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立基础不均匀沉降自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6789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独立基础不均匀沉降自调节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2个以上;还包括:护筒,所述护筒与本体数量相同,每个护筒下底面都位于同一个水平面,护筒上部开有滑孔,滑孔与本体下端相匹配,本体通过滑孔上下滑动连接在护筒上;膨胀岩,所述膨胀岩设置在滑孔内,膨胀岩位于滑孔底部与本体下端面之间;第一导水孔,所述第一导水孔开设在护筒侧壁;第二导水孔,所述第二导水孔开设在本体上,第二导水孔上端开设在本体侧壁;平衡水管,平衡水管两端分别连通两个不同护筒上的第一导水孔。以解决现有技术选用浅基础时单靠增加基础梁刚度的方法来抵抗独基的不均匀沉降将会明显增加成本的问题。会明显增加成本的问题。会明显增加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独立基础不均匀沉降自调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独立基础
,尤其涉及一种独立基础不均匀沉降自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独立基础需要先开挖地面开出基础坑基,坑基处理后,再在坑基内做条基作为墙体基础,这种做法往往工序较多且土方量大,导致时间及资金成本较高,因此在地基承载力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如果选用浅基础,并且解决基础的不均匀沉降的问题,那么造价会更低(相对于桩基、筏板基础以及十字交叉基础等)的柱下独基或条基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我们知道,如果单靠增加基础梁刚度的方法来抵抗独基的不均匀沉降将会明显增加成本,这种方法也往往得不偿失,故而寻找一种代价较低的调整不均匀沉降的方法很有实际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独立基础不均匀沉降自调节结构。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独立基础不均匀沉降自调节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2个以上;还包括:
[0005]护筒,所述护筒与本体数量相同,每个护筒下底面都位于同一个水平面,护筒上部开有滑孔,滑孔与本体下端相匹配,本体通过滑孔上下滑动连接在护筒上;
[0006]膨胀岩,所述膨胀岩设置在滑孔内,膨胀岩位于滑孔底部与本体下端面之间;
[0007]第一导水孔,所述第一导水孔开设在护筒侧壁;
[0008]第二导水孔,所述第二导水孔开设在本体上,第二导水孔上端开设在本体侧壁,膨胀岩未膨胀时第二导水孔上端与第一导水孔连通,膨胀岩膨胀后第二导水孔上端与第一导水孔不连通,第二导水孔下端开设在本体下端面,第二导水孔的最高点高度大于第一导水孔位于护筒外侧的端部;
[0009]平衡水管,所述平衡水管为硬直管,平衡水管内装满了水,平衡水管两端分别连通两个不同护筒上的第一导水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表面和护筒表面涂有一层防水薄膜。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
[0012]第一垫层,第一垫层设置在膨胀岩与本体下端面之间,第一垫层为素砼材质,第一垫层上开有第三导水孔,第三导水孔上端与第二导水孔下端连通,第三导水孔下端开设在第一垫层下端面。
[0013]进一步地,所述膨胀岩为柱形,膨胀岩包括1根以上,膨胀岩之间留有空隙,膨胀岩上端面与第一垫层下表面接触,膨胀岩下端面与滑孔底面接触。
[0014]进一步地,所述空隙中填充海绵。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
[0016]第二垫层,所述第二垫层固定连接在护筒的下底面。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
[0018]挡板,所述挡板固定连接在本体侧部,膨胀岩未膨胀时挡板下表面高于护筒上表面,挡板在护筒上表面的投影将本体与滑孔接触的边缘覆盖。
[0019]进一步地,还包括:
[0020]遮板,所述遮板固定连接在挡板上,遮板与挡板围成一个形状与护筒相匹配槽,槽的深度大于膨胀岩吸水后竖直方向伸长的最大长度。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
[0022]1)本技术通过平衡管检测护筒的沉降,当其中一个护筒发生沉降或沉降更大时,平衡管会发生倾斜,如果倾斜角度使得平衡管内的水高于发生沉降的护筒的第二导水孔和第一导水孔的最高点,平衡管内的水将会沿着第一导水孔和第二导水孔进入滑孔与膨胀岩接触,膨胀岩遇水发生膨胀使得本体被抬升,从而补偿护筒的沉降,使得基础上的支撑柱高度不变,从而达到独立基础不均匀沉降自调节的效果,本技术具有基础沉降自调节的优点,从而可将本技术应用到浅基础中以降低成本;
[0023]2)本技术将本体表面和护筒表面涂一层防水薄膜,避免外部渗水接触膨胀岩,导致基础未沉降时膨胀岩就发生膨胀,使基础不可用;
