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9311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1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降低从风扇侧摄入冷却风时的噪声且高效地进行冷却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包括:定子;在定子的定子铁芯的内周侧配置的具有转子铁芯的转子;使转子铁芯旋转的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承旋转轴的轴承;在旋转轴设置的冷却风扇;和收纳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的外壳,冷却风扇由主板、以在主板中与外壳相对的面沿转子铁芯的径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的叶片、和与叶片连接并以沿着主板行进的方式设置的侧板构成,在外壳,在将侧板向外壳投影的区域内设置有进气口,主板与侧板形成的角度以大于0度、使得主板与侧板的间隔随着向内径侧去而远离的方式形成。侧去而远离的方式形成。侧去而远离的方式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旋转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电机,特别涉及与电动机相关的旋转电机。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公开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技术文献,例如有日本特开2001-95204号公报(专利文献1)和国际公开WO2015/118660号公报(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由托架堵塞收纳有设置在定子的内侧的转子和设置在转子的旋转轴的风扇的定子框的轴向的两侧,将冷却风的进气口设置在托架,将冷却风的第一排气口设置在托架或定子框,将冷却风的第二排气口设置在托架或定子框,并且在托架或定子框的内周以与风扇的外径侧相对的方式形成圆环形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与托架之间配置有第一排气口的开口部。”(参照摘要)。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主电动机包括定子、转子芯、铁芯压板、冷却风扇、转子、框架、托架和轴承部,冷却风扇由分隔全封闭主电动机的内部与外部的主板、在冷却风扇的托架侧朝向转子的旋转方向设置的多个叶片和在叶片的托架侧设置的导向部件构成,在托架,在将导向部件向托架投影而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吸气口,导向部件以使得从吸气口吸入的空气被导向转子轴的方式形成。”(参照摘要)。
[0003]先行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95204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WO2015/1186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8]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开放型电动机能够不使用过滤器地分离尘埃,但既然是从风扇侧摄入冷却风的结构,就存在噪声变大的趋势。
[0009]噪声能够通过减小风扇叶片外径来降低,但是摄入冷却风的性能会下降,噪声的降低存在热制约。热制约能够通过加大体量的方法和使用低损耗材料的方法解决,但是由于电动机存在尺寸和成本的制约,所以存在难以采用这些方法的情况。
[0010]此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全密闭形主电动机不是将从风扇摄入的冷却风直接送入旋转电机(定子及转子)的结构,不能将降低噪声并且分离尘埃了的冷却风导入旋转电机的定子和转子。
[001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降低从风扇侧摄入冷却风时的噪声并且高效地对旋转电机内进行冷却的旋转电机。
[0012]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
[001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旋转电机例如包括:定子;在定子的定子铁芯的内周侧配置的具有转子铁芯的转子;使转子铁芯旋转的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承旋转轴的轴承;在旋转轴设置的冷却风扇;和装入定子铁芯和转子铁芯的外壳,冷却风扇由主板、以在主板中
与外壳相对的面沿转子铁芯的径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的叶片、和与叶片连接并以沿着主板行进的方式设置的侧板构成,在外壳,在将侧板向外壳投影的区域内设置有进气口,主板与侧板形成的角度以大于0度、使得主板与侧板的间隔随着向内径侧去而远离的方式形成。
[0014]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降低从风扇侧摄入冷却风时的噪声并且高效地对旋转电机内进行冷却的旋转电机。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旋转电机(电动机)的截面图。
