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土壤异位复合修复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6902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0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土壤异位复合修复反应器,包括支撑架,其上安装有止推滚轮;筒体,由内筒和外筒组成,内筒前端开设有进料口,该进料口与螺旋进料机相连,内筒后端为出料口;外筒外壁套设有胎环,外筒通过胎环架设在支撑架上的止推滚轮上;用于给内筒筒壁加热的加热装置;支架,穿过内筒内部,安装在位于筒体前后两端的第二支撑架之间,用于固定喷淋管或紫外线灯;喷淋管进口端通过计量泵与贮药箱相连;托料斗,安装在第三支撑架上,用于收集修复后的土壤;电机,通过传动装置与筒体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通过光/热催化氧化、固化稳定、化学抑制及淋洗技术来修复污染土壤。该种复合修复的方式能够降低修复难度,减少修复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土壤异位复合修复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土壤修复反应器,具体是一种多功能土壤异位复合修复反应器,属于土壤修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污染关系到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及人们的健康。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过度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使得我国环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污染物排放量一直是高居不下,而土壤作为吸纳污染物的主要载体,其整体质量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我国土壤污染最严重的就是重金属污染,其次是有机污染。可以说,当前我国的土壤污染比水污染、空气污染的形势更为严峻。
[0003]由于土壤污染本身的特点,其治理、修复更加困难:一是土壤污染的隐蔽性较强,人体感官通常无法直接感知土壤污染,需要借助于仪器设备采样检测才能了解污染程度。二是土壤污染通常具有滞后性,污染物进入土壤之后,一般有一定的沉积周期,其污染的效果不会立刻显现出来,通常需要 5 ~ 10年才能看出其污染的效果。三是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几乎很难分解,长期的积累会加速污染程度。
[0004]目前,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一般是通过化学、物理和生物等手段,以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的形式,降低土壤中污染浓度,或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污染物,其中,物理修复技术包括热脱附技术、土壤蒸汽浸提技术、微波加热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包括固化技术、淋洗技术、化学氧化—还原技术、光催化降解技术、电动力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但是单一的修复手段修复时间比较长,修复效果不好,且修复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试剂和能源,不利于能源的节约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甚至会出现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土壤异位复合修复反应器,能够通过光/热催化氧化、固化稳定、化学抑制、淋洗等技术来降解土壤污染物,以满足对不同土壤污染的修复,减少二次污染,省时高效,易于操作。
[0006]本技术一种多功能土壤异位复合修复反应器,包括
[0007]支撑架,其上安装有止推滚轮;
[0008]筒体,由内筒和外筒组成,内筒前端开设有进料口,该进料口与螺旋进料机相连,内筒后端为出料口;外筒外壁套设有胎环,外筒通过胎环架设在支撑架上的止推滚轮上;
[0009]加热装置,安装在筒体上,用于给内筒筒壁加热;
[0010]支架,穿过内筒内部,安装在位于筒体前后两端的第二支撑架之间,用于固定喷淋管或紫外线灯;喷淋管进口端通过计量泵与贮药箱相连,计量泵和贮药箱设置在筒体外部;
[0011]托料斗,安装在第三支撑架上,位于筒体出料口下方,用于收集修复后的土壤;
[0012]电机,通过传动装置与筒体相连。
[0013]进一步,加热装置包括导线、导电环和固定电刷,内筒和外筒之间为空心结构,导线缠绕在内筒外壁,两端分别与导电环电连接,导电环与固定电刷相触碰,导电环和固定电刷均安装在外筒的前后端。
[0014]优选地,内筒为圆台状,进料口开设在内筒小直径端。
[0015]驱动装置为电机,安装在筒体前端,传动装置包括大齿轮和小齿轮,大齿轮安装在外筒外壁,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小齿轮中心通过电机输出轴与电机相连。
[0016]进一步,内筒内壁设有凸起的螺旋纹。
