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鲳鱼立体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1944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鲳鱼立体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置深水网箱、水质管理、培育底栖海藻、虾苗放养、鱼苗放养、培育管理,其中培育管理分为仔鱼、稚鱼、幼鱼三个时期进行培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立体养殖方法构建生态的养殖环境,为鱼苗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控制水质管理,培养底栖海藻,混养虾苗促进应激调节,设定投放密度,分时期控制金鲳鱼饵料,控制投喂量,能适当调节金鲳鱼消化道主要的微生物菌群,通过在空间、营养搭配上的屏蔽竞争作用抑制有害菌在肠道中的定植和生长,从而达到提高鱼类免疫能力、预防疾病的目的;促进金鲳鱼的成活率,提高鱼体质量。体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鲳鱼立体养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鲳鱼立体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金鲳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鲹科、鲳鲹属,学名卵形鲳鲹,俗名黄腊鲳、金鲳。体呈卵形,高而侧扁体长为体高的1.7~1.9倍,尾柄短细;随着海水养殖规模、养殖密度等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加之各地区之间品种交流日益频繁,海水鱼病日趋严重,鱼病主要是因为鱼体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目前海水鱼类养殖几乎都是投喂冰鲜饵料及部分人工配合饲料,冰鲜饵料在储存过程中,除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与游离的氨基酸结合产生糜烂素造成肠道糜烂以外,有部分腐败鱼类内脏,鳃等直接产生有毒物质,其突出表现在肠道上,造成肠道、肝脏急慢性中毒,以至坏死,肠道功能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功能。
[0003]此外,冰鲜饵料中含有维生素分解酶,投喂以后会使得鱼类产生维生素缺乏症,目前海水鱼类人工饲料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各类海水鱼类人工饲养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各类海水鱼类的营养需求指标还不清楚,加之商业利益,人工饲料的维生素等重要物质添加量一般都不能完全满足海水鱼类健康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容易出现营养缺乏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金鲳鱼立体养殖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金鲳鱼立体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设置深水网箱:在海水水域深水区的水流汇集处设置深水网箱,
[0007]S2、水质管理:温度26.0~31.0℃,盐度26~30,pH 7.5~8.2,溶氧5mg/L以上,氨氮0.12~0.15mg/L,透明度25~30cm;
[0008]S3、培育底栖海藻:将底栖海藻藻种均匀排布于深水网箱内的网片载体上进行栽培,把所述网片投入到网箱底部,种植面积为网箱底部的40~60%,海藻藻种每株间距(10~20)
×
10cm,进行培养底栖海藻;
[0009]S4、虾苗放养:虾苗放养前用2~3%食盐水浸浴6~10分钟,放养体长在1.5~3cm的幼虾,投放密度为0.5~1万尾/亩;
[0010]S5、鱼苗放养:选择体长规格2.5~3.0cm的苗种,经波长633~800nm的激光照射50~100s,再按500~700尾/m2投放;
[0011]S6、培育管理:
[0012]仔鱼培育:投喂膨化饲料Ⅰ,一天投喂3~5次,投喂量为鱼苗重量的12~25%,每隔8~12天换水,进行水流刺激,控制水流速为0.8~1.5m3/h,每天2~4h,所述膨化饲料Ⅰ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菱角粉末6~8份、肝末粉7~10份、黄瓜藤粉8~12份、车前草5~11份;
[0013]稚鱼培育:当鱼苗长达20mm以上,每天投喂膨化饲料Ⅱ,投喂量为鱼苗重量的26~35%,所述膨化饲料Ⅱ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棕榈粕3~8份、膨化茶籽粕28~35份、水葫芦干粉2~4份、葡聚糖0.3~1.2份、枸杞0.1~0.8份、蜂王浆3~7份、螺蛳肉粉2~6份;
[0014]幼鱼培育:鱼苗>15cm后,继续每天投喂膨化饲料Ⅲ,投喂为鱼苗重量的8~15%,进行水流刺激,控制水流速为2.0~3.8m3/h,每天1~3次,每次2~4h,所述膨化饲料Ⅲ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棕榈粕3~8份、膨化茶籽粕1~5份、水葫芦干粉2~4份、海藻粉10~15份、小麦粉12~22份、鱼油10~22份、酒糟豆粕粉10~20份、三黄粉2~10份。
