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水生态养鱼的鱼体粪便收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867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流水生态养鱼的鱼体粪便收集系统,包括流水养鱼池,在流水养鱼池外侧的一角设置有储污池,在流水养鱼池底的中部设置有集污池,集污池的底部设置有集污井,流水养鱼池底部埋设有延伸至储污池的排污横管,排污横管的进口与集污井连通,出口连接排污竖管,鱼体粪便沉积到集污井内,再通过排污竖管利用流水养鱼池与储污池的水位落差将固体粪便压入储污池中,储污池底部沉淀的固体粪便通过污水泵抽出做有机肥料,上部清水从溢流口流出进入循环养鱼用。本实用能够在流水养鱼池内对鱼体粪便进行初步收集和沉降,利用水位落差将鱼体粪便压出池外,减少了尾水净化处理量,降低了尾水后期处理的难度,从而达到节能减排增效的目的。节能减排增效的目的。节能减排增效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流水生态养鱼的鱼体粪便收集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循环流水生态养鱼的鱼体粪便收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部分传统养鱼的池塘由于开挖较早,缺乏科学的规划布局,且基础条件较差,设施设备落后,淤泥较深,缺乏水质处理和养殖条件控制设备,养殖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条件,直接影响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效益的提高,养殖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难以满足水产养殖产业化、规范化的需要;而新兴的工厂化流水养鱼主要的问题是鱼体粪便会随着流水进入水质净化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废水处理量大,废水处理难度大,增加设备的负荷,废水处理成本高,降低了养殖户的效益。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够在流水养鱼池内对鱼体粪便进行初步收集和沉降,然后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利用水位落差将鱼体粪便压出流水养鱼池外,减少了尾水净化处理量,降低了尾水后期处理的难度,从而达到节能减排增效的循环流水生态养鱼的鱼体粪便收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流水养鱼池内对鱼体粪便进行初步收集和沉降,然后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利用水位落差将鱼体粪便压出流水养鱼池外,减少了尾水净化处理量,降低了尾水后期处理的难度,从而达到节能减排增效的循环流水生态养鱼的鱼体粪便收集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流水生态养鱼的鱼体粪便收集系统,包括流水养鱼池,流水养鱼池并排建造至少一个,它的形状为八角形,在流水养鱼池的一侧设置有进水沟,另一侧设置有尾水净化区,进水沟外侧的一角设置有储污池,在每个流水养鱼池底的中部设置有漏斗形的集污池,集污池的底部设置有集污井,流水养鱼池底部靠近尾水净化区的一侧埋设有排水横管,排水横管的出口延伸至流水养鱼池外的尾水净化区,流水养鱼池底部埋设有延伸至储污池的排污横管,排污横管的进口与集污井连通,出口延伸至储污池再连接排污竖管,进水沟内的水通过进水系统使水流在流水养鱼池内形成一个方向的旋涡流,鱼体粪便在水流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汇聚到流水养鱼池中部的集污池上方,然后固体沉积到集污井内,再通过排污竖管利用流水养鱼池与储污池的水位落差将固体粪便随着污水压入储污池中,储污池底部还设置有污水泵,储污池池壁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口,固体粪便在储污池内沉淀,清水从溢流口流出进入循环养鱼,沉淀下来的固体粪便则通过污水泵抽出池外做有机肥料。
[0005]进一步地,集污池的形状为一个倒置的四棱台结构,上底面的边长为2~2.5
×
2~2.5米,深为1.5米。
[0006]进一步地,集污井的形状为一个长方体结构,边长为0.4~0.6
×
0.4~0.6米,深为0.5米。
[0007]进一步地,排污横管和排污竖管均为直径75~90mm的PVC管。
[0008]进一步地,在集污井与排污横管连接处,以及集污池与排水横管连接处均设置有拦鱼网。
