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6223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8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行走车体包括位于顶层的水箱,水箱顶面中央区域下凹形成弧形凹面;行走车体两侧设置有支柱,弧形凹面上方设置有滚筒,滚筒两侧设置有转轴,两侧的转轴均贯穿支柱后与两侧的柴油机的输出轴连接;滚筒与弧形凹面之间存在一容纳土工布穿过的狭缝;行走车体底部两侧穿出从动转轴,还包括与转轴连动的主动飞轮,还包括与从动转轴连动的从动飞轮,从动飞轮与主动飞轮通过皮带联动。该装置采用浸的方式,让土工布进入到一个水池内,被浸湿后重新铺到地面,整个过程只对土工布进行补水,不会造成额外的水流到地面,因此补水均匀,可以起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对均匀补水养护路面有着良好的效果。有着良好的效果。有着良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设备
,具体来讲是一种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道路建设中,路面底基层、基层需要洒水养护,一般在底基层、基层施工结束后,需覆盖土工布进行洒水养生7天,养护期需保持土工布表面湿润。传统洒水养护采用水车底部喷头直接进行洒水,而水车底部喷头一般直接采用喷头进行喷洒,但需要人为控制行走,导致行走方向重复、速度不均,从而造成洒布不均。导致水化反应不一致,即保养效果不均,现需专利技术新装置,以达到洒布均匀、更方便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该结构直接对土工布作用,以浸润法对土工布进行补水。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车体,行走车体包括位于顶层的水箱,水箱顶面中央区域下凹形成弧形凹面,且该弧形凹面设置有若干镂空孔;行走车体两侧设置有支柱,弧形凹面上方设置有滚筒,滚筒两侧设置有转轴,两侧的转轴均贯穿支柱后与两侧的柴油机的输出轴连接;滚筒与弧形凹面之间存在一容纳土工布穿过的狭缝;所述行走车体底部两侧穿出从动转轴,两侧的从动转轴分别各自键槽连接橡胶槽轮,还包括与转轴连动的主动飞轮,还包括与从动转轴连动的从动飞轮,从动飞轮与主动飞轮通过皮带联动。
[0005]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表面设置有若干突刺。
[0006]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刺为三棱型的突刺。
[0007]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槽轮圆周面设置有周向凹槽,该凹槽嵌入道路两侧模板后,橡胶槽轮沿模板行走。
[0008]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厚度为4-6cm。
[0009]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车体高度为80cm-100cm。
[0010]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高度为50cm-70cm。
[0011]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前侧面与顶面进行倒圆角处理,所述水箱的后侧面与顶面进行倒圆角处理。
[0012]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动转轴设置在行走车体的底层,其内设置有2个限位的轴承,其一端从行走车体(1)穿出后悬挂从动飞轮和橡胶槽轮,而行走车体两侧向外延伸一段支架体,该支架体用于装配柴油机,柴油机连接的转轴上也悬挂主动飞轮,2个飞轮采用皮带联动。
[0013]根据本技术所述的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行走车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安装橡胶槽轮,上层设置水箱。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公开了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包括行走车体,行走车体包括位于顶层的水箱,水箱顶面中央区域下凹形成弧形凹面,且该弧形凹面设置有若干镂空孔;行走车体两侧设置有支柱,弧形凹面上方设置有滚筒,滚筒两侧设置有转轴,两侧的转轴均贯穿支柱后与两侧的柴油机的输出轴连接;滚筒与弧形凹面之间存在一容纳土工布穿过的狭缝;所述行走车体底部两侧穿出从动转轴,两侧的从动转轴分别各自键槽连接橡胶槽轮,还包括与转轴连动的主动飞轮,还包括与从动转轴连动的从动飞轮,从动飞轮与主动飞轮通过皮带联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装置采用浸的方式,让土工布进入到一个水池内,被浸湿后重新铺到地面,整个过程只对土工布进行补水,不会造成额外的水流到地面,因此补水均匀,可以起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对均匀补水养护路面有着良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侧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
[0017]其中:1、行走车体;2、水箱;21、弧形凹面;3、支柱;4、柴油机;5、滚筒;6、突刺;7、橡胶槽轮;8、土工布;9、模板;41、主动飞轮;42、转轴;71、皮带;72、从动飞轮;73、从动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2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该结构直接对土工布作用,以浸润法对土工布进行补水。
[0020]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包括行走车体1,行走车体1包括位于顶层的水箱2,水箱2顶面中央区域下凹形成弧形凹面21,且该弧形凹面设置有若干镂空孔;行走车体1两侧设置有支柱3,弧形凹面21上方设置有滚筒5,滚筒5两侧设置有转轴42,两侧的转轴均贯穿支柱3后与两侧的柴油机的输出轴连接;滚筒5与弧形凹面21之间存在一容纳土工布穿过的狭缝;所述行走车体1底部两侧穿出从动转轴73,两侧的从动转轴73分别各自键槽连接橡胶槽轮7,还包括与转轴连动的主动飞轮41,还包括与从动转轴73连动的从动飞轮72,从动飞轮72与主动飞轮41通过皮带71联动。在图1、图2中,从动转轴73设置在行走车体1的底层,其内设置有2个限位的轴承,其一端从行走车体1穿出后悬挂从动飞轮和橡胶槽轮,而行走车体1两侧向外延伸一段支架体,该支架体用于装配柴油
机,柴油机连接的转轴42上也悬挂主动飞轮,2个飞轮采用皮带联动。在本技术中,如图2所示,两侧都有柴油机,但实际上只需启动一个即可,2个柴油机的设置可以增加续航。同时也是为了配重,从而保持两侧平衡。
[0021]在本技术中,将行走车体1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用于安装车轮,即安装橡胶槽轮7,上层设置水箱,在水箱内注满水,且,由于水箱有镂空孔的弧形凹面21,因此水箱内的水会补充到弧形凹面21内,由于滚筒5的设置,使得土工布进入到弧形凹面与滚筒5之间的狭缝,则使得土工布浸到水,这样就使得土工布的水得到均匀补充。在柴油机的驱动下,滚筒5转动,同时也利用主动飞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飞轮,进而驱动橡胶槽轮7,橡胶槽轮7在道路两侧的模板上行走。使得土工布不断的穿过狭缝。
[0022]为了顺利的使得土工布从狭缝内滑出,优选的,所述滚筒表面设置有若干突刺6。
[0023]所述突刺6为三棱型的突刺。
[0024]优选的,所述橡胶槽轮7圆周面设置有周向凹槽,该凹槽嵌入道路两侧模板后、橡胶槽轮7沿模板9行走。
[0025]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车体(1),行走车体(1)包括位于顶层的水箱(2),水箱(2)顶面中央区域下凹形成弧形凹面(21),且该弧形凹面设置有若干镂空孔;行走车体(1)两侧设置有支柱(3),弧形凹面(21)上方设置有滚筒(5),滚筒(5)两侧设置有转轴(42),两侧的转轴均贯穿支柱(3)后与两侧的柴油机的输出轴连接;滚筒(5)与弧形凹面(21)之间存在一容纳土工布穿过的狭缝;所述行走车体(1)底部两侧穿出从动转轴(73),两侧的从动转轴(73)分别各自键槽连接橡胶槽轮(7),还包括与转轴连动的主动飞轮(41),还包括与从动转轴(73)连动的从动飞轮(72),从动飞轮(72)与主动飞轮(41)通过皮带(71)联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5)表面设置有若干突刺(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刺(6)为三棱型的突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建造土工布浸润法补水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槽轮(7)圆周面设置有周向凹槽,该凹槽嵌入道路两侧模板后,橡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张开贵陈兴董事陈建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