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高温破壁闪蒸水解脱水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019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高温破壁闪蒸水解脱水预处理系统,包括:污泥斗、柱塞泵、高温高压污泥破壁反应釜、中温闪蒸水解罐、加药混合罐及斜管热回收沉降池。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高温高压污泥破壁反应釜、中温闪蒸水解罐、斜管热回收沉降池以及带式压滤机作为污泥预处理工艺系统,将污泥的含水率从80%降至60%,低成本、无害化、高效节能。高效节能。高效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高温破壁闪蒸水解脱水预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预处理领域,特别提供一种污泥高温破壁闪蒸水解脱水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市政污泥是指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具有成分复杂、呈胶体状态、易腐化及发臭、重金属和有毒有害污染物含量高、含水率高但脱水性极差,不易脱水且含有大量病菌及寄生虫卵等特点。此类污泥若得不到合适的处理方法将会对环境、人类及动物植物健康等造成极大的危害。污泥有机物为活性菌团,细胞内水难以脱离。而行业内污泥预处理技术通常是采用药剂调理(添加各种助凝剂或混凝剂)结合机械脱水的方式,普遍存在投资及维护成本高、能耗高、处理效果有限等缺点,而且所需调理药剂量大,污泥内部水还是无法得到去除,处理过程中很有可能将污泥转变成化学污泥,给后续处置造成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高温破壁闪蒸水解脱水预处理系统,利用高温高压污泥破壁反应釜、中温闪蒸水解罐、斜管热回收沉降池以及带式压滤机作为污泥预处理工艺系统,将污泥的含水率从80%降至60%,低成本、无害化、高效节能。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泥高温破壁闪蒸水解脱水预处理系统,包括:污泥斗100、柱塞泵200、高温高压污泥破壁反应釜300、中温闪蒸水解罐400、加药混合罐500及斜管热回收沉降池600;
[0005]所述高温高压污泥破壁反应釜300包括反应釜污泥入口管道301、反应釜污泥出口管道302、反应釜壳体303、高温蒸汽管道304、预热段蒸汽入口管道305、预热盘管入口管道307、一级预热盘管308、二级预热盘管309、预热段蒸汽调质盘管310、蒸汽出汽孔Ⅰ311、预热盘管出口管道312、高温加热段蒸汽入口管道313、高温加热段蒸汽调质盘管314、蒸汽出汽孔Ⅱ315、高温加热盘管入口管道316、二级高温加热盘管317、一级高温加热盘管318及高温加热盘管出口管道319;
[0006]所述反应釜壳体303为U形回转结构,包括壳体入口段303a、壳体回转段303b及壳体出口段303c,所述反应釜污泥入口管道301及反应釜污泥出口管道302对应连接在壳体入口段303a及壳体出口段303c上;所述预热段蒸汽入口管道305、高温加热段蒸汽入口管道313及高温加热盘管入口管道316一端与高温蒸汽管道304连接,另一端伸入到壳体入口段303a内部;所述壳体入口段303a内部自反应釜污泥入口管道301一侧至壳体回转段303b一侧依次设有预热段及高温加热段,所述预热段上设有一级预热盘管308、二级预热盘管309及预热段蒸汽调质盘管310,所述高温加热段上设有高温加热段蒸汽调质盘管314、二级高温加热盘管317及一级高温加热盘管318;所述预热段蒸汽入口管道305与预热段蒸汽调质盘管310入口端连接,所述预热段蒸汽调质盘管310位于二级预热盘管309内侧,所述预热段蒸汽调质盘管310上排布有蒸汽出汽孔Ⅰ311;所述预热盘管入口管道307一端伸入到壳体入
口段303a内部,分别与一级预热盘管308及二级预热盘管309入口端连接,所述二级预热盘管309位于一级预热盘管308内侧;所述预热盘管出口管道312一端伸入到壳体入口段303a内部,分别与一级预热盘管308及二级预热盘管309出口端连接;所述高温加热段蒸汽入口管道313与高温加热段蒸汽调质盘管314入口端连接,所述高温加热段蒸汽调质盘管314位于二级高温加热盘管317内侧,所述高温加热段蒸汽调质盘管314上排布有蒸汽出汽孔Ⅱ315;所述高温加热盘管入口管道316分别与二级高温加热盘管317及一级高温加热盘管318入口端连接,所述二级高温加热盘管317位于一级高温加热盘管318内侧;所述高温加热盘管出口管道319一端伸入到壳体入口段303a内部,分别与二级高温加热盘管317及一级高温加热盘管318出口端连接;
[0007]所述中温闪蒸水解罐400包括伴热盘管入口管道401、伴热盘管出口管道402、水解罐污泥入口管道403、水解罐喷淋盘管入口管道404、水解罐污泥出口管道405、检修口406、喷淋口407、大气连通管408、气体收集管道409、安全阀410、伴热盘管411、喷淋盘管412及水解罐罐体413;
[0008]所述伴热盘管411设于水解罐罐体413内底部,所述伴热盘管入口管道401及伴热盘管出口管道402一端分别与伴热盘管411连接,另一端伸出至水解罐罐体413外部;所述喷淋盘管412设于水解罐罐体413内顶部,所述喷淋盘管412上排布有喷淋口407,所述水解罐喷淋盘管入口管道404一端与喷淋盘管412连接,另一端自水解罐罐体413顶部伸出至水解罐罐体413外部;所述水解罐污泥入口管道403自水解罐罐体413顶部进入水解罐罐体413内部,所述水解罐污泥入口管道403穿过喷淋盘管412至喷淋盘管412下方;所述水解罐污泥出口管道405及检修口406均设于水解罐罐体413下部侧壁,并位于伴热盘管411上方;所述大气连通管408、气体收集管道409及安全阀410均设于水解罐罐体413顶部;
