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9331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该液晶显示屏是在第1树脂基板和第2树脂基板之间夹持液晶层,在前述第1树脂基板与第2树脂基板的对置面上分别设置第1电极与第2电极,在前述第1电极和前述液晶层之间设置第1绝缘膜,前述第1电极的膜应力与膜厚之积比前述第2电极的膜应力与膜厚之积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屏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夹持液晶层的2个基板为树脂基板的液晶屏及其制造方法。图4是使用树脂基板的现有的液晶显示屏的概略断面图。液晶显示屏101在设置第1电极103的第1树脂基板102和设置第2电极112的第2树脂基板111之间,借助定向膜109,夹持有液晶层104。液晶层104的周围通过密封剂110密封。图4所示的液晶显示屏101是所谓的超扭曲向列(STN)型。即,在与第1基板102的液晶层104相接的表面上,彼此平行地配置有多个用于显示图像、文字等的带状电极103。在第2基板111上也配置同样的带状的电极112。第1基板102上的电极103和第2基板111上的电极112在带方向上大体正交地配置。在第2基板111的液晶层104一侧,顺序形成由例如添加氧化锡的氧化铟构成的电极112,由聚酰亚胺构成的定向膜109。在与第1基板102的液晶层104相接的面上,顺序形成由例如添加氧化锡的氧化铟构成的电极103,以SiOx作为主成分的绝缘膜108、定向膜109。在制造这样的液晶显示屏时,在图形化的导电膜上形成由聚酰亚胺构成的定向膜,接着通过摩擦辊沿一定方向摩擦,进行摩擦处理。在液晶屏的制造工序中,为了防止因电极间混入异物为主因而发生电极间短路,而形成绝缘膜108。由此,能大幅度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的成品率。可是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板中使用树脂基板时,如以下的(1)~(3)所示,存在所谓在电极上容易发生龟裂的问题。即(1)因为树脂基板的膨胀系数比玻璃基板大一个位数以上,所以树脂基板和电极的热膨胀系数差也比使用玻璃基板时大。因此,如果通过在液晶显示装置制造过程中的热负荷或实际使用环境中的温度变化而使得树脂基板的大小产生较大变化,则因为电极不能追随树脂基板的变化,所以在电极上产生大的应力。因为电极很薄且机械强度差,所以容易因发生的应力而发生龟裂。此外,通过在电极上叠层形成绝缘膜、定向膜等种种膜,电极的应力进一步增大,更容易发生龟裂。(2)树脂基板的杨氏模量比玻璃基板的杨氏模量小一个量级以上,富于柔软性。因此,难以由外力切割的一方容易变形。因而,如果在树脂基板上加外力,则基板有大的变形,在电极上容易发生龟裂。(3)在树脂上一般有吸湿性,基板通过吸湿而变形或膨胀,在电极上往往发生龟裂。这样,如果在形成电极的基板上使用树脂基板,则在电极上容易发生龟裂。尤其是在构成液晶显示屏的两块基板中的任一块均取用树脂基板时,通过使基板之间贴合而约束变形,故龟裂问题更显著。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屏是在第1树脂基板和第2树脂基板之间夹持液晶层,在前述第1树脂基板与第2树脂基板的对置面上分别设置第1电极与第2电极,在前述第1电极和前述液晶层之间设置第1绝缘膜,前述第1电极的膜应力与膜厚之积比前述第2电极的膜应力与膜厚之积小。在该液晶显示屏中,在前述液晶层和前述第2电极之间设置第2绝缘膜时优选前述第1绝缘膜的厚度比前述第2绝缘膜的厚度大。此外,前述第2电极的膜应力σ2与膜厚t2之积优选在约100N/m以下。此外,也可以是前述第1电极由导电膜单层构成,前述第2电极由包含导电膜的多层构成。此外,在前述第1电极与第2电极由同一材料构成时,优选前述第1电极的厚度比前述第2电极的厚度小。此外,优选前述第1树脂基板与第2树脂基板由同一材料构成。此外,前述第1树脂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也可以比前述第2树脂基板的热膨胀系数小。