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层顶升平台的附着式顶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91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高层顶升平台的附着式顶升机构,涉及高层施工平台技术领域;包括平台柱、防摆轨道、上支撑柱、下支撑柱及动力组件,平台柱通过弹性支座连接防摆轨道,防摆轨道通过顶升台座分为上下两层,下层防摆轨道长于上层防摆轨道,下层防摆轨道的底部为防坠平台,上支撑柱位于上层防摆轨道内,下支撑柱位于下层防摆轨道内,上、下支撑柱与附着墙体的接触面分别均匀连接牛腿,牛腿与附着墙体内的预埋件配合插接,同时上、下支撑柱与附着墙体通过锚栓加强连接,动机组件包括顶升组件和千斤顶,上、下支撑柱分别连接千斤顶,千斤顶调动上、下支撑柱的牛腿与附墙墙体的预埋件的连接或分离,顶升组件带动上、下支撑柱的顶升。下支撑柱的顶升。下支撑柱的顶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层顶升平台的附着式顶升机构


[0001]本技术公开一种超高层顶升平台的附着式顶升机构,涉及高层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宝贵,各建设工程尽可能利用地上空间,各种超高层施工不断出现,通常超高层建筑指40层以上,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物。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0003]超高层核心筒结构施工是超高层施工的一种。它针对超高层核心筒结构的特点,在满足质量、安全的同时,为缩短施工工期,一般的施工顺序流程是,先施工超高层核心筒墙体竖向结构,后施工超高层核心筒水平结构及外框钢柱、外框梁板结构等。然而现有的超高层核心筒施工中需要额外设置顶升支撑梁,比较繁琐,同时顶升油缸容易失稳,导致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超高层顶升平台的附着式顶升机构,无需设置顶升支撑梁,简化施工,并且防摆轨道配套上、下支撑柱,可有效增加整体顶升机构的刚度,提高顶升稳定性。
[0005]本技术提出的具体方案是:
[0006]一种超高层顶升平台的附着式顶升机构,包括平台柱、防摆轨道、上支撑柱、下支撑柱及动力组件,
[0007]平台柱通过弹性支座连接防摆轨道,防摆轨道通过顶升台座分为上下两层,下层防摆轨道长于上层防摆轨道,下层防摆轨道的底部为防坠平台,上支撑柱位于上层防摆轨道内,下支撑柱位于下层防摆轨道内,
[0008]上、下支撑柱与附着墙体的接触面分别均匀连接牛腿,牛腿与附着墙体内的预埋件配合插接,同时上、下支撑柱与附着墙体通过锚栓加强连接,
[0009]动机组件包括顶升组件和千斤顶,上、下支撑柱分别连接千斤顶,千斤顶调动上、下支撑柱的牛腿与附墙墙体的预埋件的连接或分离,顶升组件带动上、下支撑柱的顶升。
[0010]所述的一种超高层顶升平台的附着式顶升机构中上、下支撑柱与附着墙体的接触面还连接网栅,附着墙体对应网栅孔均匀开设锚栓孔。
[001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顶升平台的附着式顶升机构中防摆轨道外侧对应连接加强筋板。
[0012]所述的一种超高层顶升平台的附着式顶升机构中上、下支撑柱外侧分别对应连接加强筋板。
[0013]所述的一种超高层顶升平台的附着式顶升机构中顶升组件为液压油缸。
[0014]本技术的有益之处是: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超高层顶升平台的附着式顶升机构,利用上、下支撑柱牛腿与附着墙体内的预埋件配合插接,以及上、下支撑柱与附着墙体通过锚栓加强了上下支撑柱与附着墙体的连接,无需再利用传统的顶升支撑梁,简化了施工的部署,同时千斤顶调动上、下支撑柱的牛腿与附墙墙体的预埋件的连接或分离,顶升组件带动上、下支撑柱的顶升,减低了施工的难度,并且利用防摆轨道容置上支撑柱和下支撑柱,有效增加整体顶升机构的刚度,提高了顶升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上支撑柱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上支撑柱与附着墙体的接触面示意图;
