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红霞专利>正文

一种泥鳅高产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0246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鳅高产养殖方法,包括养殖池建设、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池塘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用泥鳅、草鱼、螺蛳,能丰富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能够提供泥鳅生长食用,具有低成本、高品质,所饲养的泥鳅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等特点;生活在池塘水体的中上层,而泥鳅生活在池塘水体底层的生物习性,充分利用池塘不同水体空间,提高了池塘水体的养殖量。泥鳅是杂食性鱼类,既可摄食池塘水体中的藻类、残饵和有机碎屑,具有提高饲料效率和清洁池塘水体的作用。高饲料效率和清洁池塘水体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鳅高产养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泥鳅高产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泥鳅含高蛋白和低脂肪,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泥鳅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主要功能为补脾益气、滋阴壮阳、清热解毒、祛湿邪、止消渴等症状,有“水中人参”之称。由于泥鳅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其经济价值也越来越高,加上泥鳅本身具有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耐运输和饵料易得等特点,且泥鳅本身是一种不易受污染的鱼类,使之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对象。
[0003]目前泥鳅的养殖泥鳅的方法比较单一,养殖方法产量不高,还存在滥用抗生素等药物的现象,达不到淡水鱼绿色环保的要求,危害人们的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鳅高产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利用生物间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互利共生,充分发挥养殖水体,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生长速度和单位面积产量,达到增产增效的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鳅高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养殖池建设:选择避风向阳、进排水方便、土质中性的池塘,注水前7-10天进行池塘消毒,进、排水口设置防逃网,按每亩池塘配备两台增氧机;(2)苗种放养:a、螺蛳投放:消毒后2-3天,池底施入30-40kg/亩的生物肥后注水,每亩投放70-120kg螺蛳;b、草鱼投放:螺蛳投放15天后,按每亩1000-1200尾投放草鱼;c、泥鳅投放:草鱼投放30天后,选择规格3-4cm的泥鳅每亩投放1.8-2.4万尾,泥鳅投放前,用2-4%的食盐水浸泡6-8分钟;(3)饲料投喂:泥鳅下塘后1-7天,每天在不同的投喂点投喂1次黄豆粉,下午用中药材水喷洒全塘,7天后,按照全塘草鱼与泥鳅的存塘量投喂6-7%的颗粒饲料,每天投喂 2 次,分别于上午10:00 时和下午 16:00 时;所述颗粒饲料按重量份包括玉米粉25-30份、鱼粉24-26份、红曲米粉4-6份、豆粕4-8份、干蚯蚓粉4-6份、麦芽糊3-6份、米糠9-15份、酒糟2-4份、苏籽蛋白粉2-4份、复合维生素0.2-0.8份;(4)池塘管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朱红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