[0009]所述斜管热回收沉降池600包括沉降池污泥入口管道601、斜管盘管入口管道602、斜管盘管603、斜管盘管出口管道604、上清液回收管道605、污泥沉降槽606、污泥吸收口607、沉降池污泥出口管道608及沉降池池体609;
[0010]所述沉降池池体609为箱体结构,其底部自后侧向前侧倾斜,并位于底部前侧设置有污泥沉降槽606;所述沉降池污泥入口管道601位于沉降池池体609后侧上方,所述斜管盘管入口管道602及斜管盘管出口管道604分别自沉降池池体609侧方外部进入沉降池池体609内部,所述斜管盘管603悬设于沉降池池体609内部,并与斜管盘管入口管道602及斜管盘管出口管道604相连接,所述上清液回收管道605位于沉降池池体609前侧外部并与沉降池池体609内部连通;所述污泥吸收口607位于污泥沉降槽606中,所述沉降池污泥出口管道608位于沉降池池体609前侧外部并与污泥吸收口607相连接;
[0011]所述柱塞泵200设于污泥斗100下端并与反应釜污泥入口管道301连接,所述反应釜污泥出口管道302与水解罐污泥入口管道403连接,所述水解罐污泥出口管道405与加药混合罐500连接,所述加药混合罐500顶部与沉降池污泥入口管道601连接;所述斜管盘管出口管道604与预热盘管入口管道307连接,所述预热盘管出口管道312与斜管盘管入口管道602;所述上清液回收管道605与水解罐喷淋盘管入口管道404。
[0012]进一步地,所述高温高压污泥破壁反应釜300还包括设备基座320,所述设备基座320设于反应釜壳体303下方用于支撑反应釜壳体303。
[0013]进一步地,所述斜管盘管603内介质为水。
[0014]进一步地,所述斜管盘管603为将盘管倾斜布置的结构。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利用高温高压污泥破壁反应釜对80%含水率的污泥进行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高温破壁闪蒸水解脱水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斗(100)、柱塞泵(200)、高温高压污泥破壁反应釜(300)、中温闪蒸水解罐(400)、加药混合罐(500)及斜管热回收沉降池(600);所述高温高压污泥破壁反应釜(300)包括反应釜污泥入口管道(301)、反应釜污泥出口管道(302)、反应釜壳体(303)、高温蒸汽管道(304)、预热段蒸汽入口管道(305)、预热盘管入口管道(307)、一级预热盘管(308)、二级预热盘管(309)、预热段蒸汽调质盘管(310)、蒸汽出汽孔Ⅰ(311)、预热盘管出口管道(312)、高温加热段蒸汽入口管道(313)、高温加热段蒸汽调质盘管(314)、蒸汽出汽孔Ⅱ(315)、高温加热盘管入口管道(316)、二级高温加热盘管(317)、一级高温加热盘管(318)及高温加热盘管出口管道(319);所述反应釜壳体(303)为U形回转结构,包括壳体入口段(303a)、壳体回转段(303b)及壳体出口段(303c),所述反应釜污泥入口管道(301)及反应釜污泥出口管道(302)对应连接在壳体入口段(303a)及壳体出口段(303c)上;所述预热段蒸汽入口管道(305)、高温加热段蒸汽入口管道(313)及高温加热盘管入口管道(316)一端与高温蒸汽管道(304)连接,另一端伸入到壳体入口段(303a)内部;所述壳体入口段(303a)内部自反应釜污泥入口管道(301)一侧至壳体回转段(303b)一侧依次设有预热段及高温加热段,所述预热段上设有一级预热盘管(308)、二级预热盘管(309)及预热段蒸汽调质盘管(310),所述高温加热段上设有高温加热段蒸汽调质盘管(314)、二级高温加热盘管(317)及一级高温加热盘管(318);所述预热段蒸汽入口管道(305)与预热段蒸汽调质盘管(310)入口端连接,所述预热段蒸汽调质盘管(310)位于二级预热盘管(309)内侧,所述预热段蒸汽调质盘管(310)上排布有蒸汽出汽孔Ⅰ(311);所述预热盘管入口管道(307)一端伸入到壳体入口段(303a)内部,分别与一级预热盘管(308)及二级预热盘管(309)入口端连接,所述二级预热盘管(309)位于一级预热盘管(308)内侧;所述预热盘管出口管道(312)一端伸入到壳体入口段(303a)内部,分别与一级预热盘管(308)及二级预热盘管(309)出口端连接;所述高温加热段蒸汽入口管道(313)与高温加热段蒸汽调质盘管(314)入口端连接,所述高温加热段蒸汽调质盘管(314)位于二级高温加热盘管(317)内侧,所述高温加热段蒸汽调质盘管(314)上排布有蒸汽出汽孔Ⅱ(315);所述高温加热盘管入口管道(316)分别与二级高温加热盘管(317)及一级高温加热盘管(318)入口端连接,所述二级高温加热盘管(317)位于一级高温加热盘管(318)内侧;所述高温加热盘管出口管道(319)一端伸入到壳体入口段(303a)内部,分别与二级高温加热盘管(317)及一级高温加热盘管(318)出口端连接;所述中温闪蒸水解罐(400)包括伴热盘管入口管道(401)、伴热盘管出口管道(402)、水解罐污泥入口管道(403)、水解罐喷淋盘管入口管道(404)、水解罐污泥出口管道(405)、检修口(406)、喷淋口(407)、大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伟钧都沈健徐斌韬郭雁斌郭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能源管理辽宁有限公司董伟钧都沈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