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照灯模块用光源、用其光源的该模块及模块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8267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向导光板的端面发射光线的后照灯模块用光源部。该光源部包括具有安装面的布线基板和具有与该布线基板的所述安装面相连接的引线接点并朝与所述布线基板平行的方向发光的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安装在所述布线基板内,所述布线基板的板厚控制在该发光装置的厚度范围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从液晶显示屏等的后方发射光线时所采用的后照灯模块以及该模块所采用的光源部、后照灯模块和安装布线基板之间的连接结构。后照灯模块如图8所示,由导光板1、照射该导光板1的端面的光源部2、配设在导光板1的后方并包括向光源部2进行供电的供电电路的安装布线基板3。光源部2由安装在光源部布线基板21的安装面21A的多个发光二极管22组成。发光二极管22为沿与光源部布线基板21的安装面21A平行的方向发光的侧向型发光二极管,朝着导光板1的端面发光。光源部布线基板21由柔性布线基板组成。该光源部布线基板21反转弯曲成180°,安装有发光二极管22的一端朝向导光板1的端面,另一端引导至安装布线基板3的表面。在该另一端上,光源部布线基板21的安装面21A的布线图形(图中未表示)与安装布线基板3之间通过连接器或焊锡实现电气连接。这样,从安装布线基板3通过光源部布线基板21向发光二极管22供电。图9表示在光源部布线基板21的安装面21A上的发光二极管22的安装结构的侧面图。在发光二极管22上,从发光方向的两个侧面突出有引线接点22A。该引线接点22A与发光二极管22的底面同处一个平面,该引线接点22A与安装面21A上的布线图形(图中未表示)通过焊锡连接起来。上述结构中,光源部2的厚度t不能小于发光二极管22的厚度d1与光源部布线基板21的厚度d2之和d1+d2。因此,光源部2的薄片化有一定限度,从而妨碍了后照灯模块的薄型化以及便携式设备的小型化。为了减小光源部2的厚度t,一直在尝试减小光源部布线基板21的厚度d2。但是,如果光源部布线基板21的厚度减小到0.15-0.2mm,该光源部布线基板21的刚性会显著降低,从而在组装光源部2时,给光源部布线基板21的操作带来困难。即,为了保护光源部布线基板21的形状,必须采用特别的装配架,使光源部2的组装操作复杂化,其结果造成生产效率的下降。还有,上述结构中,光源部布线基板21的安装面21A与显示屏侧(图8中的导光板1的上方)相向配置,安装布线基板3位于导光板1的后方,所以光源部布线基板21必须弯曲成180°。这也是造成后照灯模块厚度不能减小的另一个原因。如果加大安装布线基板3的面积,可以在光源部布线基板21不发生弯曲的状态下,使该光源部布线基板21与安装布线基板3之间实现电气连接。但是安装布线基板3的大面积化对于视小型化为重要课题的便携式设备来说是不能容许的。另外,如果采用连接器或焊锡连接的连接结构,后照灯模块的组装需要花费时间,从而难以实现自动组装。所以需要能够使安装布线基板3与光源部布线基板21之间实现简易连接的其他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的目的在于提供容易组装的后照灯模块用光源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有利于薄片化的结构的后照灯模块。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容易组装的后照灯模块的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与照射导光板的端面的后照灯模块用光源部有关。该光源部包括具有安装面的布线基板和具有与该布线基板的上述安装面相连接的引线接点并朝与上述布线基板平行的方向发光的发光装置。上述发光装置安装在上述布线基板内,上述布线基板的板厚控制在该发光装置的厚度范围内。根据这种结构,发光装置安装在该布线基板内,并使布线基板的板厚控制在发光装置的厚度范围内,后照灯模块用光源部整体的厚度与发光装置的厚度相等。所以与过去的具有发光装置厚度与布线基板厚度之和的厚度的后照灯模块用光源部相比,能够取得显著的薄型化效果,因而可以实现后照灯模块的薄型化。由于布线基板的厚度可以控制在发光装置的厚度范围内,作为布线基板可以采用板厚大的材料。因此,布线基板能够具有充分的刚性,易于操作,光源部的组装工艺简单。