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预制式控制点预埋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6419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预制式控制点预埋件,包括预埋件基柱、垂直于所述基柱设置的加强肋、焊接在所述基柱顶端的限位台、垂直设置在所述限位台上的定位柱;所述加强肋有多组,沿所述基柱外侧依次由上而下等间距设置,每组加强肋有多个,均沿所述基柱周长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限位台包括圆环形侧板、圆形顶板;所述定位柱垂直焊接在所述限位台的圆环形顶板正中心位置,并在定位柱顶端刻十字型定位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所需材料易于获得,采用焊接连接,加工制造难度小,而且基柱尺寸长,还增设加强肋,在避免因预埋件长度不够导致的埋置深度不合理的同时保证了与混凝土结合时能够提供较多的接触面积,结合力增强,定位槽的设置保证了后期准确寻找定位点。的设置保证了后期准确寻找定位点。的设置保证了后期准确寻找定位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预制式控制点预埋件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测量辅助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预制式控制点预埋件。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大多建筑施工都是采取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在进行建筑物施工时,前期都会预先设置预埋件便于后期进行工程测量和进行施工定位,但是实际操作中由于混凝土浇筑在钢筋上并完全包覆,钢筋混凝土施工安装预埋件固定时无法观测钢筋位置,因此常受到钢筋阻碍无法准确定位导致预埋位置出现偏差,需要重新施工,假如出现偏差过大的情况,只能通过锤击、木档顶进等方式进行调节,不但调整效果甚微还容易损伤预埋件的强度,从而影响后期建筑施工进度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在混凝土施工以及工程测量时便于观测到定位点、同时还能保证预埋长度以及预埋深度都符合实际作业要求、在混凝土施工作业过程能保证混凝土与预埋件牢固结合的预埋件。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预制式控制点预埋件,包括预埋件基柱、垂直于所述基柱设置的加强肋、焊接在所述基柱顶端的限位台、垂直设置在所述限位台上的定位柱;所述加强肋有多组,沿所述基柱外侧依次由上而下等间距设置,每组所述加强肋有多个,均沿所述基柱周长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限位台包括圆环形侧板、圆形顶板,所述限位台中心与所述基柱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所述定位柱垂直焊接在所述限位台的圆环形顶板正中心位置,并在所述定位柱顶端刻十字型定位槽。
[0005]进一步的,所述基柱采用长500mm、直径为DN50的镀锌钢管。
[0006]进一步的,所述加强肋有三组,每组有4个。
[0007]进一步的,所述加强肋均采用长100mm,φ12mm的热轧钢筋。
[0008]进一步的,所述圆环形侧板采用高10mm钢板制成φ50mm的圆环形。
[0009]进一步的,所述圆形顶板采用φ50mm的圆形钢板制成。
[0010]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柱采用长20mm、φ16mm的钢筋。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柱固定在所述限位台后需涂抹防锈油,减少锈蚀。
[0012]进一步的,所述基柱与所述加强肋间采用焊接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所述圆环形侧板与所述圆形顶板间采用焊接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15]1. 结构简单,所需要的材料易于获得,各组件间采用焊接连接,加工制造难度小;
[0016]2.本技术基柱尺寸长,避免了因预埋件长度不够导致的埋置深度不合理现象,同时能够保证在混凝土倒入过程中不易倾斜,保证了预埋件的垂直度;
[0017]3. 增设多个加强肋,保证了与混凝土结合时能够提供较多的接触面积,结合力增
强;
[0018]4.基柱顶部设置顶部封闭的限位台结构,定位柱设置在限位台结构上方,混凝土顶面与限位台顶板顶面平齐,保证漏出定位柱,能够确保测量人员准确定位。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新型预制式控制点预埋件的主视图;
[0020]图2为一种新型预制式控制点预埋件的俯视图;
[0021]附图中相应标记:
[0022]1.基柱、2.加强肋、3.限位台、31.圆环形侧板、32.圆形顶板、4.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所提及的术语如“上”、“下”、“顶端”、“中心”、“外”等指出位置方位关系的名词,仅仅是针对附图所示的位置方位关系给出的,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性描述。