[0024]3)本技术通过第一垫层吸收由上部渗入的水,减少上部渗入的水与膨胀岩直接接触的量,从而避免由于下雨等情况导致膨胀岩膨胀;
[0025]4)本技术将膨胀岩设为柱形,膨胀岩包括1根以上,膨胀岩之间留有空隙,使得滑孔对膨胀岩横向膨胀留有缓冲空间,避免膨胀岩横向膨胀挤压护筒内壁使护筒开裂;
[0026]5)本技术通过在空隙中填充海绵,一是使得膨胀岩在滑孔中位置被固定,二是海绵具有含水特性,水先被海绵吸收,然后膨胀岩侧壁由于与海绵接触,海绵可均匀的浸润膨胀岩侧壁,使得膨胀岩与水的接触面积更大,膨胀得更加均匀,不会因为有的部位膨胀得快而有的部位膨胀得慢而碎裂;
[0027]6)本技术第二垫层固定连接在护筒的下底面,使得护筒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避免护筒直接与地面接触由于接触面积过小导致对地面的压强过大,使护筒发生沉降,本技术使得沉降更加困难;
[0028]7)本技术通过挡板阻挡雨水从本体与滑孔的缝隙中进入滑孔,避免膨胀岩接触雨水发生膨胀;
[0029]8)本技术通过遮板阻挡雨水从侧部掉落到本体与滑孔的缝隙中,进一步保护膨胀岩,避免膨胀岩接触雨水发生膨胀。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实例1的前视图;
[0031]图2为图1中E-E剖面线的剖视图;
[0032]图3为本技术实施实例1的俯视图;
[0033]图4为图3中A-A剖面线的剖视图;
[0034]图5为本技术实施实例1的立体视图;
[0035]图6为本技术实施实例1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
[0037]实施例1:参考图1至图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独立基础不均匀沉降自调节结构,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2个以上;还包括:护筒3,所述护筒3与本体1数量相同,每个护筒3下底面都位于同一个水平面,护筒3上部开有滑孔301,滑孔301与本体1下端相匹配,本体1通过滑孔301上下滑动连接在护筒3上;膨胀岩4,所述膨胀岩4设置在滑孔301内,膨胀岩4位于滑孔301底部与本体1下端面之间;第一导水孔302,所述第一导水孔302开设在护筒3侧壁;第二导水孔102,所述第二导水孔102开设在本体1上,第二导水孔102上端开设在本体1侧壁,膨胀岩4未膨胀时第二导水孔102上端与第一导水孔302连通,膨胀岩4膨胀后第二导水孔102上端与第一导水孔302不连通,第二导水孔102下端开设在本体1下端面,第二导水孔102的最高点高度大于第一导水孔302位于护筒3外侧的端部;平衡水管8,所述平衡水管8为硬直管,平衡水管8内装满了水,平衡水管8两端分别连通两个不同护筒3上的第一导水孔302。
[0038]使用时,通过平衡管检测护筒3的沉降,当其中一个护筒3发生沉降或沉降更大时,平衡管会发生倾斜,如果倾斜角度使得平衡管内的水高于发生沉降的护筒3的第二导水孔102和第一导水孔302的最高点,平衡管内的水将会沿着第一导水孔302和第二导水孔102进入滑孔301与膨胀岩4接触,膨胀岩4遇水发生膨胀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独立基础不均匀沉降自调节结构,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2个以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护筒(3),所述护筒(3)与本体(1)数量相同,每个护筒(3)下底面都位于同一个水平面,护筒(3)上部开有滑孔(301),滑孔(301)与本体(1)下端相匹配,本体(1)通过滑孔(301)上下滑动连接在护筒(3)上;膨胀岩(4),所述膨胀岩(4)设置在滑孔(301)内,膨胀岩(4)位于滑孔(301)底部与本体(1)下端面之间;第一导水孔(302),所述第一导水孔(302)开设在护筒(3)侧壁;第二导水孔(102),所述第二导水孔(102)开设在本体(1)上,第二导水孔(102)上端开设在本体(1)侧壁,膨胀岩(4)未膨胀时第二导水孔(102)上端与第一导水孔(302)连通,膨胀岩(4)膨胀后第二导水孔(102)上端与第一导水孔(302)不连通,第二导水孔(102)下端开设在本体(1)下端面,第二导水孔(102)的最高点高度大于第一导水孔(302)位于护筒(3)外侧的端部;平衡水管(8),所述平衡水管(8)为硬直管,平衡水管(8)内装满了水,平衡水管(8)两端分别连通两个不同护筒(3)上的第一导水孔(3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基础不均匀沉降自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表面和护筒(3)表面涂有一层防水薄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基础不均匀沉降自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垫层(6),第一垫层(6)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俊虎张凡高原李念斌陈默然易金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