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易志宇专利>正文

一种动力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732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机构。包括壳体形成有轴向凹凸变化的环形腔,任意径向截面下,环形腔的大小形状均相同;壳体的两个端面上均开有与环形腔连通的进流口和出流口;中间环被转动装配,中间环插入壳体内部并将环形腔隔成两个环形子腔体,中间环上活动插接有至少两个插板,插板跟随环形腔的凹凸变化进行轴向随动以改变腔体的体积。中间环主动转动时,腔体与进流口连通,腔体处于负压状态,流体经进流口进入到腔体内部;当腔体与出流口连通时,腔体处于高压状态,腔体内的流体经出流口流出腔体。中间环被驱动时,高压流体从进流口进入腔体,中间环转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动力装置结构复杂且部件易损坏的技术问题。技术问题。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对流体的输送大多采用泵结构,压电泵是一种新型流体驱动器。它不需要附加驱动电机,而是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使压电振子产生变形,再由变形产生泵腔的容积变化实现流体输出或者利用压电振子产生波动来传输流体。
[0003]压电泵一般包括依次层叠的激励单元、阀体单元和阀座单元,激励单元包括压电振子和腔体振膜,阀体单元与激励单元之间形成具有一定容纳空间的泵腔;阀体单元包括包括上阀片压板、阀片和下阀片压板,两个阀片压板与阀片配合形成单向进流阀和单向出流阀;阀座单元内设置有入流沉腔和出流沉腔;工作时,当激励单元振动使泵腔的体积变大时,泵腔内的压强变小(呈负压),外部压强大于泵腔内部压强,外部流体通过入流管道进入到入流沉腔,再从入流沉腔经过单向进流阀进入到泵腔内;当激励单元振动使泵腔的体积变小时,泵腔内的压强变大,泵腔内部压强大于外部压强,泵腔内的流体通过单向出流阀进入到出流沉腔,再通过出流管道排出压电泵。上述动力装置可实现对流体的输送,但结构复杂,且激励单元在工作时需反复出现形变,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动力装置结构复杂且部件易损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动力机构,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动力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形成有轴向凹凸变化的环形腔,任意径向截面下,所述环形腔的大小形状均相同;所述壳体的两个端面上均开有与所述环形腔连通的进流口和出流口;中间环,所述中间环被转动装配,所述中间环插入所述壳体内部并将所述环形腔隔成两个环形子腔体,所述中间环上活动插接有至少两个插板,相邻两个插板与壳体、中间环围设形成腔体,当所述中间环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时,所述插板跟随所述环形腔的凹凸变化进行轴向随动以改变所述腔体的体积,当所述腔体与所述进流口连通过程中,所述腔体的体积逐渐增大,流体经所述进流口进入到所述腔体内部;当所述腔体与所述出流口连通过程中,所述腔体的体积逐渐缩小,所述腔体内的流体经出流口流出所述腔体。
[0006]本技术的动力机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中间环,壳体内形成有轴向凹凸变化的环形腔,任意径向截面上,环形腔大小形状均相同,中间环被转动装配,中间环将环形腔隔成轴向深度周向变化的两个环形子腔体,当中间环转动时,中间环上相邻的两个插板隔成的腔体的体积也不断变化,当腔体与进流口连通时,腔体处于负压状态以实现腔体进流;当腔体与出流口连通时,腔体处于高压状态,以实现腔体出流。本动力机构可实现对流体的输送作用,结构简单,且无需部件产生形变,不易损坏部件,使用寿命长。此外,本技术的动力机构还可以反向工作,即从进流口充入高压气流,由于环形腔轴向凹凸变化,则腔体两侧的插板的轴向高度不同,高压气流作用于腔体两侧的插板的作用力不同,
以此对插板产生周向推力,进而推动中间环转动,本技术的动力机构可实现多功能。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呈分体设置,所述壳体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子壳体形成,所述子壳体上形成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槽底面深浅变化,所述环形槽的槽底面具有沿其旋转方向分布的至少一组变化区域,两个子壳体的环形槽相对设置共同形成所述环形腔。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变化区域包括依次相接的低容段A、扩容段B、高容段C和降容段D,当所述变化区域为一组时,所述变化区域首尾相接;当所述变化区域至少为两组时,相邻的两组变化区域首尾相接。