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塔单侧爬升式提升模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467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03
本申请公开一种钢塔单侧爬升式提升模架,其包括自爬升系统、附着在所述自爬升系统上的起重系统,以及安装在所述起重系统上的起重动力系统;其中,所述自爬升系统,包括预埋在构筑物表面其中一侧的锚固座、附着在所述锚固座上的轨道,以及反钩在所述轨道上的爬升组件;所述起重系统附着在所述爬升组件上,并向所述自爬升系统的固定面的对侧延伸出起重臂;所述起重动力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起重臂上执行起重和平移工序的动力组件。本申请利用索塔本身进行自爬升,不需要单独的基础和落地支撑,降低了提升模架高度,实现了超高吊装,安全性强,施工效率高。工效率高。工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塔单侧爬升式提升模架


[0001]本申请涉及桥梁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塔单侧爬升式提升模架。

技术介绍

[0002]倾斜索塔塔柱节段对接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倾斜索塔节段对接的轴线较大的偏离原设计轴线,随着施工的进展,结构的内力会显著偏离设计值,从而引发施工事故。
[0003]目前的倾斜索塔塔柱节段对接控制是采用塔吊吊装的工艺,利用相关的现有工艺可以将塔柱对接轴线偏差控制在1/3000塔高以内。
[0004]采用塔吊吊装的方法来控制倾斜索塔的对接的主要缺点是难以操作。塔吊高空吊装会在风荷载作用下导致塔柱的摇摆,以导链葫芦来控制塔柱的倾斜度容易出现误差,由于塔吊需要附墙在已安装节段上,已安装的塔柱会因为水平力的作用产生变形,进一步给对接增加了偏差。节段临时对接后需要调整牛腿及千斤顶来使上口满足要求,此时轴线偏差控制到1/3000塔高以内已经是非常困难。常规情况下,塔吊吊装对接塔柱轴线偏差按照1/3000的塔高控制已经非常困难,有些倾斜索塔高度达到150m以上,按照1/3000塔高控制偏差达到50mm,无法满足施工需求。
[0005]另外,大型钢塔柱节段吊装施工是一项高空吊装作业,特别是在一些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其基础无法满足吊装要求,若要求在该地架设倾斜索塔将严重影响钢塔节段吊装施工安全,极易发生坍塌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目的是,至少部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的提升模架,以及将该提升模架应用在倾斜独柱式钢索塔。/>[0007]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首先是一种钢塔单侧爬升式提升模架,其包括自爬升系统、附着在所述自爬升系统上的起重系统,以及安装在所述起重系统上的起重动力系统;其中,
[0009]所述自爬升系统,包括预埋在构筑物表面其中一侧的锚固座、附着在所述锚固座上的轨道,以及反钩在所述轨道上的爬升组件;
[0010]所述起重系统附着在所述爬升组件上,并向所述自爬升系统的固定面的对侧延伸出起重臂;
[0011]所述起重动力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起重臂上执行起重和平移工序的动力组件。
[0012]具体地,所述轨道的两端与所述锚固座附着,相邻的两个所述轨道首尾相接附着在同一个所述锚固座上。
[0013]优选地,所述自爬升系统包括至少3根所述轨道和2组所述爬升组件。
[0014]具体地,所述轨道与锚固座连接的一面定义为背面,所述轨道的两个侧面沿其纵长方向设有反钩槽,所述爬升组件设有与所述反钩槽间隙配合的反钩部,所述反钩部包括
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反钩槽的横截面形状相近的滑块,以及连接滑块的端部与所述爬升组件主体的连接臂;所述爬升组件与所述轨道之间通过销接固定;所述爬升组件包括爬架顶升座、通过顶升油缸2134连接在所述爬架顶升座下方的油缸座以及设置在所述油缸座下方的爬架导向座。
[0015]所述爬架顶升座的其中一个连接臂设有单销轴液压插拔销机构,对应地,爬架顶升座的一个连接臂开设有一个插拔销孔;所述油缸座的其中一个连接臂设有双销轴液压插拔销机构,对应地,油缸座的一个连接臂开设有两个插拔销孔,油缸座上同一连接臂的两个插拔销孔的间距与轨道的插拔销孔的间距适配;所述爬架导向座的一个连接臂开设有一个插拔销孔。
[0016]优选地,所述插拔销孔的间距为300~400mm。
[0017]具体地,所述爬架顶升座和爬架导向座的正面分别设置为栓接面。
[0018]进一步地,所述轨道的正面设有防坠剪力块,对应地,所述爬架顶升座的顶部设有防坠锁舌。
[0019]所述起重系统包括与所述爬升组件栓接的爬架、设置在所述爬架顶部的起重主梁、设置在所述起重主梁上方的起重天车、以及支撑在所述起重主梁下方并锚固在所述自爬升系统的固定面的对侧的前支腿。
[0020]其中,所述爬架的顶部与所述起重主梁之间设有转动支座和与所述转动支座配合的支撑座;所述转动支座和支撑座沿起重主梁的纵长方向布设。
