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子产品中仪器仪表的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1366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产品中仪器仪表的控制系统,包括仪器仪表壳体、控制模块、散热机构、除湿机构和除静电机构,所述仪器仪表壳体内设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模块、AD采集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AD采集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和所述电源模块均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仪器仪表壳体外壁嵌设有电容触摸屏,所述电容触摸屏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散热机构、所述除湿机构和所述除静电机构均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电性连接。有益效果:能够自动的对仪器仪表壳体内部进行降温、除湿和除静电,从而保证仪器仪表壳体内部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延长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且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程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中仪器仪表的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仪器仪表控制系统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电子产品中仪器仪表的控制系统。
[0002]
技术介绍

[0003]仪器仪表是用以检测、测量、观察、计算各种物理量、物质成分、物性参数等的器具或设备。真空检漏仪、压力表、测长仪、显微镜、乘法器等均属于仪器仪表。广义来说,仪器仪表也可具有自动控制、报警、信号传递和数据处理等功能,例如用于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中的气动调节仪表,和电动调节仪表,以及集散型仪表控制系统也皆属于仪器仪表。
[0004]仪器仪表能改善、扩展或补充人的官能。人们用感觉器官去视、听、尝、摸外部事物,而显微镜、望远镜、声级计、酸度计、高温计、真空离心浓缩仪等仪器仪表,可以改善和扩展人的这些官能;另外,有些仪器仪表如磁强计、射线计数计等可感受和测量到人的感觉器官所不能感受到的物理量,还有些仪器仪表可以超过人的能力去记录、计算和计数,如高速照相机、计算机等。
[0005]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中的仪器仪表种类也越来越多。由于受到电子元器件工作环境的限制,仪器仪表内部需要保持一定的干燥、温度,潮湿和高温环境使得电子元器件容易发生短故障,电子元器件长时间工作在这种环境下会降低其使用寿命,并且仪器仪表内部的静电严重威胁着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磁场使电子元器件受到电磁干扰,导致其测量值失准。
[0006]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0007]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子产品中仪器仪表的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子产品中仪器仪表的控制系统包括仪器仪表壳体、控制模块、散热机构、除湿机构和除静电机构,所述仪器仪表壳体内设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模块、AD采集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AD采集模块、所述通信模块和所述电源模块均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仪器仪表壳体外壁嵌设有电容触摸屏,所述电容触摸屏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散热机构、所述除湿机构和所述除静电机构均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除湿机构包括两个风筒,所述风筒分别固定嵌设在所述仪器仪表壳体两侧,所述风筒靠近所述仪器仪表壳体一端内通过连接杆固定设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转轴外壁固定设有若干扇叶,所述风筒靠近所述电动机一端内壁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有若干第一电接头和第二电接头,所述第一电接头与对应的第二电接头之间设有电热丝,所述风筒内靠近所述电热丝
一端固定设有硅酸凝胶吸湿板,所述硅酸凝胶吸湿板密布开设有穿孔,所述电动机、所述电热丝均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AD采集模块具有多个采集通道且分别连接有温度传感器、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均固定在所述仪器仪表壳体内壁,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所述连接杆外壁。
[0011]进一步的,所述风筒远离所述仪器仪表壳体一端内固定设有防尘网。
[0012]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模块包括485接口、USART接口及网口,所述485接口、所述USART接口及所述网口均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电性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微处理器模块与所述电源模块之间设有稳压滤波处理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稳压滤波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稳压滤波处理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电性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两个半导体制冷器,所述仪器仪表壳体上端两侧均开设有矩形窗口,所述半导体制冷器分部固定在所述矩形窗口内,所述半导体制冷器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电性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制冷器外壁固定设有若干散热片。
