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炒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941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炒茶设备,属于茶叶生产领域,一种自动化炒茶设备,包括温控箱,所述温控箱内转动连接有炒茶箱,所述温控箱右端连接有与炒茶箱相匹配的转动组件,所述炒茶箱内设有压茶组成,所述温控箱右内壁连接有与压茶组成相匹配的导向块,可以通过压茶组成和转动组件的相互配合,有效完成茶叶的炒制,使用压茶组成替代搅拌器的使用,降低茶叶在炒制过程中产生的破损量,有效提高茶叶的质量,降低茶叶的浪费,并且转动组件和压茶组成相互配合有效模仿人工炒茶过程,有效优化机械炒茶的工艺,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炒茶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化炒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茶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茶按制作工序分为绿茶、白茶、红茶等六大类。茶叶可作饮品,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茶叶就是指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茗、荈,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
[0003]炒茶是制茶工艺中的重要步骤,炒茶的目的是为了加速茶叶中水分的蒸发,从而可以阻断茶叶的发酵。对茶叶进行翻炒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控炒茶的温度,防止茶叶被炒糊的同时又要使茶叶受热均匀,使得炒出来的茶叶品质更好。
[0004]随着茶叶的批量化的生产和加工,炒茶的步骤逐渐从人工演变成机械化,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但是现有的炒茶设备在炒茶过程中多采用搅拌器对茶叶进行翻动,搅拌器翻动茶叶易使茶叶在脱水过程产生破碎,降低茶叶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炒茶设备,可以通过压茶组成和转动组件的相互配合,有效完成茶叶的炒制,使用压茶组成替代搅拌器的使用,降低茶叶在炒制过程中产生的破损量,有效提高茶叶的质量,降低茶叶的浪费,并且转动组件和压茶组成相互配合有效模仿人工炒茶过程,有效优化机械炒茶的工艺,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
[0006]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自动化炒茶设备,包括温控箱,所述温控箱内转动连接有炒茶箱,所述温控箱右端连接有与炒茶箱相匹配的转动组件,所述炒茶箱内设有压茶组成,所述温控箱右内壁连接有与压茶组成相匹配的导向块;所述压茶组成包括有转杆,所述炒茶箱右端滑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左端延伸至炒茶箱内,并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压茶弧板,所述转杆右端固定连接有卡板。通过压茶组成和转动组件的相互配合,有效完成茶叶的炒制,使用压茶组成替代搅拌器的使用,降低茶叶在炒制过程中产生的破损量,有效提高茶叶的质量,降低茶叶的浪费,并且转动组件和压茶组成相互配合有效模仿人工炒茶过程,有效优化机械炒茶的工艺,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
[0008]进一步的,所述炒茶箱上开设有与转杆相匹配滑孔,所述炒茶箱内开设有与滑孔相接通的滑槽,所述转杆上固定连接挡板,且挡板位于滑孔内。挡板对滑孔进行遮挡,有效
降低炒茶时炒茶箱内的温度流失,有效保证炒茶时温度控制的精准度,提高茶叶的塑型程度,提高茶叶的外观质量。
[0009]进一步的,所述滑孔内固定连接有保温伸缩层,且保温伸缩层与挡板固定连接。保温伸缩层对滑孔的间隙进行进一步遮挡,增加挡板的密封性,有效减少热能的浪费。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右端固定连接有一对支柱,所述支柱与温控箱固定连接,所述支柱与转杆相匹配。转杆在随炒茶箱一同转动时,由于导向块的限制,带动转杆在炒茶箱内上下移动,有效实现压茶弧板模仿人工炒茶过程,对茶叶进行按压揉搓,有效避免茶叶在炒制过程中出现断梗、碎片、露筋等现象。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为两个直径不同的圆弧片组成,且位于上端的圆弧片直径小于位于下端的圆弧片直径。
[0012]进一步的,所述卡板位于导向块右侧,所述压茶组成至炒茶箱右端面的距离为导向块厚度的1-1.1倍。通过卡板对导向块进行卡位,有效提高转杆与导向块的接触,提高转杆移动的顺滑程度,减少机械磨损,有效提高压茶组成的使用寿命。
[0013]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有电机箱,所述温控箱右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左端向左延伸,依次贯穿温控箱和导向块,并与炒茶箱固定连接。电机通过转轴带动炒茶箱产生转动,使茶叶在炒茶箱内有效翻转散落,提高茶叶受热的均匀度,有效提高炒茶的效率,提高炒茶质量。
[0014]进一步的,所述炒茶箱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对转柱,所述转柱外端延伸至温控箱上,并与温控箱转动连接。通过转柱对炒茶箱进行支撑,提高炒茶箱的稳定程度,有效保证炒茶箱在温控箱内转动的稳定性。