[0021]所述起重主梁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主纵梁,以及一对分别正交连接在所述主纵梁两个末端的横梁;所述主纵梁的底面从爬架连接端到起重臂端依次设置转动支座连接座、支撑座连接座和调平轨道。
[0022]优选地,所述横梁的宽度大于被起吊的构筑物的横向宽度。
[0023]所述起重天车包括转接卷扬机所输出的动力以控制起重吊钩的移动小车、垂直于所述主纵梁设置的天车主梁以及连接所述天车主梁和主纵梁的天车斜杆;所述移动小车架设在天车主梁上,通过横移油缸可在所述天车主梁上实现横移。
[0024]所述主纵梁的顶面设有反钩轨道,对应地,所述天车斜杆的底部反钩在所述主纵梁的顶面,通过纵移油缸可在所述主纵梁上实现纵移。
[0025]所述前支腿包括一对分别反钩在所述主纵梁调平轨道的支腿上立柱、转接所述支腿上立柱锚固在构筑物表面的支腿下锚固组件,以及驱动所述前支腿沿调平轨道平移的支腿油缸。
[0026]再次是一种倾斜独柱式钢索塔的安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27]区分倾斜独柱式钢索塔的倾斜仰面和倾斜俯面;
[0028]在满足高度要求的已安装钢塔节段顶部安装自升式提升模架,使得所述自升式提升模架从所述倾斜俯面伸出起重臂;
[0029]利用所述自升式提升模架从所述倾斜俯面的一侧吊装续接钢塔节段到所述已安装钢塔节段顶部进行安装;
[0030]所述续接钢塔节段安装到位之后,所述自升式提升模架利用其自爬升系统爬升到下一个工位对下一个续接钢塔节段进行安装;
[0031]根据倾斜塔段的线型对所述续接钢塔节段进行安装,并且所述自升式提升模架的
起重架体保持水平。
[0032]具体地,所述自升式提升模架采用钢塔单侧爬升式提升模架,其包括自爬升系统、附着在所述自爬升系统上的起重系统,以及安装在所述起重系统上的起重动力系统;
[0033]所述自爬升系统,包括预埋在构筑物表面其中一侧的锚固座、附着在所述锚固座上的轨道,以及反钩在所述轨道上的爬升组件;
[0034]所述起重系统附着在所述爬升组件上,并向所述自爬升系统的固定面的对侧延伸出起重臂;
[0035]所述起重动力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起重臂上执行起重和平移工序的液压组件;
[0036]其中,所述自爬升系统安装在所述倾斜独柱式钢索塔的倾斜仰面上。
[0037]进一步地,所述钢塔单侧爬升式提升模架的安装过程包括:
[0038]在钢塔节段的倾斜仰面预埋锚固座;
[0039]在所述锚固座上安装完成所述自爬升系统;
[0040]在所述自爬升系统上安装起重系统;
[0041]所述起重动力系统跟随所述起重系统的安装同时配置。
[0042]更进一步地,所述起重系统包括爬架、起重主梁、起重天车和前支腿,所述起重系统的安装过程包括:
[0043]在所述自爬升系统上栓接爬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塔单侧爬升式提升模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自爬升系统、附着在所述自爬升系统上的起重系统,以及安装在所述起重系统上的起重动力系统;其中,所述自爬升系统,包括预埋在构筑物表面其中一侧的锚固座、附着在所述锚固座上的轨道,以及反钩在所述轨道上的爬升组件;所述起重系统附着在所述爬升组件上,并向所述自爬升系统的固定面的对侧延伸出起重臂;所述起重动力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起重臂上执行起重和平移工序的动力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的两端与所述锚固座附着,相邻的两个所述轨道首尾相接附着在同一个所述锚固座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爬升系统包括至少3根所述轨道和2组所述爬升组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与锚固座连接的一面定义为背面,所述轨道的两个侧面沿其纵长方向设有反钩槽,所述爬升组件设有与所述反钩槽间隙配合的反钩部,所述反钩部包括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反钩槽的横截面形状相近的滑块,以及连接滑块的端部与所述爬升组件主体的连接臂;所述爬升组件与所述轨道之间通过销接固定;所述爬升组件包括爬架顶升座、通过顶升油缸(2134)连接在所述爬架顶升座下方的油缸座以及设置在所述油缸座下方的爬架导向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架顶升座的其中一个连接臂设有单销轴液压插拔销机构,对应地,爬架顶升座的一个连接臂开设有一个插拔销孔;所述油缸座的其中一个连接臂设有双销轴液压插拔销机构,对应地,油缸座的一个连接臂开设有两个插拔销孔,油缸座上同一连接臂的两个插拔销孔的间距与轨道的插拔销孔的间距适配;所述爬架导向座的一个连接臂开设有一个插拔销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升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销孔的间距为300~400mm。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冠楠柴伟肖旭肖向荣郭剑飞周罡赵富立刘炜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