板预留孔洞连通,所述底板凿除孔洞宽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纵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00mm-40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乘楼梯拓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内具有底板分布筋,所述底板凿除孔洞通过凿除方式在所述底板上形成,在所述底板凿除孔洞的边缘预留底板分布筋(9),所述底板分布筋锚入至所述拓宽楼梯板内;锚入所述拓宽楼梯板内的所述底板分布筋的长度≥34d;所述底板分布筋的一端锚入至所述拓宽楼梯板内,所述底板分布筋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底板孔边梁内;所述底板分布筋位于所述底板纵梁内的一端为钩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乘楼梯拓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换乘车站内,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站台板(10),在所述站台板宽度方向的两端处均设置有站台板下墙,所述站台板下墙竖向设置,所述站台板下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站台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站台板下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已施工楼梯板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站台板下墙的上端与所述站台板连接、所述站台板下墙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纵梁的上端连接,所述站台板下墙用于对所述站台板提供支撑;所述站台板具有站台板凿除孔洞(11),所述站台板凿除孔洞的尺寸以及形状与所述底板预留孔洞以及所述底板凿除孔洞合并后的尺寸以及形状相同;所述换乘楼梯的上端穿过所述底板预留孔洞后伸展至所述站台板凿除孔洞处、所述换乘楼梯的上端部设置有已施工楼梯梁(12),所述已施工楼梯梁与所述站台板固连;所述拓宽楼梯的上端穿过所述底板凿除孔洞后伸展至所述站台板凿除孔洞处、所述拓宽楼梯的上端部设置有拓宽楼梯梁(13),所述拓宽楼梯梁与所述站台板固连;所述站台板凿除孔洞宽度方向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纵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300mm-400mm;在平行于已施工楼梯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已施工楼梯梁与所述拓宽楼梯梁同轴设置;
所述已施工楼梯梁的两端处各设置有一个已施工楼梯柱(14),所述拓宽楼梯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才王世君丰土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