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孔的PE管渗透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69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穿孔的PE管渗透管,包括内管和标准管,所述内管的表面贯穿有第一通孔,且内管的体壁内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标准管设置在内管外侧,且标准管表面贯穿有第二通孔,所述标准管的外侧设置有外管,且外管的表面贯穿有第三通孔,所述外管体壁内设置有第二开孔,且第二开孔内设置有第二加强筋。该穿孔的PE管渗透管,三层管道增强装置的强度,同时内管和外管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进一步增强强度,另外三层管道上的孔密度设置为不同,且内管和外管均可进行转动调节,从而能够根据使用需求调节装置的渗透水量,通过标准线与箭头标记的位置判断,便于确定转动内管或是外管的调节角度。定转动内管或是外管的调节角度。定转动内管或是外管的调节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孔的PE管渗透管


[0001]本技术涉及PE管渗透管
,具体为一种穿孔的PE管渗透管。

技术介绍

[0002]渗透管在地表灌溉、雨水排污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农业浇灌中,通常采用PE管渗透管进行浇灌,但是目前大多的PE管渗透管强度不高,且结构简单,不能够对渗透管进行调节,无法根据使用需求调节渗透水量,因此需要在原有的穿孔的PE管渗透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孔的PE管渗透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大多的PE管渗透管强度不高,且结构简单,不能够对渗透管进行调节,无法根据使用需求调节渗透水量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穿孔的PE管渗透管,包括内管和标准管,所述内管的表面贯穿有第一通孔,且内管的体壁内设置有第一开孔,同时第一开孔内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标准管设置在内管外侧,且标准管表面贯穿有第二通孔,所述标准管的外侧设置有外管,且外管的表面贯穿有第三通孔,所述外管体壁内设置有第二开孔,且第二开孔内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0005]优选的,所述内管、标准管和外管均为PE管。
[0006]优选的,所述标准管上呈环形阵列状分布有十八列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在内管上呈环形阵列状分布有六组,且每组第一通孔由五列第一通孔构成,所述第三通孔在外管上呈环形阵列状分布有六组,且每组第三通孔由三列第三通孔构成。
[0007]优选的,所述标准管的内外侧壁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滑动槽,且标准管通过内侧的滑动槽与内管转动连接,同时标准管通过外侧的滑动槽与外管转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标准管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凸块,且标准管的端面上设置有标准线。
[0009]优选的,所述内管和外管端面均设置有箭头标记。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的长度小于第一开孔的长度,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长度小于第二开孔的长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穿孔的PE管渗透管,
[0012](1)设置有内管、标准管和外管,三层管道增强装置的强度,同时内管和外管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进一步增强强度,另外三层管道上的孔密度设置为不同,且内管和外管均可进行转动调节,从而能够根据使用需求调节装置的渗透水量;
[0013](2)设置有标准线和箭头标记,通过标准线与箭头标记的位置判断,便于确定转动内管或是外管的调节角度,使用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1中内管和外管转动后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外管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标准管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内管,2、第一通孔,3、第一开孔,4、第一加强筋,5、标准管,6、第二通孔,7、凸块,8、滑动槽,9、外管,10、第三通孔,11、第二开孔,12、第二加强筋,13、标准线,14、箭头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穿孔的PE管渗透管,根据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内管1的表面贯穿有第一通孔2,且内管1的体壁内设置有第一开孔3,同时第一开孔3内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增强内管1强度,标准管5设置在内管1外侧,且标准管5表面贯穿有第二通孔6,标准管5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凸块7,便于通过凸块7进行管道之间的连接,且标准管5的端面上设置有标准线13,便于以该点为基点确定后续的转动角度。
[0023]根据图1、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标准管5的外侧设置有外管9,且外管9的表面贯穿有第三通孔10,内管1和外管9端面均设置有箭头标记14,当两个箭头标记14与标准线13为一线时,表示标准管5上的十八列第二通孔6均能渗透水,装置的可渗透的面积最大,当内管1上的箭头标记14处于标准线13偏左侧10度或是偏右侧10度时,标准管5上的十二列第二通孔6能渗透水,当外管9上的箭头标记14处于标准线13偏右侧10度时,标准管5上的六列第二通孔6能渗透水,标准管5的内外侧壁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滑动槽8,且标准管5通过内侧的滑动槽8与内管1转动连接,同时标准管5通过外侧的滑动槽8与外管9转动连接,可将内管1和外管9进行转动,从而调节渗水量,外管9体壁内设置有第二开孔11,且第二开孔11内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2,加强外管9强度,第一加强筋4的长度小于第一开孔3的长度,第二加强筋12的长度小于第二开孔11的长度,便于通过工具卡合至第一开孔3或第二开孔11内进行内管1和外管9的转动,内管1、标准管5和外管9均为PE管,标准管5上呈环形阵列状分布有十八列第二通孔6,第一通孔2在内管1上呈环形阵列状分布有六组,且每组第一通孔2由五列第一通孔2构成,第三通孔10在外管9上呈环形阵列状分布有六组,且每组第三通孔10由三列第三通孔10构成。
[0024]工作原理:当标准线13和两个箭头标记14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标准管5上的第二通孔6全无遮挡,此时装置的渗透水量最大,通过工具卡合在第一开孔3内向左或向右将内管1转动10度时,标准管5上的部分第二通孔6被内管1遮挡,仅十二列第二通孔6渗透水,此时内管1上的箭头标记14处于标准线13偏左侧10度或是偏右侧10度,通过工具卡合在第二开孔
11内向右将外管9转动10度时,标准管5上的部分第二通孔6被外管9遮挡,仅六列第二通孔6渗透水,此时外管9上的箭头标记14处于标准线13偏右侧10度,其中第一加强筋4和第二加强筋12均起到加固的作用,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5]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内容的限制。
[0026]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孔的PE管渗透管,包括内管(1)和标准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的表面贯穿有第一通孔(2),且内管(1)的体壁内设置有第一开孔(3),同时第一开孔(3)内设置有第一加强筋(4),所述标准管(5)设置在内管(1)外侧,且标准管(5)表面贯穿有第二通孔(6),所述标准管(5)的外侧设置有外管(9),且外管(9)的表面贯穿有第三通孔(10),所述外管(9)体壁内设置有第二开孔(11),且第二开孔(11)内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孔的PE管渗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标准管(5)和外管(9)均为PE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孔的PE管渗透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管(5)上呈环形阵列状分布有十八列第二通孔(6),所述第一通孔(2)在内管(1)上呈环形阵列状分布有六组,且每组第一通孔(2)由五列第一通孔(2)构成,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小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滔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