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刚构桥基础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0706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刚构桥基础减震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桥面,桥面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桥墩,桥墩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承重台,上承重台的下方设置有下承重台,上承重台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T形柱,T形柱和下承重台的上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件,下承重台的上端面对应于弹性件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承重套,上承重台和下承重台之间设置有多个上基座和下基座,上基座和下基座之间活动连接有球头支撑杆;上承重台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侧挡板,下承重台的上端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臂,侧挡板和支撑臂之间固定连接有蜂窝软钢圈和多个阻尼器,侧挡板和下承重台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金属连接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多方向减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多方向减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多方向减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刚构桥基础减震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刚构桥
,特别涉及一种连续刚构桥基础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刚构桥,主要承重结构采用刚构的桥梁,即梁和腿或墩台身构成刚性连接。刚构桥的主要承重结构是梁与桥墩固结的刚架结构,由于桥墩与梁固结,使得梁和桥墩整体受力,桥墩不仅承受梁上荷载引起的竖向压力,还承担弯矩和水平推力。刚构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的弯矩通常比同等跨径连续梁或简支梁小,其跨越能力大于梁桥;墩梁固结省去了大型支座,结构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因此,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是目前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刚构桥的设计原则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为减弱地震对桥墩和桥梁的影响,在桥墩的下部结构承台或桩基处需要设置减震装置,以用于耗散地震能量。
[0003]参照现有公开号为CN110111707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连续刚构桥墩有限约束减震构造,包括有墩柱和由承台、桩基构成的基础,承台具有沿其四周设置的有限约束位移侧壁,该有限约束位移侧壁之间的承台顶面放置若干超高性能混凝土球;所述墩柱的底部具有与之固结为一体的墩柱支承台,墩柱支承台坐落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球上。上述的这种连续刚构桥墩有限约束减震构造,在地震时能够减小输入到桥梁上的能量,降低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确保桥梁结构的震后完整性,提高抗震性能的可靠性。
[0004]但是上述这种连续刚构桥墩有限约束减震构造的减震方向主要为横向减震,减震方向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刚构桥基础减震结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现有的刚构桥基础减震方向单一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连续刚构桥基础减震结构,包括桥面,所述桥面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桥墩,所述桥墩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承重台,所述上承重台的下方设置有下承重台,所述上承重台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T形柱,所述T形柱和所述下承重台的上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件,所述下承重台的上端面对应于所述弹性件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承重套,所述上承重台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上基座,所述下承重台的上端面对应于所述上基座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多个下基座,所述上基座和所述下基座之间活动连接有球头支撑杆;所述上承重台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侧挡板,所述下承重台的上端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臂,所述侧挡板和所述支撑臂之间固定连接有蜂窝软钢圈和多个阻尼器,所述侧挡板和所述下承重台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金属连接件。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下承重台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多根承重桩。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根承重桩能够插入地底深处,进一步提高下承重台的稳定性,增加了整个装置的抗震性能。
[0010]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桩的下端为尖端,且所述承重桩的外侧面固定设有螺纹。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重桩的下端为尖端,减小了地面的受力面积,增大了承重桩与地面之间的压强,有利于承重桩插入地底;承重桩的外侧面固定设有螺纹,能够增加承重桩与地底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承重桩与地底连接稳固。
[0012]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本身具有压缩性能和抗扭性能,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和其他方向上增加本装置的抗震能力。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上基座和所述下基座相对的面均开设有半球型凹槽。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球型凹槽为球头支撑杆的连接提供了连接基础,球头支撑杆的两端能够在半球型凹槽内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本装置耗散其他方向的地震力的能力。
[0016]进一步的,所述球头支撑杆是两端为圆球的柱形杆。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球头支撑杆的两端为圆球,圆球具有多自由度,能够在上基座和下基座之间自由活动。
[0018]进一步的,所述圆球的球径不大于所述半球型凹槽的直径。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球能够卡合进半球型凹槽内且能够在半球型凹槽内活动。
[0020]进一步的,多个所述金属连接件呈U形结构。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连接件呈U形结构能够增加侧挡板和下承重台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加本装置的减震能力。
[0022]进一步的,所述蜂窝软钢圈包括软钢圈层和软钢填充物,所述软钢填充物固定连接在所述软钢圈层的内壁,所述软钢填充物为蜂窝孔结构的钢丝网。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钢圈层具有一定的刚度,能够增加侧挡板和支撑臂之间的连接强度;软钢填充物为蜂窝孔结构的钢丝网,蜂窝状结构具有稳定性,结构强度高,增加了蜂窝软钢圈的整体抗扭强度,能够分散来自各个方向的地震力,提高了本装置的减震能力。
[0024]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在上承重台和下承重台之间设置T形柱和弹性件,能够耗散纵向的地震力;上承重台和下承重台之间的球头支撑杆活动连接在上基座和下基座之间,球头支撑杆能够在上基座和下基座内自由活动,能够耗散多个方向的地震力;侧挡板和支撑臂之间固定连接有蜂窝软钢圈和多个阻尼器,能够耗散横向的地震力,侧挡板和下承重台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金属连接件,能够增加上承重台和下承重台之间相对连接的稳固性,能够将各个方向的地震内力耗散;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部件能够耗散多个方向的地震作用力,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减震能力,解决了现有的刚构桥基础减震方向单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蜂窝软钢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上基座、下基座和球头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1、桥面;2、桥墩;3、上承重台;301、侧挡板;4、下承重台;5、T形柱;6、弹性件;7、承重套;8、上基座;9、下基座;10、球头支撑杆;1001、圆球;11、支撑臂;12、蜂窝软钢圈;1201、软钢圈层;1202、软钢填充物;13、阻尼器;14、金属连接件;15、承重桩;16、半球型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刚构桥基础减震结构,包括桥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桥面(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桥墩(2),所述桥墩(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上承重台(3),所述上承重台(3)的下方设置有下承重台(4),所述上承重台(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T形柱(5),所述T形柱(5)和所述下承重台(4)的上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件(6),所述下承重台(4)的上端面对应于所述弹性件(6)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承重套(7),所述上承重台(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多个上基座(8),所述下承重台(4)的上端面对应于所述上基座(8)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多个下基座(9),所述上基座(8)和所述下基座(9)之间活动连接有球头支撑杆(10);所述上承重台(3)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侧挡板(301),所述下承重台(4)的上端面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臂(11),所述侧挡板(301)和所述支撑臂(11)之间固定连接有蜂窝软钢圈(12)和多个阻尼器(13),所述侧挡板(301)和所述下承重台(4)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金属连接件(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刚构桥基础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重台(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多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平蔡俊华林金舜魏玉吉江超钟厚成庄燕珍兰升元廖小平张正宾
申请(专利权)人:三明莆炎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