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智能型两相流换热系统
:
[0001]本技术属于高效节能
,涉及一种对空气、水等介质余热高效回收的两相流换热系统,特别是一种对于换热介质的冷端和热端会由于季节变化等情况而切换的高效智能型两相流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
[0002]现在人们不断的探索尝试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开源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节流,也不断地探索能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能够大幅度节约社会资源,据统计根据各国的科技发展程度能源利用水平不同,有43%~70%的能源主要以废热的形式丢失,这说明即使利用水平最高的国家也有30%的能源被浪费掉了,在利用率低的国家,则接近 60%的能源以废热的形式浪费掉了,因而,如何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制药、电子、纺织等诸多行业的生产制造都对温湿度控制有严格要求。对于生产环境温度,通常使用空调系统对新风空气温度进行控制,通过使用冷、热源对空气进行温度调节,同时设置排风,将污染空气排至室外;在具体的生产工艺中,比如药品生产的液态佐剂,如白油等,需要先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后,再降温至合适温度后才能使用。在制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智能型两相流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余冷源必须为低温冷源,二号系统封闭外壳内最左侧设置有二号系统外热管的换热器,二号系统封闭外壳内最右侧设置有二号系统内热管的换热器,在二号系统内热管的换热器和二号系统外热管的换热器之间设置有m个热管换热器,其中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其中二号系统外热管的换热器工作温度最低,最内层的二号系统内热管的换热器能将换热介质中冷量最大程度的回收,并将换热介质升温;一号系统封闭外壳在二号系统封闭外壳的右侧,在二号系统封闭外壳内的最左侧设置有一号系统内热管的换热器,在二号系统封闭外壳内的最右侧设置有一号系统外热管的换热器,在一号系统内热管的换热器与一号系统外热管的换热器之间设置有n个热管换热器,其中n=m;一号系统外热管的换热器的上端依次管路连接有外热管的两相流工质母管、外热管的两相流工质输送管、二号系统外热管的储液罐,二号系统外热管的储液罐的另一端与二号系统外热管的换热器的左侧管路连接,二号系统外热管的换热器的右侧管路连接有二号系统外热管的分液器、外热管的循环溶液泵,外热管的循环溶液泵的另一端通过内热管换向阀系统连接循环溶液输送管与一号系统外热管的等长度均液管连接,其中一号系统外热管的等长度均液管紧贴一号系统外热管的换热器的右侧设置;一号系统内热管的等长度均液管的上端依次管路连接有内热管的两相流工质母管、内热管的两相流工质输送管、二号系统内热管的储液罐,二号系统内热管的储液罐的另一端与二号系统内热管的换热器的左侧管路连接,二号系统内热管的换热器的左侧管路连接二号系统内热管系统的分液器、内热管的循环溶液泵,内热管的循环溶液泵的另一端通过内热管换向阀系统连接循环溶液输送管依次管路连接有一号系统内热管的分液器、一号系统内热管的等长度均液管,其中一号系统内热管的等长度均液管紧贴一号系统内热管的换热器的右侧设置;其余m个热管换热器与n个热管换热器采用同样的方式一一对应连接;在二号系统外热管的换热器的右侧、二号系统内热管的等长度均液管的左侧、一号系统内热管的换热器的左侧、一号系统外热管的等长度均液管的右侧分别设置有用以测温的二号系统换热前温度传感器、二号系统换热后温度传感器、一号系统换热前温度传感器、一号系统换热后温度传感器,其中二号系统换热前温度传感器、二号系统换热后温度传感器、一号系统换热前温度传感器、一号系统换热后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二号系统换热前温度信号传输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中正,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思德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