其结果可以提高后照灯模块用光源部的生产效率,从而也可以提高后照灯模块的生产效率。上述布线基板的端部最好形成收容上述发光装置的切口。此时,上述发光装置最好配置在上述布线基板的上述切口内。根据这种结构,通过在布线基板的切口内配置发光装置,可以使布线基板的板厚控制在发光装置的厚度范围内,通过在布线基板的切口内配置发光装置,可以减小从垂直方向观察到的布线基板上的平面图上的光源部的尺寸,从而减少后照灯模块整体的尺寸。上述发光装置的上述引线接点最好在该发光装置的厚度方向中部与上述布线基板平行的方向呈突出状态。根据这种结构,引线接点在发光装置的厚度方向中部从发光装置呈突出状态,通过使该引线接点与布线基板结合,发光装置能够安装在布线基板内,使布线基板的板厚控制在发光装置的厚度范围内。例如,从发光装置沿与布线基板平行的方向突出的引线接点可以在上述切口的周缘部与布线基板上的布线图形接合。上述发光装置最好具有与上述布线基板的表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的表面。与上述布线基板的表面基本处于同一平面的表面也可以位于与上述安装面相反一侧的表面。根据这种结构,例如,发光装置从布线基板的安装面突出来时,可以在布线基板的安装面侧确保使该布线基板与电子设备等的安装布线基板进行电气连接的空间。上述布线基板最好在上述安装面上具有外部连接接点部。根据这种结构,在布线基板的安装面上具有外部连接接点部,该外部连接接点可以与在电子设备等的安装布线基板上设置的供电接点相连接。例如,当布线基板的安装面相反一侧的表面与发光装置的一个表面处于同一平面时,可以使布线基板的安装面与电子设备等的安装布线基板处于相向位置。这样,不需要使布线基板弯曲、或使电子设备等的安装布线基板大面积化,也能够使光源部的布线基板与电子设备等的安装布线基板容易实现电气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后照灯模块包括导光板和向该导光板的端面发射光线的上述结构的光源部。根据这种结构,可以使光源部实现薄型化,从而使后照灯模块实现薄型化。本专利技术的后照灯模块的连接结构为在导光板、具有朝该导光板的端面发射光线的光源部的后照灯模块、以及与上述光源部进行电气连接的安装布线基板之间进行连接的连接结构。因此,上述光源部包括与在上述安装布线基板相向配置的安装面上具有外部连接接点部的布线基板、安装在该布线基板的上述安装面上并沿与上述布线基板平行的方向发光的发光装置。另外,上述安装布线基板在与上述光源部的布线基板的安装面上的外部连接接点部相向的位置上,具有与该外部连接接点之间通过压接确保电气连接的供电接点。例如,上述外部连接接点部由在布线基板的安装面上形成的布线图形组成,上述供电接点也可以为能与上述外部连接接点部进行压接的接点接头。另外,反过来,也可以是上述外部连接接点部为弹性接点接头,上述供电接点为被外部连接接点部压接的布线图形。根据本专利技术,光源部的布线基板的安装面与电子设备等的安装布线基板处于相向位置,光源部的布线基板上的外部连接接点部与安装布线基板上的供电接点通过压接确保二者之间的电气连接。因此,可以省去连接器连接或焊锡连接等复杂操作,利用简单结构实现光源部与安装布线基板之间的电气连接。这样,可以使采用后照灯模块的设备的组装实现简单化、自动化。还有,作为上述光源部,可以具备上述1个或任意组合的2个以上的特征。以下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的说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或者其他的目的、特征以及效果。图2是说明后照灯模块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说明光源部结构以及该光源部与安装布线基板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从导光板一侧观察到的光源部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照灯模块用光源部,是将光照射到导光板的端面的后照灯模块用光源部,其特征在于:该光源部包括具有安装面的布线基板和具有与该布线基板的所述安装面相连接的引线接点并朝与所述布线基板平行的方向发光的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安装在所述布线基 板内,所述布线基板的板厚控制在该发光装置的厚度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泽英治
申请(专利权)人: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