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采油树装备用8630超长锻件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06065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海采油树装备用8630超长锻件的生产方法:下料,取8630号钢作为原材料钢锭,其化学成分要求如下:C:0.3~0.33%,Si:0.15~0.35%,Mn:0.75~0.95,P:≤0.025%,S:≤0.025%,Cr:0.8~1.0%,Mo:0.35~0.45%,Ni:0.70~0.90%,Al:0.015~0.03%,Cu:≤0.35%,Nb:≤0.06%,Ti:≤0.06%,V:0.03~0.06%,B:≤0.0005%,Ca:≤0.005%,H:≤2ppm,O:≤20ppm,N:≤100ppm,CEV:≥0.77%,余量为Fe;锻造;热处理;UT探伤;机加工。机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深海采油树装备用8630超长锻件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深海采油树装备用8630超长锻件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下采油树装备是由一系列具有耐原油(气)高温、高压、高腐蚀的生产和控制通道构筑的,即有采油树本体、油管挂、液控闸阀阀体、双孔连接器、管道连接器及生产跨接管道等主要关键部件组成。针对海底的低温环境,生产介质的温度落差、外部环境载荷及内部高压的承载工况,水下采油树关键部件除要求具有高强度外,还要求具有良好的晶粒组织、低温韧性及抗热疲劳性能,也就是说其关键零部件基体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在综合考虑上述要求的基础上,对比了水下设备常用的几种低合金材料(4130、F22、8630),并选用8630作为关键部件HP Housing超长型部件的基本材料。
[0003]但是国内8630锻件在锻造过程中存在各式各样的缺陷,如夹杂、疏松、微裂纹、晶粒粗大等内部缺陷,这些缺陷使得锻件在探伤检测中均要报废,同时由于内部缺陷的存在,就使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冲击韧性等力学性能大幅降低,最终导致锻件发生早期失效而使用寿命较低。另外,对于超长型8630锻件,还存在着锻造工艺和热处理工艺控制不当而制造成的淬火裂纹、表面脱碳和碳化物偏析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冲击韧性等力学性能稳定的深海采油树装备用8630超长锻件的生产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深海采油树装备用8630超长锻件的生产方法,其步骤如下:下料

锻造

锻后热处理

性能热处理

UT探伤

机加工;
[0006]1)下料:取8630号钢作为原材料钢锭,其化学成分要求如下:C:0.3~0.33%,Si:0.15~0.35%,Mn:0.75~0.95,P:≤0.025%,S:≤0.025%,Cr:0.8~1.0%,Mo:0.35~0.45%,Ni:0.70~0.90%,Al:0.015~0.03%,Cu:≤0.35%,Nb:≤0.06%,Ti:≤0.06%,V:0.03~0.06%,B:≤0.0005%,Ca:≤0.005%,H:≤2ppm,O:≤20ppm,N:≤100ppm,CEV:≥0.77%,余量为Fe;
[0007]2)锻造:将钢锭预热后置入锻造炉内,以小于120℃/h的加热速率将钢锭加热至800℃
±
10℃,然后进行保温,保温时间≥3h,再以小于150℃/h的加热速率加热至1200
±
10℃,然后进行保温,保温时间≥6h,然后对钢锭进行锻打,始锻温度为1200
±
5℃,终锻温度为850℃,锻造比≥3.5:1,锻造温度在850~900℃之间时,采用轻打快锻的锻造工艺进行锻打,钢锭经过锻打后形成锻件,锻件在密闭的锻造炉内由终锻温度自然冷却到室温;
[0008]3)锻后热处理:先经过机械加工去除锻件的氧化表皮,然后将锻件进行正火——锻件加温至880~900℃,然后保温5h,然后将锻件从锻造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至室温;然后将冷却的锻件装炉回火——锻件加温至650
±
10℃,并保温3h,然后锻件在密闭的锻造炉内自然冷却到室温;
[0009]4)性能热处理:将锻件以≤80℃/h的加热速率升温至650
±
50℃,并保温3h,然后快速升温至880-900℃,保温4.5h,然后进行快速深冷淬火,且淬火液的温度不超过40℃;然后进行二次回火——以≤150℃/h的加热速率将锻件加热至610~630℃,并保持5h,然后空冷至室温;
[0010]5)对经过锻后热处理及性能热处理的锻件进行UT探伤;
[0011]6)对UT探伤检验合格的锻件进行机加工,使锻件加工成符合尺寸要求的超长锻件。
[0012]进一步的,前述的深海采油树装备用8630超长锻件的生产方法,其中,步骤1)中钢锭下料时采用电炉+钢包精炼+真空精炼的冶炼方法。
[0013]进一步的,前述的深海采油树装备用8630超长锻件的生产方法,其中,CEV=C+Mn/6+(Cu+Ni)/15+(Cr+Mo+V)/5。
[0014]进一步的,前述的深海采油树装备用8630超长锻件的生产方法,其中,快速深冷淬火时,淬火液需要处于流动状态,并且,开始淬火时,淬火液的温度控制在25℃以下,结束淬火时,淬火液的温度控制在32℃以下。
[0015]进一步的,前述的深海采油树装备用8630超长锻件的生产方法,其中,UT探伤按照EN10228-3标准执行,质量等级不低于4级。
[0016]本专利技术中,Cr和Mo都是提高淬透性的元素,两种元素同时能够大大提高淬透性。Mo又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Mo与C结合形成的Mo2C能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V的加入进一步细化晶粒,提高强度和回火稳定性,Mo又是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元素,对提高高温回火后的冲击轫性有很大的帮助,再加入Ni后可以大大提高低温下的冲击轫性。经过锻后热处理工艺和性能热处理工艺,能够得到细小晶粒和提高淬硬层深度,并得到回火索氏体金相组织,使产品具有高的强度、好的低温韧性和良好的淬透性及抗过热等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深海采油树装备用8630超长锻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下料

