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6534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13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和包覆于绝缘本体的遮罩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基座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连接部及接脚;所述接触部排列呈两排状,且分别排列在舌板两个相对表面,所述连接部和接脚均排列成一排,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包覆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绝缘部和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包覆第一绝缘部的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的介电常数与所述第二绝缘部的介电常数不同。如此设置,满足电连接器高频要求。满足电连接器高频要求。满足电连接器高频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技术专利第CN202094446U号揭示了一种汇集有USB 3.0和HDMI两种规格的连接器。然而,HDMI版本规格已发展至HDMI 2.1版本,而USB版本随着发展,其USB 3.1版本规格也已经成为目前显示设备中的常用版本。而汇集上述两种版本规格的连接器对高频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造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高频效果较佳。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和包覆于绝缘本体的遮罩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基座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连接部及接脚;所述接触部排列呈两排状,且分别排列在舌板两个相对表面,所述连接部和接脚均排列成一排,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包覆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绝缘部和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包覆第一绝缘部的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的介电常数与所述第二绝缘部的介电常数不同。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不同介电常数的第一、第二绝缘本体改善电连接器的高频效果。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09]图2为图1所示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0]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0011]图4为图3所示进一步的分解图;
[0012]图5为图4所示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0013]图6为图4所示端子排的立体图;
[0014]图7为为图6所示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5]图8为图6所示端子排的俯视图;
[0016]图9为图1所示沿虚线A-A的剖视图;及
[0017]图10为图1所示沿虚线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图1至图10所示,为本技术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
于绝缘本体1的导电端子2和包覆于绝缘本体1的遮罩外壳3。绝缘本体1包括基座11及自基座11向前延伸的舌板12。导电端子2包括接触部21、连接部22及接脚23。接触部21排列呈两排状,且分别排列在舌板12两个相对表面。连接部22和接脚23均排列成一排。绝缘本体1包括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包覆导电端子2的第一绝缘部13和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包覆第一绝缘部13的第二绝缘部14,第一绝缘部13的介电常数与第二绝缘部14的介电常数不同。第二绝缘本体14包覆接触部21形成舌板12外层且第二绝缘本体14末端包覆第一绝缘本体13基部11前端。如此设置,改善电连接器的高频效果,使之同时满足HDMI 2.1版本与USB 3.1版本的传输要求并可向下兼容低版本传输要求。
[0019]参图6至图8,一排接脚23中,每一接脚23间距相等且宽度也相同。连接部22包括第一连接部221、第二连接部222和第三连接部223。第一连接部221的宽度与其对应的接脚23的宽度相同。第二连接部222以其对应的接脚23为中心进行单侧加宽而形成。第三连接部223以其对应的接脚23为中心沿其两侧加宽而形成。第一、第二、第三连接部221、222、223的宽度均小于各自对应的接触部21的宽度。连接部22还包括位于一排连接部22最外侧的一个第四连接部224,第四连接部224的宽度大于与其对应的接触部21的宽度。接触部21包括宽度依次增大的第一接触部211、第二接触部212和第三接触部213,第一、第二接触部211、212宽度之差小于第二、第三接触部宽度212、213之差。导电端子2包括第一接地端子24和第二接地端子25,第一接地端子24接触部的宽度大于第二接地端子25接触部的宽度。第一、第二接地端子24、25接触部的宽度相差不超过0.1毫米。基部11设有向下贯穿绝缘本体1底面的凹槽111,一排连接部22局部暴露于凹槽111。导电端子2的数量为44个,两排接触部21交错排列,且每排接触部21的数量为22个。
[0020]参图4及图5,遮罩外壳3包括顶壁31、底壁32及连接顶壁31和底壁32的两个侧壁33,以环绕舌板14形成对接腔。底壁32两端与侧壁33通过倾斜边连接而形成倒角34。绝缘本体1在基部11设有向前贯通的抵持槽15,顶壁31和底壁32设有与抵持槽15配合的抵持部35。顶壁31设有两个抵持部35,底壁32设有一个。
[0021]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即凡是依本技术权利要求书及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和包覆于绝缘本体的遮罩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基座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连接部及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排列呈两排状,且分别排列在舌板两个相对表面,所述连接部和接脚均排列成一排,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包覆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绝缘部和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包覆第一绝缘部的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的介电常数与所述第二绝缘部的介电常数不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罩外壳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和底壁的两个侧壁,所述底壁两端与侧壁通过倾斜边连接而形成倒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与其对应的接脚的宽度相同,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其对应的所述接脚为中心进行单侧加宽而形成,所述第三连接部以其对应的接脚为中心沿其两侧加宽而形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束方华卜学武陈志坚丁林通孙郅东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