上述的液晶显示屏包含以下工序,即例如在第1树脂基板与第2树脂基板上分别形成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电极形成工序;在前述第1树脂基板上的前述第1电极侧形成第1绝缘膜的第1绝缘膜形成工序;使前述第1电极与第2电极对置地贴合前述第1树脂基板与第2树脂基板、夹持液晶层的液晶层形成工序,前述电极形成工序用同一种金属材料通过在彼此不同的成膜温度下成膜,形成前述第1电极与第2电极,可以通过使前述第1电极的膜应力与膜厚之积比前述第2电极的膜应力与膜厚之积小的液晶显示屏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或者,上述的液晶显示屏包含以下工序,即在第1树脂基板与第2树脂基板上分别形成第1电极与第2电极的电极形成工序;在前述第1树脂基板上的前述第1电极侧形成第1绝缘膜的第1绝缘膜形成工序;使前述第1电极与第2电极对置地贴合前述第1树脂基板与第2树脂基板、夹持液晶层的液晶层形成工序,前述电极形成工序用同一种金属材料,通过在彼此不同的成膜压力下成膜,形成前述第1电极与第2电极,可以通过使前述第1电极的膜应力与膜厚之积比前述第2电极的膜应力与膜厚之积小的液晶显示屏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在上述的液晶显示屏中还可以这样构成,前述第1电极由没有因X射线分析产生的衍射峰的导电膜构成,而前述第2电极由具有因X射线分析产生的衍射峰的导电膜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前述第1电极与第2电极优选由ITO构成。此外,前述第1电极内含有的氧化锡的浓度优选比第2电极内含有的氧化锡的浓度高。这样的液晶屏具备例如在第1树脂基板上形成第1电极的第1电极形成工序,在第2树脂基板上形成第2电极的第2电极形成工序,在前述第1树脂基板的前述第1电极侧形成第1绝缘膜的第1绝缘膜形成工序,使前述第1电极与第2电极对置地贴合前述第1树脂基板与第2树脂基板、夹持液晶层的液晶层形成工序,前述第1电极形成工序通过使ITO构成的导电膜维持在非晶质状态下,形成没有因X射线分析产生的衍射峰的第1电极,前述第2电极形成工序通过使ITO构成的导电膜结晶化,形成具有因X射线分析产生的衍射峰的第2电极,可以通过前述第1电极的膜应力与膜厚之积比前述第2电极的膜应力与膜厚之积小的液晶屏制造方法进行制造。在液晶显示屏的上述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包含在前述第2树脂基板的前述第2电极侧形成比前述第1绝缘膜厚度小的第2绝缘膜的第2绝缘膜形成工序。图2是ITO电极的膜厚与该电极的膜应力与膜厚之积之间关系的一例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屏的概略断面图。图4是现有的液晶屏的概略断面图。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液晶显示屏1包含第1树脂基板2与第2树脂基板11,借助间隔片10,互相对置地配置。在第1树脂基板2与第2树脂基板11的表面,如图1所示,也可以设置氧化硅或氧化铝、或由铝、银等的金属构成的气体壁垒膜5。在第1树脂基板2和第2树脂基板11之间夹持液晶层4。作为液晶材料可以列举向列液晶、手性近晶型液晶,手性向列型液晶,胆甾醇液晶等。在第1树脂基板2的对置面上,半透过层6、滤色片7与第1电极3叠层。在第2树脂基板11的对置面上设置第2电极12。第1电极3与第2电极12各自呈带状形成,带状方向大体正交地配置。第1树脂基板2与第2树脂基板11的对置面的最表面上分别形成定向膜9a、9b。定向膜9a、9b例如由聚酰亚胺树脂构成,通过摩擦法或光定向法等进行定向处理。如果不用定向膜也可进行定向处理,则没有必要一定设置定向膜。在第1电极3和定向膜9a之间设置第1绝缘膜8。第1绝缘膜8是用于防止第1电极3与第2电极12间短路的,可以使用SiOx等的无机材料或环氧树脂等的有机材料作为主成分的。该第1绝缘膜8和膜应力之间的关系后述。在具有上述构成的液晶显示屏上,本专利技术者们通过实验发现,树脂基板上形成电极的膜应力与膜厚之积与龟裂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图2示出I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屏,其中,在第1树脂基板和第2树脂基板之间夹持液晶层,在所述第1树脂基板与第2树脂基板的对置面分别设置第1电极与第2电极,在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液晶层之间设置第1绝缘膜,所述第1电极的膜应力与膜厚之积比所述第2电极的膜 应力与膜厚之积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尚美佐谷裕司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