[0015]进一步的,所述S3步骤中的海藻为马尾藻、松藻、蕨藻、海木耳、石花菜、鸡冠菜及麒麟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0016]进一步的,所述S2的水质管理中,温度28.0℃,盐度28,pH 7.8,溶氧7mg/L,氨氮0.13mg/L,透明度28cm。
[0017]进一步的,所述S4步骤中虾苗的投放密度为0.8万尾/亩。
[0018]进一步的,所述S5步骤中鱼苗放养密度为600尾/m2。
[0019]进一步的,所述S6步骤中,所述膨化饲料Ⅰ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菱角粉末7份、肝末粉8份、黄瓜藤粉10份、车前草8份。
[0020]进一步的,所述S6步骤中,所述膨化饲料Ⅱ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棕榈粕5份、膨化茶籽粕3份、水葫芦干粉3份、葡聚糖0.7份、枸杞0.5份、蜂王浆5份、螺蛳肉粉4份。
[0021]进一步的,所述S6步骤中,棕榈粕5份、膨化茶籽粕3份、水葫芦干粉3份、海藻粉12份、小麦粉17份、鱼油16份、酒糟豆粕粉15份、三黄粉8份。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养殖方法构建生态的养殖环境,为鱼苗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控制水质管理,培养底栖海藻,混养虾苗促进应激调节,设定投放密度,分时期控制金鲳鱼饵料,控制投喂量,能适当调节金鲳鱼消化道主要的微生物菌群,通过在空间、营养搭配上的屏蔽竞争作用抑制有害菌在肠道中的定植和生长,并与其他正常菌群构成了组织外源性病原菌入侵定植的屏障,维持鱼体消化道菌群结构的动态平衡,当外源性因素作用后,可改变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从而达到提高鱼类免疫能力、预防疾病的目的;促进金鲳鱼的成活率,提高鱼体质量;
[0024]其中,在各个时期添加配合免疫饵料,科学配制,原料来源安全,棕榈粕、膨化茶籽粕和酒糟豆粕粉能提高鱼苗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结合水葫芦干粉、海藻粉、鱼油、三黄粉、黄瓜藤粉、菱角粉末能抑制有害微生物入侵,通过摄食途径进入机体后,抑制肠道内病原菌,刺激机体免疫因子的表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8]实施例1
[0029]一种金鲳鱼立体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S1、设置深水网箱:在海水水域深水区的水流汇集处设置深水网箱,网箱面积为3亩,水深2米;
[0031]S2、水质管理:温度26.0℃,盐度26,pH 7.5,溶氧5mg/L以上,氨氮0.12mg/L,透明度25cm;
[0032]S3、培育底栖海藻:将底栖海藻藻种均匀排布于深水网箱内的网片载体上进行栽培,把所述网片投入到网箱底部,种植面积为网箱底部的40%,海藻藻种每株间距10
×
10cm,进行培养底栖海藻,所述海藻为马尾藻;
[0033]S4、虾苗放养:虾苗放养前用2%食盐水浸浴6分钟,放养体长在1.5~3cm的幼虾,投放密度为0.5万尾/亩;
[0034]S5、鱼苗放养:选择体长规格2.5~3.0cm的苗种,经波长633nm的激光照射50s,再按500尾/m2投放;
[0035]S6、培育管理:
[0036]仔鱼培育:投喂膨化饲料Ⅰ,一天投喂3次,投喂量为鱼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鲳鱼立体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设置深水网箱:在海水水域深水区的水流汇集处设置深水网箱,S2、水质管理:温度26.0~31.0℃,盐度26~30,pH 7.5~8.2,溶氧5mg/L以上,氨氮0.12~0.15mg/L,透明度25~30cm;S3、培育底栖海藻:将底栖海藻藻种均匀排布于深水网箱内的网片载体上进行栽培,把所述网片投入到网箱底部,种植面积为网箱底部的40~60%,海藻藻种每株间距(10~20)
×
10cm,进行培养底栖海藻;S4、虾苗放养:虾苗放养前用2~3%食盐水浸浴6~10分钟,放养体长在1.5~3cm的幼虾,投放密度为0.5~1万尾/亩;S5、鱼苗放养:选择体长规格2.5~3.0cm的苗种,经波长633~800nm的激光照射50~100s,再按500~700尾/m2投放;S6、培育管理:仔鱼培育:投喂膨化饲料Ⅰ,一天投喂3~5次,投喂量为鱼苗重量的12~25%,每隔8~12天换水,进行水流刺激,控制水流速为0.8~1.5m3/h,每天2~4h,所述膨化饲料Ⅰ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菱角粉末6~8份、肝末粉7~10份、黄瓜藤粉8~12份、车前草5~11份;稚鱼培育:当鱼苗长达20mm以上,每天投喂膨化饲料Ⅱ,投喂量为鱼苗重量的26~35%,所述膨化饲料Ⅱ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棕榈粕3~8份、膨化茶籽粕1~5份、水葫芦干粉2~4份、葡聚糖0.3~1.2份、枸杞0.1~0.8份、蜂王浆3~7份、螺蛳肉粉2~6份;幼鱼培育:鱼苗>15cm后,继续每天投喂膨化饲料Ⅲ,投喂为鱼苗重量的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仁王申苏炳威徐珂珂陈晓莹刘玉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