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3D打印机的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1180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的新风系统。所述的新风系统包括:框架、风道管、排风机以及送风机;所述框架安装于3D打印机的工作区域上方;所述风道管设置于所述框架上,且所述风道管开设有若干回风口;所述排风机通过排风管与所述风道管连通;所述送风机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底部,且所述送风机的出口安装有送风管,所述送风管对称分布于3D打印机的工作箱上方。所述新风系统能够保证3D打印工作区恒温恒湿的环境。的环境。的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3D打印机的新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的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3DP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三维物的技术。在打印过程中,打印头喷出的呋喃树脂和混有磺酸固化剂的粉砂发生脱水缩聚反应,最终硬化成砂型。在此过程中,首先,树脂砂硬化过程是放热反应脱水过程,同时会产生VOC气体;其次,设备正常打印过程是在一个较封闭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最终会出现下述问题,随时间推移,设备内部温湿度和VOC浓度逐渐增大。当环境温度较高时,会引起表面硬化太快导致砂型表面脆化,硬化不均匀;当环境湿度较高时,影响硬化速度及发生吸湿返潮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3D打印技术中会出现在打印过程中工作区域温度与湿度变化,从而影响打印出的砂型质量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保证3D打印工作区恒温恒湿的环境的应用于3D打印机的新风系统。
[0004]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的新风系统,所述的新风系统包括:框架、风道管、排风机以及送风机;所述框架安装于3D打印机的工作区域上方;所述风道管设置于所述框架上,且所述风道管开设有若干回风口;所述排风机通过排风管与所述风道管连通;所述送风机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底部,且所述送风机的出口安装有送风管,所述送风管对称分布于3D打印机的工作箱上方。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中部位置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风机的远端与近端分别安装有风量传感器。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管与所述排风管之间设置有过滤网与活性炭吸附网。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风机的出风口设置有二次过滤处理件。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机的入口为百叶风口。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机的安装高度与3D打印机的工作箱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20cm。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管具有两个,两个所述风道管相互连通,且对称安装于所述框架的轴向中心位置。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排风道管上等间距开设有14个所述回风口。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回风口的直径为70mm
[0014]上述新风系统,通过在框架上设置具有回风口的风道管,并设置连通风道管的排风机,启动排风机从而使得3D打印机工作区域上方的湿热空气通过回风口进入到风道管,继而通过排风机抽吸排出;同时通过在于3D打印机的工作箱上方设置送风机,使得3D打印
机工作区域下方输送干燥冷空气,这样通过置换通风的方式从而确保打印区域的温湿度值在规定范围内,以此提高砂型质量。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实施例的应用于3D打印机的新风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所示的应用于3D打印机的新风系统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1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顶部”、“底部”、“底端”、“顶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1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0]在一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的新风系统,所述的新风系统包括:框架、风道管、排风机以及送风机;所述框架安装于3D打印机的工作区域上方;所述风道管设置于所述框架上,且所述风道管开设有若干回风口;所述排风机通过排风管与所述风道管连通;所述送风机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底部,且所述送风机的出口安装有送风管,所述送风管对称分布于3D打印机的工作箱上方。
[0021]上述新风系统,通过在框架上设置具有回风口的风道管,并设置连通风道管的排风机,启动排风机从而使得3D打印机工作区域上方的湿热空气通过回风口进入到风道管,继而通过排风机抽吸排出;同时通过在于3D打印机的工作箱上方设置送风机,使得3D打印机工作区域下方输送干燥冷空气,这样通过置换通风的方式从而确保打印区域的温湿度值在规定范围内,以此提高砂型质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所述应用于3D打印机的新风系统进行说明,以进一步理解所述新风系统的专利技术构思。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的新风系统10,所述的新风系统10包括:框架100、风道管200、排风机300以及送风机400;所述框架100安装于3D打印机的工作区域上方;所述风道管200设置于所述框架100上,且所述风道管200开设有若干回风口210;所述排风机300通过排风管310与所述风道管200连通;所述送风机400设置于所述框架100的底部,且所述送风机400的出口安装有送风管410,所述送风管410对称分布于3D打印机的工作箱上方。
[0023]具体地,框架100为矩形中空框体。在一实施例中,框架100设置有若干支撑条110,
风道管200安装于各支撑条110上。这样,通过设置支撑条可保证框架的稳定性,同时可进一步提高风道管200的安装稳定性。在一实施例中,框架100设置有多个支撑柱120,用于支撑框架安装于3D打印机的工作区域上方。例如,矩形框架100的四个角部分别安装一支撑柱120。这样,通过设置支撑柱120能够保证框架及安装于框架上的其他部件的稳定性。
[0024]具体地,风道管200沿框架的轴向设置安装。在一实施例中,风道管200的横截面为圆形。即,通过在框架的轴向中心位置安装具有回风口的风道管,可使得位于3D打印机的工作区域上方的湿热空气通过回风口进入到风道管中。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回风口的直径为70mm。通过实际实验得出,回风口的直径为70mm为最佳吸收湿热空气的管口大小,配合排风机300的工作效率能达到较理想状态。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管200具有两个,两个所述风道管200相互连通,且对称安装于所述框架100的轴向中心位置。进一步地,各排风道管上等间距开设有14个所述回风口。这样,通过设置两个对称风道管,并在每个风道管上等间距开设14个回风口,从而可加大对3D打印机的工作区域上方的湿热空气的集中收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3D打印机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风系统包括:框架、风道管、排风机以及送风机;所述框架安装于3D打印机的工作区域上方;所述风道管设置于所述框架上,且所述风道管开设有若干回风口;所述排风机通过排风管与所述风道管连通;所述送风机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底部,且所述送风机的出口安装有送风管,所述送风管对称分布于3D打印机的工作箱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3D打印机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中部位置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3D打印机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机的远端与近端分别安装有风量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3D打印机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管与所述排风管之间设置有过滤网与活性炭吸附网。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赵宁辉彭凡刘轶
申请(专利权)人: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