[0024]结合附图1-2,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预制式控制点预埋件,包括预埋件基柱1、垂直于所述基柱1焊接的加强肋2、焊接在所述基柱1顶端的限位台3、设置在所述限位台3上的定位柱4,所述加强肋2有3组,沿所述基柱1外侧依次由上而下等间距焊接,每组所述加强肋2有4个,均沿所述基柱1周长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限位台3包括圆环形侧板31和圆形顶板32,所述限位台中心与所述基柱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所述定位柱4垂直焊接在所述限位台3的圆环形顶板31正中心位置,并在所述定位柱4顶端刻十字型定位槽。
[0025]本技术一优选而非限制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基柱1采用长500mm、直径为DN50的镀锌钢管。
[0026]本技术一优选而非限制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肋2均采用长100mm,φ12mm的热轧钢筋制成。
[0027]本技术一优选而非限制性的实施例中,三组所述加强肋2由上往下依次等间距设置,第一组所述加强肋2设置在距离所述基柱1顶端150mm处,相邻两组所述加强肋之间的间距设置为138mm。
[0028]本技术一优选而非限制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圆环形侧板31采用高10mm钢板制成φ50mm的圆环形。
[0029]本技术一优选而非限制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圆形顶板32采用φ50mm的圆形钢板制成。
[0030]本技术一优选而非限制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4采用长20mm、φ16mm的钢筋。
[0031]本技术一优选而非限制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4需涂抹防锈油,减少锈蚀。
[0032]本技术一优选而非限制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圆环形侧板31和圆形顶板32采用焊接连接。
[0033]本控制点预埋件选好材料后在厂房里提前加工完成,采用长500mm、直径为DN50的
镀锌钢管制成所述基柱1,并选取12根长100mm,φ12mm的热轧钢筋均分成三组作为加强肋2,三组加强肋2之间等间距设置,且均垂直于所述基柱1焊接,每组的4个加强肋2沿着所述基柱1的圆周面呈环形均匀设置;然后选取高10mm的钢板制成φ50mm的圆环形,焊接在所述基柱1顶端作为限位台3的圆环形侧板31,再选取φ50mm的圆形钢板焊接在所述圆环形侧板31顶部作为限位台3的圆形顶板,所述限位台3中心与所述基柱1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最后选取长20mm、φ16mm的钢筋作为定位柱4焊接在所述限位台3的圆形顶板32正中心位置,焊接前需在定位柱4顶端刻十字型定位槽,便于后期观察准确找到定位点;将预埋件各组件焊接成一体后,就在需要埋设控制点位的位置将此构件垂直放入预先挖好的坑里,然后稳速倒入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与预埋件可以充分接触,需要注意的是,坑中混凝土的高度不能超过限位台3的圆形顶板32所在的水平面,当混凝土的高度达到圆形顶板32的水平面时停止倒入混凝土,让混凝土在与预埋件接触结合过程中凝固。本技术结构简单,所需要的组件材料易于获得,加工工艺采用焊接方式,加工简单;500mm长的基柱1保证了预埋深度,同时也保证了预埋件的垂直度和稳定性,基柱1外表面增设的三组加强肋2一共有12个,充分保证了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力。
[0034]以上所述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预制式控制点预埋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件基柱、垂直于所述基柱设置的加强肋、焊接在所述基柱顶端的限位台、垂直设置在所述限位台上的定位柱;所述加强肋有多组,沿所述基柱外侧依次由上而下等间距设置,每组所述加强肋有多个,均沿所述基柱周长方向等间距设置;所述限位台包括圆环形侧板、圆形顶板,所述限位台中心与所述基柱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所述定位柱垂直焊接在所述限位台的圆环形顶板正中心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式控制点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柱采用长500mm、直径为DN50的镀锌钢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式控制点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均采用长100mm,φ12mm的热轧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银龙李谦史燕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