[0017]进一步,内筒内壁喷涂疏水漆。
[0018]优选地,喷淋管为孔径不同、喷孔密度分布不同、长短不同的多个系列的喷淋管,紫外灯管为波长、亮度可调的不同长度的灯管。
[0019]优选地,托料斗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30
°

[0020]进一步,还包括基座,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电机均安装在基座上。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2]1)本技术采用卧式双筒的形式,外层圆柱筒便于大齿轮的安装、传动及止推滚轮的支撑;内层圆台型筒即内筒,使土壤有向前推进的动力,便于传送;内筒内壁设有凸起的螺旋纹,对筒体内的土壤起到一定的搅动和导流作用,同时有利于土壤与药剂的充分混合;另外,内筒内壁采用耐高温疏水漆喷涂,有效地防止了土壤因含水率过高而粘附在桶壁上,减小了土壤与筒壁之间的摩擦系数,使土壤更易向筒体出料口方向推进;内外双筒的设计既实现了反应器的功用,又减轻了整个反应器的重量,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0023]2)本技术加热装置采用涡流原理加热,在内筒外缠绕导线,形成电磁线圈,耗电的95%转化为工作热能,传热效率高;只加热内筒筒壁,减少了不必要的热量损失,消除了加热的惯性现象,升温降温迅速高效,加热无死角,使整体内筒加热均匀,且电磁线圈保持凉爽,延长了电磁线圈的用寿命长。
[0024]3)本技术的进出料口都是敞开式,便于机械控制,同时消除了间歇出料的时间消耗,使得设备可连续运作,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0025]4)本技术配有孔径不同、孔密度分布不同、长短不同的多个系列的喷淋管,紫外灯管为可调节波长、亮度的不同长度的灯管,以适应多种工艺的需求,喷淋管和紫外灯管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0026]5)本技术实现了通过光/热催化氧化、固化稳定、化学抑制及淋洗技术来修复污染土壤。实际应用时,使用者可根据污染土壤的修复工艺需求进行不同技术的组合使用,相比单一的修复技术,该种复合修复的方式在修复效果方面具有显著提高,在修复过程中使各部分条件达到最优,大大降低了修复难度,减少了修复成本。另外,本技术在修复处理工艺较为复杂、需在反应器中停留较长的土壤时,可以采用多个反应器串联的方式,前一个反应器的出料口与后一个反应器的进料口相连,在不改变筒体长度的情况下同时满足各种修复土壤所需的处理工艺的要求,简单高效。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剖面图;
[0029]图3为图2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传动装置中大齿轮和小齿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托料斗安装位置示意图。
[0032]图中:1-螺旋进料机;2-支撑架,3-筒体进料口;4-第二支撑架;5-固定电刷;6-大齿轮;7-胎环;8-筒体;10-托料斗;11-基座;12-止推滚轮;13-导线;14-外筒;15-内筒;16-螺旋纹;17-喷淋管;18-导电环;19-第三支撑架,20-小齿轮;21-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4]如图所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土壤异位复合修复反应器,包括筒体8,螺旋进料机1,托料斗10,支架,加热装置,基座11,以及安装在基座11上的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4、第三支撑架19和电机21。
[0035]支撑架2,设有两个,用于将筒体8支撑在基座11上,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土壤异位复合修复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其上安装有止推滚轮;筒体,由内筒和外筒组成,内筒前端开设有进料口,该进料口与螺旋进料机相连,内筒后端为出料口;外筒外壁套设有胎环,外筒通过胎环架设在支撑架上的止推滚轮上;加热装置,安装在筒体上,用于给内筒筒壁加热;支架,穿过内筒内部,安装在位于筒体前后两端的第二支撑架之间,用于固定喷淋管或紫外线灯;喷淋管进口端通过计量泵与贮药箱相连;托料斗,安装在第三支撑架上,位于筒体出料口下方,用于收集修复后的土壤;驱动装置,通过传动装置与筒体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土壤异位复合修复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包括导线、导电环和固定电刷,内筒和外筒之间为空心结构,导线缠绕在内筒外壁,两端分别与导电环电连接,导电环与固定电刷相触碰,导电环和固定电刷均安装在外筒的前后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土壤异位复合修复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内筒为圆台状,进料口开设在内筒小直径端。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多松汤研于文逸王玉洁曾德华张智昱鞠天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