[0017]图2是图1中记载的冷却风扇10的外观立体图。
[0018]图3是图1中记载的冷却风扇10的外观侧面图。
[0019]图4是从右手方向看图1中记载的旋转电机时的右侧面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动机的截面图。
[0022]电动机包括由定子铁芯2和定子绕组4构成的定子、由转子铁芯3和转子绕组5构成的转子、以及将定子和转子装入(收纳)的外壳1。定子铁芯2固定在外壳1。在定子铁芯2的内周部,在周向上按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在轴向上连续的插槽,在各个插槽中收纳有定子绕组4。转子铁芯3在定子铁芯2的内周侧隔着空隙呈与定子铁芯2同心圆状设置。在转子铁芯3的外周部,在周向上按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在轴向上连续的插槽,在各个插槽中收纳有转子绕组5。在转子铁芯3的中心轴线上设置有旋转轴6,旋转轴6支承转子铁芯3。旋转轴6由在外壳1的两端部设置的轴承装置8、9可旋转地支承。
[0023]外壳1的一侧(是冷却风的进气侧,在本图中为朝向铁芯的右侧)设置有作为闭塞部件的环形的边托架7,在其内周侧固定支承有轴承装置9。边托架7是在外壳1的端部与轴承装置9的外周侧之间向反铁芯侧突出的形状的部件。由外壳1和边托架7形成装入定子和转子的空间。在这个意义上边托架7还能够看作构成装入定子和转子的外壳(广义)的部件的一部分。换言之,外壳(广义)由外壳主体(外壳1(狭义))和边托架7构成。
[0024]在旋转轴6中,位于在转子铁芯3设置的区域与由轴承装置9支承的区域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冷却风扇10。冷却风扇10由圆板状的主板10a、板状的叶片10b、无底研钵状的侧板10c形成。
[0025]此处,还使用图2来说明冷却风扇10的结构。图2是图1中记载的冷却风扇10的外观立体图。
[0026]冷却风扇10由主板10a、多个叶片10b和侧板10c形成。入口(入口截面)10e由主板10a、多个叶片10b和侧板10c形成有多个。
[0027]主板10a以将由存储定子和转子的外壳形成的空间划分为设置有转子和定子的第一区域、和隔着冷却风扇10与第一区域相反侧的第二区域的方式被配置在旋转轴6。而且,主板10a的沿着旋转轴的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以靠近外壳1的内壁的方式倾斜,主板10a的外周缘部以沿着边托架7的内周面部行进的方式相对于旋转轴大致垂直地形成。
[0028]叶片10b在主板10a与侧板10c之间形成多个,由多个叶片10b、主板10a和侧板10c形成流路。
[0029]多个叶片10b以从主板10a的中心呈放射状向径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相邻的叶片10b彼此的内径侧端部的宽度小于外径侧端部的宽度。
[0030]侧板10c和叶片10b的与主板10a相反侧的另一端连接地设置,在与形成于构成外壳(广义)的边托架7的进气口11相对的位置形成。换言之,在构成外壳(广义)的边托架7,在将侧板10c向边托架7投影的区域内形成有进气口11。在本实施例中,如后述的图4所示那样以旋转轴6为中心呈环形形成有多个进气口11。
[0031]图3是图1中记载的冷却风扇10的外观截面图。省略与图1和图2相同的结构的说明。与入口10e一样,出口10d由主板10a、多个叶片10b和侧板10c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成为能够通过减小入口10e与出口10d的截面积差而减小压力损失来维持摄入冷却风的性能的结构。具体而言,主板10a与侧板10c形成的角度以大于0度、所述主板10a与所述侧板10c的间隔随着向内径侧去而远离的方式形成。根据本结构,成为够通过减小入口10e与出口10d的截面积差而减小压力损失来维持摄入冷却风的性能的结构。
[0032]接着,对在外壳1内流动的冷却风的流路进行说明。冷却风的流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在所述定子的定子铁芯的内周侧配置的具有转子铁芯的转子;使所述转子铁芯旋转的旋转轴;可旋转地支承所述旋转轴的轴承;在所述旋转轴设置的冷却风扇;和收纳所述定子铁芯和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壳,所述冷却风扇由主板、以在所述主板中与所述外壳相对的面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的叶片、和与所述叶片连接并以沿着所述主板行进的方式设置的侧板构成,在所述外壳,在将所述侧板向所述外壳投影的区域内设置有进气口,所述主板与所述侧板形成的角度以大于0度、使得所述主板与所述侧板的间隔随着向内径侧去而远离的方式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的径向端部在与所述侧板的径向端部相比的内径侧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叶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工藤太郎藤井克彦田村达扩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产业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