[0015]进一步的,所述温控箱左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接通的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左端延伸至炒茶箱内,并与炒茶箱转动连接,所述温控箱上连接有密封盖,所述温控箱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接通的出料管,所述炒茶箱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接通的排茶管,且排茶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排茶管与转柱相匹配。温控箱有效对炒茶箱进行保温,辅助炒茶箱进行控温,便于调节炒茶箱的温度,提高炒茶的质量。
[0016]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炒茶设备的炒茶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预先升高炒茶箱内的温度,使温度达到180-200℃后,进行保温;S2.通过转动组件带动炒茶箱转动,将炒茶箱转动
°
,使压茶组成位于转动组件正上方,再将需要炒制的茶叶通过温控箱投入炒茶箱内;S3.控制转动组件带动炒茶箱在
±
65
°
之间转动,不断带动炒茶箱内的茶叶翻动,翻动1.5-3min;S4.对炒茶箱进行降温,使炒茶箱的温度达到150-170℃,进行保温;S5.通过转动组件带动炒茶箱转动,将炒茶箱转动180
°
,使压茶组成位于转动组件正下方,控制转动组件带动炒茶箱在
±
65
°
之间转动,使压茶组成在导向块的作用下,在炒茶箱内滑动,压茶组成对茶叶进行按压揉搓,揉搓25-30min;S6.对炒茶箱进行降温,使炒茶箱的温度达到130-150℃,进行保温;S7.转动组件带动炒茶箱做全周转动,使茶叶在炒茶箱内不断翻动散落,转动3-5min;S8.完成茶叶的炒制。通过转动组件对炒茶箱和压茶组成的控制,有效模仿传统人工炒茶过程中的生锅、二青锅和熟锅的三个过程,提高炒茶的质量,减少茶叶的破损,提高茶叶
塑型的美观度,并且通过此工艺有效激发茶叶的茶香,提高茶叶的口感,提高自动化炒茶设备的经济效益。
[0017]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通过压茶组成和转动组件的相互配合,有效完成茶叶的炒制,使用压茶组成替代搅拌器的使用,降低茶叶在炒制过程中产生的破损量,有效提高茶叶的质量,降低茶叶的浪费,并且转动组件和压茶组成相互配合有效模仿人工炒茶过程,有效优化机械炒茶的工艺,进一步提高茶叶质量。
[0018](2)挡板对滑孔进行遮挡,有效降低炒茶时炒茶箱内的温度流失,有效保证炒茶时温度控制的精准度,提高茶叶的塑型程度,提高茶叶的外观质量。
[0019](3)保温伸缩层对滑孔的间隙进行进一步遮挡,增加挡板的密封性,有效减少热能的浪费。
[0020](4)转杆在随炒茶箱一同转动时,由于导向块的限制,带动转杆在炒茶箱内上下移动,有效实现压茶弧板模仿人工炒茶过程,对茶叶进行按压揉搓,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炒茶设备,包括温控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箱(1)内转动连接有炒茶箱(2),所述温控箱(1)右端连接有与炒茶箱(2)相匹配的转动组件(3),所述炒茶箱(2)内设有压茶组成(4),所述温控箱(1)右内壁连接有与压茶组成(4)相匹配的导向块(5);所述压茶组成(4)包括有转杆(401),所述炒茶箱(2)右端滑动连接有转杆(401),所述转杆(401)左端延伸至炒茶箱(2)内,并固定连接有支杆(402),所述支杆(402)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压茶弧板(403),所述转杆(401)右端固定连接有卡板(4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炒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茶箱(2)上开设有与转杆(401)相匹配滑孔(203),所述炒茶箱(2)内开设有与滑孔(203)相接通的滑槽,所述转杆(401)上固定连接挡板(405),且挡板(405)位于滑孔(20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炒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孔(203)内固定连接有保温伸缩层,且保温伸缩层与挡板(405)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炒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5)右端固定连接有一对支柱(501),所述支柱(501)与温控箱(1)固定连接,所述支柱(501)与转杆(401)相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炒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5)为两个直径不同的圆弧片组成,且位于上端的圆弧片直径小于位于下端的圆弧片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炒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404)位于导向块(5)右侧,所述压茶组成(4)至炒茶箱(2)右端面的距离为导向块(5)厚度的1-1.1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炒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3)包括有电机箱(301),所述温控箱(1)右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箱(301),所述电机箱(301)内安装有电机(302),所述电机(302)输出端连接有转轴(303),所述转轴(303)左端向左延伸,依次贯穿温控箱(1)和导向块(5),并与炒茶箱(2)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小帘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