锻造

锻后热处理

性能热处理

UT探伤

机加工;
[0019]1)下料:取8630号钢作为原材料钢锭,其化学成分要求如下:C:0.3~0.33%,Si:0.15~0.35%,Mn:0.75~0.95,P:≤0.025%,S:≤0.025%,Cr:0.8~1.0%,Mo:0.35~0.45%,Ni:0.70~0.90%,Al:0.015~0.03%,Cu:≤0.35%,Nb:≤0.06%,Ti:≤0.06%,V:0.03~0.06%,B:≤0.0005%,Ca:≤0.005%,H:≤2ppm,O:≤20ppm,N:≤100ppm,CEV:≥0.77%,余量为Fe;所述CEV=C+Mn/6+(Cu+Ni)/15+(Cr+Mo+V)/5,钢锭下料时采用电炉+钢包精炼+真空精炼的冶炼方法。
[0020]2)锻造:将钢锭预热后置入锻造炉内,以小于120℃/h的加热速率将钢锭加热至800℃
±
10℃,然后进行保温,保温时间≥3h,再以小于150℃/h的加热速率加热至1200
±
10℃,然后进行保温,保温时间≥6h,然后对钢锭进行锻打,始锻温度为1200
±
5℃,终锻温度为850℃,锻造比≥3.5:1,锻造温度在850~900℃之间时,采用轻打快锻的锻造工艺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深海采油树装备用8630超长锻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下料

锻造

锻后热处理

性能热处理

UT探伤

机加工;1)下料:取8630号钢作为原材料钢锭,其化学成分要求如下:C:0.3~0.33%,Si:0.15~0.35%,Mn:0.75~0.95,P:≤0.025%,S:≤0.025%,Cr:0.8~1.0%,Mo:0.35~0.45%,Ni:0.70~0.90%,Al:0.015~0.03%,Cu:≤0.35%,Nb:≤0.06%,Ti:≤0.06%,V:0.03~0.06%,B:≤0.0005%,Ca:≤0.005%,H:≤2ppm,O:≤20ppm,N:≤100ppm,CEV:≥0.77%,余量为Fe;2)锻造:将钢锭预热后置入锻造炉内,以小于120℃/h的加热速率将钢锭加热至800℃
±
10℃,然后进行保温,保温时间≥3h,再以小于150℃/h的加热速率加热至1200
±
10℃,然后进行保温,保温时间≥6h,然后对钢锭进行锻打,始锻温度为1200
±
5℃,终锻温度为850℃,锻造比≥3.5:1,锻造温度在850~900℃之间时,采用轻打快锻的锻造工艺进行锻打,钢锭经过锻打后形成锻件,锻件在密闭的锻造炉内由终锻温度自然冷却到室温;3)锻后热处理:先经过机械加工去除锻件的氧化表皮,然后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雪华姚强盛天宇蒋伟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海锅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