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6747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模块包含有一液晶显示面板、一背光模块与一外框。该液晶显示面板包含有一基底以及一固定于该基底之上的第一偏光板,而该背光模块则包含有一导光板、一光源产生器、一反射片、一下扩散片、至少一棱镜片、一上扩散片、一第二偏光板以及一外壳。(*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模块(liquid crystal displaymodule,LCD module),尤其是一种包含有兼具扩散片功能的偏光板的液晶显示模块。
技术介绍
背光模块是液晶显示器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目前已普遍应用于数字相机、数字个人助理(PDA)、卫星导航系统、计算机监视器以及平面电视等产品中。一般而言,背光模块均设于一显示面板(display panel)的下方,并具有一光源以及至少一扩散片(diffuser),以将均匀分散的光线传输至该显示面板,再通过控制显示面板上的像素电极来形成适当的影像。其中,根据光源所在位置,背光模块可划分成光源产生自显示面板正下方的直射式(direct illuminance)背光模块和光源来自显示面板侧边附近的侧光式(edge light)背光模块。而由于直射式背光模块系将光源产生器设于显示面板的正下方,因此可应用于较高亮度需求或较大尺寸的显示面板,例如计算机监视器以及平面电视机等。请参考图1,图1为公知的一种液晶显示模块1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模块10包含有一液晶显示面板(LCD panel)11与一背光模块(back light unit,BLU)21,而液晶显示面板11与背光模块21则利用一外框(bezel,未显示)加以组装。请参考图2,图2为图1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1的放大示意图。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1包含一具有上表面12a与下表面12b的基底12;一粘贴于基底12的上表面12a上的第一偏光板(first polarizer)14;多个卷带式封装体(tape carrierpackage,TCP)16,它们分别具有多个与基底12相结合的信号输出端(未显示)以及多个信号输入端(未显示);一包含有电路并与卷带式封装体16的信号输入端相结合的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18;以及一通过贴附制程(adhesion process)并利用粘胶层(未显示)而贴附于基底12的下表面12b上的第二偏光板(second polarizer,未显示)。请参考图3,图3为图1中的背光模块21的分解图。如图3所示,背光模块21包含一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LGP)22、一光源产生器(light source generator)24、一反射片(reflector)26、一下扩散片(lower diffuser)28、至少一棱镜片(prism sheet)30、一上扩散片(upper diffuser)32与一外壳(P-chassis,未显示)。光源产生器24设在导光板22的一侧边缘上,用来提供一光源,而反射片26则设在导光板22的下方,用以将该光源反射至导光板22。该光源可经由导光板22散射(scatter)至下扩散片28、棱镜片30、上扩散片32并经一以粘胶层(未显示)粘贴的第二偏光板(未显示)偏极化,而偏极化的光源将通过图1与图2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1。下扩散片28、棱镜片30与上扩散片32按顺序堆叠于导光板32之上,而该外壳则设于反射片26下方并包覆反射片26的周围。然而,由于该第二偏光板的粘胶层本身会吸收或折射由光源产生器24所产生的光源,因此会使得液晶显示模块10的显示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之外,由于在进行该贴附制程以利用粘胶层36而将第二偏光板34贴附于基底12的下表面12b时,经常会发生足以对液晶显示模块10的品质造成负面影响的溢胶(glueextrusion)的现象,因此往往导致制程不良,进而提高制造成本,间接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模块,以改善上述公知液晶显示模块的制程良率下滑与显示效果不佳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中,该液晶显示模块包含有一液晶显示面板、一背光模块以及一用以组装该液晶显示面板与该背光模块的外框。该液晶显示面板包含有一基底(substrate)与一固定于该基底上的第一偏光板,而该背光模块则包含有一导光板、一设于该导光板的一侧边缘上的光源产生器、一设于该导光板下方的反射片、一设于该导光板上方的下扩散片、至少一设于该下扩散片表面的棱镜片、一设于该棱镜片上方的上扩散片、一设于该上扩散片上的第二偏光板以及一设于该反射片下方并包覆该反射片周围的外壳。其中该光源产生器用来提供一光源,而该第二偏光板则包含有至少一粗糙上表面(upper rough surface)。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模块中的该背光模块利用该第二偏光板的粗糙表面来防止因静电吸引(ESD attraction)所造成该液晶显示模块的颜色不均(mura)的不良现象,并可避免于制造公知液晶显示模块的过程中所经常发生的溢胶现象,因而得以确保制程品质与良率。除此之外,当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偏光板也包含有一下粗糙表面(lower rough surface)时,该下粗糙表面更可直接取代该上扩散片,进而将该上扩散片予以省略,而达到制程简化与降低成本的双重效果,进而提升产品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一公知液晶显示模块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1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背光模块21的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模块的示意5至图7为形成图4中的液晶显示面板41的方法示意图。图8为图4中的背光模块51的分解图。图9为图4中的背光模块51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4,图4为本专利技术液晶显示模块40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液晶显示模块40包含有一液晶显示面板41与一背光模块51,而液晶显示面板41与背光模块51则利用一外框(未显示)加以组装。请参考图5至图7,图5至图7为形成图4中的液晶显示面板41的方法示意图。如图5所示,液晶显示面板41包含一具有上表面42a与下表面42b的基底42。首先利用一贴附制程,将一包含有粘胶(adhesion glue)的第一偏光板44固定于基底42的上表面42a之上。接着如图6所示,进行一卷带式封装结合(tape carrier packaging bonding,TCP bonding)制程,将多个卷带式封装体46的信号输出端与基底42相结合。最后如图7所示,进行一印刷电路板结合(printed circuit board bonding,PCB bonding)制程,以将一包含有电路的印刷电路板48连接于卷带式封装体46的信号输入端。请参考图8与图9,图8为图4中的背光模块51的分解图,图9则为图4中的背光模块51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背光模块51包含有一导光板52、一光源产生器54(未显示于图9中)、一反射片56、一下扩散片58、至少一棱镜片60、一上扩散片62、一第二偏光板64与一外壳66(未显示于图8中)。光源产生器54设在导光板52的一侧边缘上,用来提供一光源,而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光源产生器54也可设于导光板52的下方。反射片56设在导光板52的下方,用以将该光源反射至导光板52。该光源可经由导光板52散射至下扩散片58、棱镜片60、上扩散片62与第二偏光板64,经第二偏光板64偏极化后,通过图4至图7中的液晶显示面板41。下扩散片58、棱镜片60、上扩散片62与第二偏光板64按顺序堆叠于导光板52之上,而外壳66则设于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模块,包括:    一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包含有:    一基底,该基底包含有一上表面与一下表面;以及    一第一偏光板,其固定于该基底的上表面之上;    一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包含有:    一导光板;    一光源产生器,其用来提供一光源;    一反射片,其设于该导光板的下方;    一下扩散片,其设于该导光板之上;    至少一棱镜片,其设于该下扩散片表面;    一上扩散片,其设于该棱镜片之上;    一第二偏光板,其设于该上扩散片之上,该第二偏光板包含有至少一粗糙的表面;以及    一外壳,其设于该反射片下方并包覆该反射片周围;以及    一外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信道
申请(专利权)人:广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