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片位置可调的风轮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1079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叶片位置可调的风轮及其工作方法,该风轮包括:固定叶轮,可调节叶轮,主轴,控制装置,轴向固定装置;其中:固定叶轮通过其轮毂与主轴的端部固定连接;可调节叶轮的轮毂与主轴通过花键结构连接;轴向固定装置安装在轮毂上,包括:轴向固定杆、液压锁定销轴和销孔,实现可调节叶轮的轴向固定;控制装置通过第一电机驱动齿轮旋转,实现控制装置在水平方向移动,第二电机驱动支撑杆旋转,用于连接轮毂支撑孔。根据风电机组外部风速及环境的变化或机组停机检修的需要,叶轮的位置可以进行调整,以确保叶轮安全和检修。以确保叶轮安全和检修。以确保叶轮安全和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片位置可调的风轮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涉及风力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叶片位置可调的风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风力发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的风电场建设规模及数量也迅速增长。近年来,风电机组的单机容量越来越大,风电机组的塔筒高度和叶片长度也在随之增长。叶片长度过长,就给叶片巡检工作带来了不便,巡检人员难以全方位的检查叶片表面状况,此外,叶片长度过长也会导致在雷暴天气下叶片遭受雷击损伤的风险增加。
[0003]基于以上背景,本专利涉及一种叶片位置可调的风轮,该风轮为三叶片结构形式,当需要巡检人员对叶片进行巡检或处于雷暴天气时,风机控制系统会对叶轮结构进行调整,使三支叶片均位于叶尖竖直朝下状态,增加叶片巡检的直观性,降低叶片被雷击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叶片位置可调的风轮及其工作方法,确保了异常天气情况下风机叶片的安全,同时增加叶片巡检时的简便性。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叶片位置可调的风轮,包括:主轴4,固定在主轴4上的固定叶轮1、第一可调节叶轮2、第二可调节叶轮3、控制装置5和轴向固定装置6,固定叶轮1与主轴4的一端部固定连接;固定叶轮1和第一可调节叶轮2、第一可调节叶轮2和第二可调节叶轮3之间通过轴向固定装置6连接;主轴4外部沿轴向设有一对对称布置的第一外花键42和第二外花键43,用来确定第一可调节叶轮2、第二可调节叶轮3的周向位置;第一外花键42和第二外花键43在主轴4横截面上的投影夹锐角为60
°
,两对外花键轴向距离L大于可调节叶轮的轮毂轴向厚度;第一可调节叶轮2和第二可调节叶轮3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花键槽22和第二花键槽32,第一花键槽22和第二花键槽32分别通过主轴4的第一外花键42和第二外花键43连接,固定第一可调节叶轮2、第二可调节叶轮3周向位置;第一可调节叶轮2的轮毂表面设置有两个第一轮毂支撑孔21,第二可调节叶轮3的轮毂表面设置有两个第二轮毂支撑孔31,第一轮毂支撑孔21和第二轮毂支撑孔31内部为螺纹结构,与第一支撑杆514和第二支撑杆524端部的外螺纹组成螺纹副结构;固定在主轴4的另一端部的机舱内平台上设置有控制装置5,控制装置5由固定于机舱内平台上的两根齿条53与两套第一控制柜51和两套第二控制柜52组成;第一控制柜51包括设置在每根齿条53上的第一主动齿轮512和控制第一主动齿轮512转动的第一主动齿轮电机511,还包括第一支撑杆514和与第一支撑杆514连接并控制第一支撑杆514旋转移动的第一支撑杆电机513;第二控制柜52包括设置在每根齿条53上的第二主动齿轮522和控制第二主动齿轮522转动的第二主动齿轮电机521,还包括第二支撑杆524和与第二支撑杆524连接并控制第二支撑杆524旋转移动的第二支撑杆电机523。