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低容段A和所述高容段C对应的槽底面均为水平面,所述扩容段B和所述降容段D对应的槽底面均为倾斜平面。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低容段A和所述扩容段B相接处设置所述进流口;所述降容段D和所述低容段A相接处设置所述出流口。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低容段A和所述扩容段B相接处设置所述进流口;所述出流口延伸设置在所述降容段D。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中间环轴向层叠在两个子壳体之间,所述中间环的两轴向侧面分别与两个子壳体之间形成环形子腔体。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中间环上分布有至少两个插孔,每个所述插孔中插入所述插板,所述插板可沿所述插孔轴向运动,所述插板与轴向两侧的环形槽的内壁相接。
[001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
[0015]1.本技术的动力机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中间环,壳体内形成有轴向凹凸变化的环形腔,任意径向截面上,环形腔大小形状均相同,中间环被转动装配,中间环将环形腔隔成轴向深度周向变化的两个环形子腔体,当中间环转动时,中间环上相邻的两个插板隔成的腔体的体积也不断变化,当腔体与进流口连通时,腔体处于负压状态以实现腔体进流;当腔体与出流口连通时,腔体处于高压状态,以实现腔体出流。本动力机构可实现对流体的输送作用,结构简单,且无需部件产生形变,不易损坏部件,使用寿命长;此外,本技术的动力机构还可以反向工作,即从进流口充入高压气流,由于环形腔轴向凹凸变化,则腔体两侧的插板的轴向高度不同,高压气流作用于腔体两侧的插板的作用力不同,以此对插板产生周向推力,进而推动中间环转动,本技术的动力机构可实现多功能;
[0016]2.本技术的动力机构,壳体呈分体设置可与中间环层叠装配,子壳体上的环形槽的槽底面深浅变化,以使子壳体与中间环之间形成的子环形腔的轴向深度轴向变化,进而改变中间环上相邻两个插板隔出的腔体体积;进一步设置环形槽的槽底面沿其旋转方向分布的至少一组变化区域,每组变化区域包括依次相接的低容段、扩容段、高容段和降容段,首尾相接。低容段和扩容段相接处设置进流口,降容段和低容段相接处设置所述出流口,当腔体自低容段向扩容段运动时,腔体的体积逐渐增大,腔体内的压力呈负压,如此可实现腔体进气;当腔体自降容段向低容段运动时,腔体的体积逐渐减小,腔体内的压力呈高压,可将腔体内的流体排出;低容段A和扩容段B相接处设置进流口,出流口延伸设置在降容段D,当腔体与进流口连通时,可从进流口充入高压流体,腔体两侧的插板的高度不同,气压
可对两侧插板形成压力差,以对插板提供周向推动力,插板再推动中间环转动;当腔体运动至与出流口连通时,腔体内部的流体泄压,腔体内的气压对两侧插板没有作用力,即可实现反向驱动作用;
[0017]3.本技术的动力机构,子壳体的径向两端均延伸有凸缘,两个子壳体上的凸缘可配合压紧中间环,使动力机构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0018]本技术的动力机构,中间环的两轴向侧面上均延伸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伸入到对应侧的环形槽内,并与环形槽的两侧壁相接触;环形凸起上分布有至少两个插孔,插孔中插入插板,插板可沿插孔轴向运动,插板与轴向两侧的环形槽的内壁相接,可保证相邻两个插板隔成的腔体的密封性,不易发生气体泄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中形成有轴向凹凸变化的环形腔,任意径向截面下,所述环形腔的大小形状均相同;所述壳体(1)的两个端面上均开有与所述环形腔连通的进流口(112)和出流口(113);中间环(2),所述中间环(2)被转动装配,所述中间环(2)插入所述壳体(1)内部并将所述环形腔隔成两个环形子腔体,所述中间环(2)上活动插接有至少两个插板(22),相邻两个插板(22)与壳体(1)、中间环(2)围设形成腔体,当所述中间环(2)相对于所述壳体(1)转动时,所述插板(22)跟随所述环形腔的凹凸变化进行轴向随动以改变所述腔体的体积,当所述腔体与所述进流口(112)连通过程中,所述腔体的体积逐渐增大,流体经所述进流口(112)进入到所述腔体内部;当所述腔体与所述出流口(113)连通过程中,所述腔体的体积逐渐缩小,所述腔体内的流体经出流口(113)流出所述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呈分体设置,所述壳体(1)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子壳体(11)形成,所述子壳体(11)上形成有环形槽(111),所述环形槽(111)的槽底面深浅变化,所述环形槽(111)的槽底面具有沿其旋转方向分布的至少一组变化区域,两个子壳体(11)的环形槽(111)相对设置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志宇
申请(专利权)人:易志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