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内营养治疗营养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699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0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肠内营养治疗营养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营养袋;导管,导管一端连接营养袋下端,导管上设有滴壶和流量控制器;三通管,三通管包括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第三通路,第一通路设有第一旋塞阀,第一通路端部设有第一开口,第二通路设有第二旋塞阀,第二通路端部设有第二开口,第三通路设有第三旋塞阀,第三通路端部设有第三开口,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设有相同的连接部,第一开口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导管另一端,第二开口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胃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肠内营养治疗营养袋的三通管上预设第三开口,可避免反复装卸导管,简化操作,管路开口连接可靠性高。口连接可靠性高。口连接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肠内营养治疗营养袋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肠内营养治疗营养袋。

技术介绍

[0002]合理饮食营养可提高患者机体抗病、抗手术能力,减少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肠内营养对患者康复意义重大。肠内营养是将鼻饲管经一侧鼻腔、口腔或胃肠造瘘口等插入胃或肠道内,从管内滴入要素饮食或流质饮食,以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蛋白质与热量的临床治疗方法。
[0003]现临床治疗中使用的肠内营养袋与胃管通过营养管连接,医务人员定时给患者抽吸胃液,测量胃内残余胃量时需断开营养管与胃管连接,需要反复连接接管,不便于操作,同时营养管与胃管连接不紧密,营养管与胃管连接处容易移位、脱出,影响营养液的正常输入和营养管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三通管上预设第三开口,可避免反复装卸导管,简化操作,管路开口连接可靠性高的肠内营养治疗营养袋。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肠内营养治疗营养袋,包括营养袋;导管,所述导管一端连接所述营养袋下端,所述导管上设有滴壶和流量控制器;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第三通路,所述第一通路设有第一旋塞阀,所述第一通路端部设有第一开口,第二通路设有第二旋塞阀,所述第二通路端部设有第二开口,第三通路设有第三旋塞阀,所述第三通路端部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设有相同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开口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管另一端,所述第二开口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胃管。r/>[0006]进一步,所述连接部包括与其所在通路同轴线设置的内管和密封圈,其中:
[0007]所述内管包括设于开口端的由开口端向远离开口端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台阶;沿所述内管轴向的圆柱段,所述圆柱段第一端连接锥形台阶远离开口端,所述圆柱段第二端连接其所在通路,所述圆柱段直径a小于所述锥形台阶远离开口端直径d和其所在通路直径;
[0008]所述密封圈套设且固定于所述圆柱段上,所述密封圈外侧壁设有数道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凸环,所述凸环外径b大于所述锥形台阶远离开口端直径d,所述凸环与所述密封圈一体制成。
[0009]进一步,所述圆柱段第二端设有由开口端向远离开口端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远离开口端直径D大于所述台阶远离开口端直径d。
[0010]进一步,所述密封圈由硅橡胶制成。
[0011]进一步,所述连接部为内螺纹或外螺纹。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第三通路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第三通路之间夹角为120度。
[0013]进一步,所述营养袋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刻度线。
[0014]进一步,所述第三开口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第一营养袋。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三开口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水袋。
[0016]进一步,所述第三开口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注射器。