[0016]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外均设有防护网罩,所述防护网罩与所述仪器仪表壳体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网罩由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制成。
[0017]进一步的,所述除静电机构包括高压驱动模块和离子风棒,所述高压驱动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离子风棒与所述高压驱动模块电性连接。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控制模块、散热机构、除湿机构和除静电机构,能够根据仪器仪表壳体内部的实际温度和湿度,有效的对仪器仪表壳体内部进行降温、除静电和除湿,并且用于除湿的硅酸凝胶吸湿板能够在除湿的过程中交替吸湿和风干,从而能够循环利用,无需进行更换,能够自动的对仪器仪表壳体内部进行降温、除湿和除静电,从而保证仪器仪表壳体内部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延长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且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
[0019](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AD采集模块,能够用于采集仪器仪表壳体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以及从风筒进入的外部空气经过吸湿后的湿度,并将信息传输给微处理器模块。
[0020](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尘网,能够有效的防止外部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到仪器仪表壳体内,灰尘覆盖在电子元器件表面会影响其散热。
[0021](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通信模块,能够用于和外部电子产品进行通信。
[0022](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散热机构、散热片和防护网罩,能够利用半导体制冷器的冷端吸收仪器仪表壳体内部的热量,达到散热的效果,散热片能够加快半导体制冷器热端的散热,防护网罩能够将散热片隔离起来,防止烫伤使用者。
[0023](6)、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除静电机构,离子风棒可产生大量的带有正负电荷的气团,可以将经过它离子辐射区内的物体上所带有的电荷中和掉,当物体表面所带为负电荷时,它会吸引辐射区内的正电荷,当物体表面所带为正电荷时,它会吸引辐射区内的负电荷,从而使物体表面上的静电被中和,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
[0024]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电子产品中仪器仪表的控制系统中控制模块的结构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电子产品中仪器仪表的控制系统中仪器仪表壳体的截面图;图3是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电子产品中仪器仪表的控制系统中硅酸凝胶吸湿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电子产品中仪器仪表的控制系统中电热丝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1、仪器仪表壳体;2、控制模块;3、微处理器模块;4、AD采集模块;5、通信模块;6、电源模块;7、电容触摸屏;8、散热机构;9、除湿机构;10、除静电机构;11、风筒;12、连接杆;13、电动机;14、扇叶;15、第一电接头;16、第二电接头;17、电热丝;18、硅酸凝胶吸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子产品中仪器仪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仪器仪表壳体(1)、控制模块(2)、散热机构(8)、除湿机构(9)和除静电机构(10),所述仪器仪表壳体(1)内设有控制模块(2),所述控制模块(2)包括微处理器模块(3)、AD采集模块(4)、通信模块(5)和电源模块(6),所述AD采集模块(4)、所述通信模块(5)和所述电源模块(6)均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3)电性连接,所述仪器仪表壳体(1)外壁嵌设有电容触摸屏(7),所述电容触摸屏(7)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3)电性连接,所述散热机构(8)、所述除湿机构(9)和所述除静电机构(10)均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3)电性连接,所述除湿机构(9)包括两个风筒(11),所述风筒(11)分别固定嵌设在所述仪器仪表壳体(1)两侧,所述风筒(11)靠近所述仪器仪表壳体(1)一端内通过连接杆(12)固定设有电动机(13),所述电动机(13)的转轴外壁固定设有若干扇叶(14),所述风筒(11)靠近所述电动机(13)一端内壁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设有若干第一电接头(15)和第二电接头(16),所述第一电接头(15)与对应的第二电接头(16)之间设有电热丝(17),所述风筒(11)内靠近所述电热丝(17)一端固定设有硅酸凝胶吸湿板(18),所述硅酸凝胶吸湿板(18)密布开设有穿孔(19),所述电动机(13)、所述电热丝(17)均与所述微处理器模块(3)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产品中仪器仪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D采集模块(4)具有多个采集通道且分别连接有温度传感器(20)、第一湿度传感器(21)和第二湿度传感器(22),所述温度传感器(20)和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21)均固定在所述仪器仪表壳体(1)内壁,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2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所述连接杆(12)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丹丹李太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视莱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