[0019]图4是附着墙体与上支撑柱的接触面示意图;
[0020]图5是附着墙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防摆轨道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上支撑柱顶升到位示意图;
[0023]图8是下支撑柱顶升到位示意图;
[0024]图9是本技术应用位置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平台柱,2弹性支座,3千斤顶,4斜加强筋板,5防摆轨道,6上支撑柱,7附着墙体,8锚栓,9牛腿,10预埋件,11顶升台座,12液压油缸,13下支撑柱,14加强筋板,15防坠平台,16网栅,17锚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8]一种超高层顶升平台的附着式顶升机构,包括平台柱1、防摆轨道5、上支撑柱6、下支撑柱13及动力组件,上支撑柱6和下支撑柱13可完全相同,或根据需求,进行不同改造,
[0029]平台柱1通过弹性支座2连接防摆轨道5,防摆轨道5通过顶升台座11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的防摆轨道5长于上层的防摆轨道5,下层的防摆轨道5的底部为防坠平台15,上支撑柱6位于上层的防摆轨道5内,下支撑柱13位于下层的防摆轨道5内,防坠平台15既防止下支撑柱13脱离轨道,又能进一步防止人员坠落,
[0030]上支撑柱6、下支撑柱13与附着墙体7的接触面分别均匀连接牛腿9,牛腿9与附着墙体7内的箱体空腔式预埋件10配合插接,同时上支撑柱6、下支撑柱13分别与附着墙体7通过锚栓8加强连接,
[0031]动机组件包括液压油缸12和千斤顶3,上支撑柱6及下支撑柱13分别连接一个千斤顶3,千斤顶3调动上支撑柱6及下支撑柱13的牛腿9与附着墙体7的箱体空腔式预埋件10的连接或分离,液压油缸12带动上支撑柱6及下支撑柱13的顶升。
[0032]在上述实施例中,上支撑柱6及下支撑柱13与附着墙体7的接触面还连接网栅16,
附着墙体7对应网栅孔均匀开设锚栓孔17,以便附着墙体7利用锚栓8加强连接上支撑柱6及下支撑柱13。
[0033]在上述实施例中,防摆轨道5外侧对应连接加强筋板14,并且上支撑柱6及下支撑柱13的外侧也分别对应连接斜加强筋板4,以便防摆轨道5和上支撑柱6及下支撑柱13具有更强的刚性,不易变形。
[0034]本技术应用位置可参考图9,当需要进行顶升时,
[0035]拆除上支撑柱6的锚栓8,液压油缸12顶升顶升台座11向上,千斤顶3牵动上支撑柱6与附着墙体7分离,平台柱1向上提升直至相应位置,千斤顶3牵动上支撑柱6的牛腿与附着墙体7的预埋件10进行配合插接,再人为利用锚栓8加强固定上支撑柱6与附着墙体7,
[0036]拆除下支撑柱13的锚栓8,千斤顶3牵动下支撑柱13与附着墙体7分离,液压油缸12回缩带动下支撑柱13上升至相应位置,千斤顶3牵动下支撑柱13的牛腿与附着墙体7的预埋件10进行配合插接,再人为利用锚栓8加强固定下支撑柱13与附着墙体7,完成上、下支撑柱的顶升。
[0037]本技术中的连接可以是可拆卸的连接如丝扣连接,榫卯连接,止口连接等等,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式连接,如焊接,一体成型等等,根据需求,选取合适连接方式即可。
[003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顶升平台的附着式顶升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平台柱、防摆轨道、上支撑柱、下支撑柱及动力组件,平台柱通过弹性支座连接防摆轨道,防摆轨道通过顶升台座分为上下两层,下层防摆轨道长于上层防摆轨道,下层防摆轨道的底部为防坠平台,上支撑柱位于上层防摆轨道内,下支撑柱位于下层防摆轨道内,上、下支撑柱与附着墙体的接触面分别均匀连接牛腿,牛腿与附着墙体内的预埋件配合插接,同时上、下支撑柱与附着墙体通过锚栓加强连接,动机组件包括顶升组件和千斤顶,上、下支撑柱分别连接千斤顶,千斤顶调动上、下支撑柱的牛腿与附墙墙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阴光华耿永力时建王自胜王希河马贤涛刘王奇冯泽权晁自如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