[0009]进一步地,污水泵设置两台,一备一用。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流水循环养鱼的进水系统采用自然流水循环和机械强制循环的方法,使水流在流水养鱼池内形成一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涡流,使鱼体固体粪便与尾水分离,尾水排出后通过稻田或河沟净化返回养鱼池使用,固体粪便则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利用水位落差将鱼体粪便压出流水养鱼池外,然后做机肥料使用;本技术首先在流水养鱼池内对鱼体粪便进行初步收集和沉降,减少了尾水净化处理量,降低了尾水后期处理的难度,从而达到了节能减排增效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2]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0013]图3为图2中B-B剖视图;
[0014]图4为图1中Ⅰ部放大图;
[0015]图中:1-流水养鱼池,2-集污池,21-集污井,31-排污横管,32-排污竖管,4-进水沟,5-储污池,51-溢流口,6-污水泵,7-排水横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包括但不限制本技术保护范围。
[0017]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流水生态养鱼的鱼体粪便收集系统,包括流水养鱼池1,流水养鱼池1并排建造至少一个,它的形状为八角形,在流水养鱼池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沟4,另一侧设置有尾水净化区,进水沟4外侧的一角设置有储污池5,在每个流水养鱼池1底的中部设置有漏斗形的集污池2,集污池2的底部设置有集污井21,流水养鱼池1底部靠近尾水净化区的一侧埋设有排水横管7,排水横管7的出口延伸至流水养鱼池1外的尾水净化区,流水养鱼池1底部埋设有延伸至储污池5的排污横管31,排污横管31的进口与集污井21连通,出口延伸至储污池5再连接排污竖管32,进水沟4内的水通过进水系统使水流在流水养鱼池1内形成一个方向的旋涡流,鱼体粪便在水流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汇聚到流水养鱼池1中部的集污池2上方,然后固体沉积到集污井21内,再通过排污竖管32利用流水养鱼池1与储污池5的水位落差将固体粪便随着污水压入储污池5中,储污池5底部还设置有污水泵6,储污池5池壁的顶部设置有溢流口51,固体粪便在储污池5内沉淀,清水从溢流口51流出进入循环养鱼,沉淀下来的固体粪便则通过污水泵6抽出池外做有机肥料。
[0018]集污池2的形状为一个倒置的四棱台结构,上底面的边长为2~2.5
×
2~2.5米,深为1.5米。
[0019]集污井21的形状为一个长方体结构,边长为0.4~0.6
×
0.4~0.6米,深为0.5米。
[0020]排污横管31和排污竖管32均为直径75~90mm的PVC管。
[0021]在集污井21与排污横管31连接处,以及集污池2与排水横管7连接处均设置有拦鱼网。
[0022]污水泵6设置两台,一备一用。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进水沟4内的水通过进水系统提取到流水养鱼池1内,使水流在池内形成一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涡流,鱼体粪便在水流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汇聚到流水养鱼池1中部,然后固体沉积到集污池2底部的集污井21内,固体污水通过埋设在池底的排污横管31排出,再通过排污竖管32利用水位落差将鱼体粪便压入储污池5内,固体粪便在储污池5内沉淀,上部清水从溢流口51流出进入循环养鱼,沉淀下来的固体粪便则通过污水泵6抽出池外做有机肥料;尾水则通过排水横管7排出池外经稻田或河沟净化返回养鱼池使用。利用本技术能够首先在流水养鱼池1内对鱼体粪便进行初步收集和沉降,减少了尾水净化处理量,降低了尾水后期处理的难度,从而达到了节能减排增效的目的。
[00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流水生态养鱼的鱼体粪便收集系统,包括流水养鱼池(1),其特征在于:流水养鱼池(1)并排建造至少一个,它的形状为八角形,在流水养鱼池(1)的一侧设置有进水沟(4),另一侧设置有尾水净化区,进水沟(4)外侧的一角设置有储污池(5),在每个流水养鱼池(1)底的中部设置有漏斗形的集污池(2),集污池(2)的底部设置有集污井(21),流水养鱼池(1)底部靠近尾水净化区的一侧埋设有排水横管(7),排水横管(7)的出口延伸至流水养鱼池(1)外的尾水净化区,流水养鱼池(1)底部埋设有延伸至储污池(5)的排污横管(31),排污横管(31)的进口与集污井(21)连通,出口延伸至储污池(5)再连接排污竖管(32),进水沟(4)内的水通过进水系统使水流在流水养鱼池(1)内形成一个方向的旋涡流,鱼体粪便在水流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汇聚到流水养鱼池(1)中部的集污池(2)上方,然后固体沉积到集污井(21)内,再通过排污竖管(32)利用流水养鱼池(1)与储污池(5)的水位落差将固体粪便随着污水压入储污池(5)中,储污池(5)底部还设置有污水泵(6),储污池(5)池壁的顶部设置有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青施从波张丽霞李毓才
申请(专利权)人:曲靖市麒麟区三宝街道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