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填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2176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填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道路工程领域。填隙材料的组成按以下重量份组成:乳化沥青100份,高分子树脂50~60份,纤维0.01~0.1份,抗氧化剂0.1~0.2份,相容剂0.5~1份,固化剂3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该填隙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沥青路面填隙材料在固化前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固化后具有较高的强度。在不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喷洒该填隙材料可以填充路表空隙、做到路表零渗水,可有效降低水损害、提高路面耐久性,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路面填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沥青路面填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沥青路面水损害是指水由孔隙、裂缝进入路面结构内部后,在冻融、车辆轮胎动荷载产生的动水压力或真空负压抽吸的反复作用下,水分逐渐渗入沥青与矿料的界面或沥青内部,使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降低并逐渐丧失粘结能力,沥青膜逐渐从矿料表面剥离,沥青混合料掉粒、松散,直至造成沥青路面结构整体性的破坏。水损害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见、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国内外在路面结构材料防水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不多,使得沥青路面水损害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0003]成型后的沥青路面水损害原因非常复杂,包括气候因素、设计因素、材料因素、施工因素等,其中,混合料空隙率过大是其结构上的决定性因素。现行规范所采用的密实型结构(AC)或SMA,也是通过材料和级配优化达到治理水损害的目标,本质也是封水。而事实上,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材料或结构依然很难做到真正意义的封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沥青路面目前存在水损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提出一种沥青路面填隙材料。该填隙材料可以防止水进入路面内部,消除由路表水的渗入而带来的水损害,并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沥青路面填隙材料制备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沥青路面填隙材料的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沥青路面填隙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组份:
[0009]乳化沥青100份,高分子树脂50~60份,纤维0.01~0.1份,抗氧化剂0.1~0.2份,相容剂0.5~1份,固化剂30份。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乳化沥青由基质沥青、乳化剂、水、甲基纤维素、皂液配制而成,其中基质沥青22~26份,乳化剂0.9~1.1份,水22~25份,甲基纤维素0.01份,皂液0.9~1份。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分子树脂由乳化剂、蒸馏水和环氧树脂制备得到的水性环氧树脂。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纤维为玻璃纤维。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氧化剂为BHT或酚类抗氧化剂中的一种。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相容剂为环乙烷。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化剂为水性固化剂。
[0016]一种沥青路面填隙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0017]S100,将基质沥青温度在130℃~140℃熔融,将乳化剂、皂液、甲基纤维素溶于60
℃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将乳化剂溶液和熔融的基质沥青混合乳化,制备乳化沥青;
[0018]S200,通过剪切机对乳化剂以及环氧树脂进行剪切,剪切均匀后加入蒸馏水并搅拌均匀得到高分子树脂;
[0019]S300,取乳化沥青、高分子树脂、纤维、抗氧化剂、相容剂以及固化混合并搅拌均匀,加入固化剂搅拌均匀,得到填隙材料。
[0020]一种沥青路面填隙材料在路面防水中的应用。
[0021]该填隙材料通过在路面喷洒,防止水进入路面内部。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3]本专利技术的沥青路面填隙材料,通过乳化沥青、高分子树脂、纤维、抗氧化剂、相容剂和水性固化剂复配得到沥青路面填隙材料,并通过喷洒该填隙材料进行填充路表空隙、做到路表零渗水,原料易得。主要优势体现在制备方便快捷,操作简单,填隙材料渗透性好、耐水性好、固化后强度高,可以防止水进入路面内部,消除由路表水的渗入而带来的水损害,并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该沥青路面填隙材料在不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喷洒该填隙材料可以填充路表空隙、做到路表零渗水,可有效降低水损害、提高路面耐久性,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002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路面喷洒填隙材料,实现路面结构真正意义上封水,消除由路表水的渗入而带来的水损害,并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6]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提供的一种沥青路面填隙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组成:乳化沥青100份,高分子树脂50~60份,纤维0.01~0.1份,抗氧化剂0.1~0.2份,相容剂0.5份,水性固化剂30份。
[0027]其中,乳化沥青由90#基质沥青、乳化剂、水、甲基纤维素、皂液配制而成,其中基质沥青22~26份,乳化剂0.9~1.1份,水22~25份,甲基纤维素0.01份,皂液0.9~1份。高分子树脂通过乳化剂、蒸馏水、环氧树脂制备得到。
[0028]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沥青路面填隙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0029]步骤一:90#基质沥青、乳化剂、水、甲基纤维素、皂液按质量比25∶1∶23∶0.01∶1称量好待用。保证基质沥青温度在130℃~140℃,将乳化剂、皂液、甲基纤维素溶于60℃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将乳化剂溶液和130℃~140℃的基质沥青倒入胶体磨中乳化,制备完成。
[0030]步骤二:采用乳化剂掺量为8.5%,通过剪切机对乳化剂以及环氧树脂进行剪切,剪切均匀后以1∶1(体积比)加入蒸馏水并搅拌均匀得到高分子树脂。
[0031]步骤三:称量好乳化沥青、高分子树脂、纤维、抗氧化剂、相容剂以及固化剂,待用。将称量好的乳化沥青、高分子树脂、纤维、抗氧化剂、相容剂混合并搅拌均匀,最后加入固化剂搅拌均匀,得到填隙材料。
[0032]本专利技术第三个目的是将该填隙材料应用于沥青路面,防止水进入路面内部,消除
由路表水的渗入而带来的水损害,并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0033]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解释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4]实施例1
[0035]本实施例填隙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组成:乳化沥青100份,高分子树脂50份,玻璃纤维0.05份,BHT0.1份,环乙烷0.5份,固化剂30份。
[0036]填隙复合材料所用到的乳化沥青由沥青、乳化剂、水、甲基纤维素、皂液按质量比25∶1∶23∶0.01∶1配制而成。首先将90#基质沥青、乳化剂、水、甲基纤维素、皂液按质量比25∶1∶23∶0.01∶1称量好待用。保证基质沥青温度在130℃~140℃,将乳化剂、皂液、甲基纤维素溶于60℃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将乳化剂溶液和130℃~140℃的基质沥青倒入胶体磨中乳化,制备完成。
[0037]表1为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乳化沥青主要技术性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路面填隙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组份:乳化沥青100份,高分子树脂50~60份,纤维0.01~0.1份,抗氧化剂0.1~0.2份,相容剂0.5~1份,固化剂3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填隙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沥青由基质沥青、乳化剂、水、甲基纤维素、皂液配制而成,其中基质沥青22~26份,乳化剂0.9~1.1份,水22~25份,甲基纤维素0.01份,皂液0.9~1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填隙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树脂由乳化剂、蒸馏水和环氧树脂制备得到的水性环氧树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填隙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为玻璃纤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填隙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剂为BHT或酚类抗氧化剂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岩马欢潘健张佳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公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