[0017]本技术下端设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三条通路上分别设有可控制对应通路通断的旋塞阀,在不需进行肠内营养时,使本技术的导管不从三通管移除,也可打开第二旋塞阀、第三旋塞阀,通过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完成输入其他营养液、输入饮用水、抽吸胃液等操作,当然,本技术也可将三个旋塞阀同时打开,通过第一通路和第三通路同时向胃管输入营养液及饮用水,避免将导管反复装卸于三通管,简化了治疗操作。导管上设有流量控制器,便于调节营养液体流速;导管上设有滴壶,便于观察营养液体流速。连接部可采用内管和密封圈,使三通管与配合使用的管路之间连接牢固且密封性强,也可采用内螺纹或外螺纹,使三通管与配合使用的管路之间实现螺纹连接,连接牢固且便于装卸。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肠内营养治疗营养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二通路上连接部放大的剖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肠内营养治疗营养袋安装第一营养袋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营养袋;2、导管;3、滴壶;4、流量控制器;5、三通管;51、第一通路;52、第二通路;53、第三通路;54、第一旋塞阀;55、第一开口;56、第二旋塞阀;57、第二开口;58、第三旋塞阀;59、第三开口;6、连接部;61、内管;62、密封圈;63、台阶;64、圆柱段;65、凸环;66、密封环;7、刻度线;8、挂钩;9、第一营养袋。
[0022]图中a为圆柱段直径,b为凸环外径,d为锥形台阶远离开口端直径,D为密封环远离开口端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4]实施例一:一种肠内营养治疗营养袋1,如图1所示,包括营养袋1;导管2,所述导管2一端连接所述营养袋1下端,所述导管2上设有滴壶3和流量控制器4;三通管5,所述三通管5包括第一通路51、第二通路52和第三通路53,所述第一通路51设有第一旋塞阀54,所述第一通路51端部设有第一开口55,第二通路52设有第二旋塞阀56,所述第二通路52端部设有第二开口57,第三通路53设有第三旋塞阀58,所述第三通路53端部设有第三开口59,所述第一开口55、第二开口57和第三开口59设有相同的连接部6,所述第一开口55通过连接部6固定连接所述导管2另一端,所述第二开口57通过连接部6固定连接胃管。
[0025]营养袋1通过导管2连接三通管5,打开第一旋塞阀54和第二旋塞阀56,可为患者输入营养液体,三通管5上设有预设的第三开口59,便于在不移除营养袋1导管2时,通过调整三通管5通路的开闭,可为患者进行其他治疗操作,避免将导管2反复装卸于三通管5,简化
了医务人员的操作步骤。导管2上设有流量控制器4,便于调节营养液体流速;导管2上设有滴壶3,便于观察营养液体流速。
[0026]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部6包括与其所在通路同轴线设置的内管61和密封圈62,其中所述内管61包括设于开口端的由开口端向远离开口端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台阶63,锥形台阶63具有导向作用,便于开口端插入配合使用的管路开口,且可阻止开口端的逆向运动,提高了连接部6与配合使用管路开口连接的牢固性;圆柱段64,所述圆柱段64第一端连接锥形台阶63远离开口端,所述圆柱段64第二端连接其所在通路,所述圆柱段64直径a小于所述锥形台阶63远离开口端直径d和其所在通路直径;所述密封圈62套设且固定于所述圆柱段64上,所述密封圈62外侧壁设有数道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凸环65,所述凸环65外径b大于所述锥形台阶63远离开口端直径d,所述凸环65与所述密封圈62一体制成,数道凸环65增大了密封圈62与配合使用管路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二开口57通过密封圈62卡接胃管,第三开口59通过密封圈62卡接所需管路,连接牢固且密封性强,避免第二通路52和胃管间连接的移位、脱出进而影响肠内营养的持续输入。
[0027]进一步,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肠内营养治疗营养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营养袋;导管,所述导管一端连接所述营养袋下端,所述导管上设有滴壶和流量控制器;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第三通路,所述第一通路设有第一旋塞阀,所述第一通路端部设有第一开口,第二通路设有第二旋塞阀,所述第二通路端部设有第二开口,第三通路设有第三旋塞阀,所述第三通路端部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设有相同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开口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导管另一端,所述第二开口通过连接部固定连接胃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内营养治疗营养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与其所在通路同轴线设置的内管和密封圈,其中:所述内管包括设于开口端的由开口端向远离开口端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台阶;沿所述内管轴向的圆柱段,所述圆柱段第一端连接锥形台阶远离开口端,所述圆柱段第二端连接其所在通路,所述圆柱段直径a小于所述锥形台阶远离开口端直径d和其所在通路直径;所述密封圈套设且固定于所述圆柱段上,所述密封圈外侧壁设有数道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凸环,所述凸环外径b大于所述锥形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连莲高彤彤王娟胡新春沙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