[0007]第一主动齿轮电机511和第二主动齿轮电机521通过其主轴驱动第一主动齿轮512和第二主动齿轮522与齿条53组成齿轮副,分别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杆514和第二支撑杆524在齿条53上沿着主轴4轴向移动;第一支撑杆电机513和第二支撑杆电机523分别与第一支撑杆514和第二支撑杆524连接,分别驱动支撑杆第一支撑杆514和第二支撑杆524旋转移动,分别用于连接第一轮毂支撑孔21和第二轮毂支撑孔31。
[0008]轴向固定装置6由轮毂轴向固定杆61、液压锁定销轴62和销孔63三部分组成;其中,液压锁定销轴62和销孔63固定于轮毂内壁,轮毂轴向固定杆61位于邻近轮毂的外侧;轮毂轴向固定杆61的端部与设置于邻近轮毂内部的销孔63通过液压锁定销轴62连接以固定可调节轮毂。
[0009]所述的一种叶片位置可调的风轮的工作方法,
[0010]1)当风机处于正常发电状态时,风轮以三叶片形式进行发电,该状态下,固定叶轮1、第一可调节叶轮2和第二可调节叶轮3之间夹角为120
°
,第一可调节叶轮2和第二可调节叶轮3分别通过第一外花键42和第二外花键43带动主轴4旋转发电;三个叶轮的轴向固定装置6处于连接状态,即:轴向固定杆61与液压锁定销轴62和销孔63处于连接状态,实现第一可调节叶轮2和第二可调节叶轮3的轴向固定;
[0011]2)当风机机位风速过高或叶片需要检修时,三支叶片调整至位置平行位且叶尖垂直向下;具体调整过程如下:风机控制系统发出指令使风机停机,并控制叶轮转速降低至第二轮毂支撑孔31与第二支撑杆524处于同轴位置时停止,控制装置5中的第二控制柜52发出指令,第二主动齿轮电机521启动,驱动整个第二控制柜52整体沿着齿条53向第二可调节叶轮3方向前进,直至第二支撑杆524与第二可调节叶轮3上第二轮毂支撑孔31接触后停止;第二控制柜52发出指令,第二主动齿轮电机521与第二支撑杆电机523同时工作,驱动第二支撑杆524旋至第二轮毂支撑孔31中的螺纹中,直至第二驱动支撑杆524与第二轮毂支撑孔31的螺纹完整配合;第二可调节叶轮3的轴向固定装置6内部液压机构动作,将使第二可调节叶轮3和第一可调节叶轮2之间的轴向固定装置6处于断开状态;第二控制柜52发出指令,第二主动齿轮电机521启动,带动第二控制柜52整体沿着齿条53向机舱尾部移动,直至第二可调节叶轮3与第二外花键43完全脱离后停止;按照上述步骤,对第一可调节叶轮2进行同样操作,直至第一可调节叶轮2与第一外花键42完全脱离后停止;随后风机控制系统释放刹车,主轴4旋转,待固定叶轮1旋转至与第一可调节叶轮2和第二可调节叶轮3平行位置时,风机控制系统发出刹车指令,风机叶轮停止旋转;
[0012]3)当风机叶片检修结束或风速适当时,风机由叶轮垂直向下态转换为工作状态;具体调整过程如下:风机控制系统发出指令释放刹车,固定叶轮1在风的作用下旋转,当固定叶轮1旋转至与第一可调节叶轮2处于相对位置时,风机控制系统发出刹车指令,固定叶轮1停止旋转,此时主轴4上的第一外花键42与第一可调节叶轮2的第一花键槽22处于轴向对齐位置;第一控制柜51发出指令,第一主动齿轮电机511启动,带动第一控制柜51整体沿着齿条53向轮毂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可调节叶轮2与第一外花键42完全配合后停止;固定叶轮1轮毂内部轴向固定装置6的液压机构动作,使轴向固定装置6处于连接状态,将使第一可调节叶轮2和固定叶轮1之间的轴向位置固定;第一控制柜51发出指令,第一主动齿轮电机511与第一支撑杆电机513同时工作,驱动第一支撑杆514旋转并向机舱方向移动,直至驱动第一支撑杆514与第一轮毂支撑孔21的螺纹完全脱离;第一控制柜51发出指令,第一主动齿
轮电机511启动,驱动整个第一控制柜51整体沿着齿条53向机舱尾部方向移动直至原始位置;按照上述步骤,对第二可调节叶轮3进行调整使其恢复至原来位置;风机控制系统发出指令,风机执行启机程序,叶轮旋转风机开始发电。
[0013]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备如下优点:
[0014]本专利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片位置可调的风轮,包括:主轴(4),固定在主轴(4)上的固定叶轮(1)、第一可调节叶轮(2)、第二可调节叶轮(3)、控制装置(5)和轴向固定装置(6),其特征在于:固定叶轮(1)与主轴(4)的一端部固定连接;固定叶轮(1)和第一可调节叶轮(2)、第一可调节叶轮(2)和第二可调节叶轮(3)之间通过轴向固定装置(6)连接;主轴(4)外部沿轴向设有一对对称布置的第一外花键(42)和第二外花键(43),用来确定第一可调节叶轮(2)、第二可调节叶轮(3)的周向位置;第一外花键(42)和第二外花键(43)在主轴(4)横截面上的投影夹锐角为60
°
,两对外花键轴向距离L大于可调节叶轮的轮毂轴向厚度;第一可调节叶轮(2)和第二可调节叶轮(3)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花键槽(22)和第二花键槽(32),第一花键槽(22)和第二花键槽(32)分别通过主轴4的第一外花键(42)和第二外花键(43)连接,固定第一可调节叶轮(2)、第二可调节叶轮(3)周向位置;第一可调节叶轮(2)的轮毂表面设置有两个第一轮毂支撑孔(21),第二可调节叶轮(3)的轮毂表面设置有两个第二轮毂支撑孔(31),第一轮毂支撑孔(21)和第二轮毂支撑孔(31)内部为螺纹结构,与第一支撑杆(514)和第二支撑杆(524)端部的外螺纹组成螺纹副结构;固定在主轴(4)的另一端部的机舱内平台上设置有控制装置(5),控制装置(5)由固定于机舱内平台上的两根齿条(53)与两套第一控制柜(51)和两套第二控制柜(52)组成;第一控制柜(51)包括设置在每根齿条(53)上的第一主动齿轮(512)和控制第一主动齿轮(512)转动的第一主动齿轮电机(511),还包括第一支撑杆(514)和与第一支撑杆(514)连接并控制第一支撑杆(514)旋转移动的第一支撑杆电机(513);第二控制柜(52)包括设置在每根齿条(53)上的第二主动齿轮(522)和控制第二主动齿轮(522)转动的第二主动齿轮电机(521),还包括第二支撑杆(524)和与第二支撑杆(524)连接并控制第二支撑杆(524)旋转移动的第二支撑杆电机(5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片位置可调的风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主动齿轮电机(511)和第二主动齿轮电机(521)通过其主轴驱动第一主动齿轮(512)和第二主动齿轮(522)与齿条(53)组成齿轮副,分别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杆(514)和第二支撑杆(524)在齿条(53)上沿着主轴(4)轴向移动;第一支撑杆电机(513)和第二支撑杆电机(523)分别与第一支撑杆(514)和第二支撑杆(524)连接,分别驱动支撑杆第一支撑杆(514)和第二支撑杆(524)旋转移动,分别用于连接第一轮毂支撑孔(21)和第二轮毂支撑孔(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片位置可调的风轮,其特征在于:轴向固定装置(6)由轮毂轴向固定杆(61)、液压锁定销轴(62)和销孔(63)三部分组成;其中,液压锁定销轴(62)和销孔(63)固定于轮毂内壁,轮毂轴向固定杆(61)位于邻近轮毂的外侧;轮毂轴向固定杆(61)的端部与设置于邻近轮毂内部的销孔(63)通过液压锁定销轴(62)连接以固定可调节轮毂。4.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叶片位置可调的风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1)当风机处于正常发电状态时,风轮以三叶片形式进行发电,该状态下,固定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志东李晓博张志博马翼超李季牛坤刘承鑫张安文郑坊平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