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525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所述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包括立杆、脚手板、网板、加强板、导轨,所述立杆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空心杆体,所述脚手板包括一圈矩形的侧壁和铺设于所述侧壁内的顶板,所述网板包括一圈矩形的方框和铺设于所述方框内的网片,所述加强板包括一圈矩形的加强框和以斜支撑的结构设于其内侧的加强杆,所述导轨包括两条相互平行、开口反向设置的槽钢,二者之间设有多个横杆以及长度方向与之垂直的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爬架结构差异大,零部件不通用的技术问题。零部件不通用的技术问题。零部件不通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满足建筑施工以及装饰施工的需要,人们通常都要搭设脚手架。以往搭设的大都是多立杆脚手架,这种脚手架用于高层建筑时,不仅投入大,而且搭设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人曾设计了附墙可升降式脚手架,一般简称为爬架。由于目前爬架的生产、组装厂商多且杂,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爬架之间零部件不能通用,甚至同厂不同型号的爬架之间也存在零部件不能通用的问题。因此势必要设计一种生产、组装方便,零部件通用的标准化爬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爬架结构差异大,零部件不通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
[0004]一种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包括立杆、脚手板、网板、加强板、导轨,所述立杆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空心杆体,沿轴向设有多个贯穿其两条长边侧壁的安装孔、多个贯穿其两条宽边侧壁的安装孔;所述脚手板包括一圈矩形的侧壁和铺设于所述侧壁内的顶板,所述侧壁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网板包括一圈矩形的方框和铺设于所述方框内的网片,所述方框反向的两外侧上设有多个安装件;所述加强板包括一圈矩形的加强框和以斜支撑的结构设于其内侧的加强杆,所述加强框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导轨包括两条相互平行、开口反向设置的槽钢,二者之间设有多个横杆以及长度方向与之垂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安装孔;多根所述立杆竖直设置并布置为两层,两层之间水平的设置有多层所述脚手板,靠近墙体的一层设有所述加强板、所述导轨,远离墙体的一层设有所述网板,均通过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件连接。
[0005]在本技术提供的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设于不同层的、相邻的所述立杆之间,设有连接横杆连接;其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立杆连接。
[0006]在本技术提供的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轨与另一层的、相邻的所述立杆之间,设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为直角梯形的框架,其平行的两条框架上沿长度方向等距的设有多个安装孔,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导轨、所述立杆连接。
[0007]在本技术提供的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立杆的横截面外尺寸为长80mm宽40mm。设于所述立杆长边的所述安装孔间距为100mm半径为9mm;设于所述立杆宽边的所述安装孔间距为1100mm/400mm相间设置,半径为7mm。
[0008]在本技术提供的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间隔为1100mm,与所述立杆2宽边侧壁的所述安装孔的位置一致,所述网板的外尺寸为长1916mm,宽1500mm。
[0009]在本技术提供的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框的长边、所述加强杆均为横截面与所述立杆一致的空心杆体,宽边为横截面为“L”形的杆体;所述加强框的长边长为3000mm、宽边长为520mm,所述加强板的外尺寸为长3000mm宽680mm。设于所述加强框的长边的所述安装孔间距为100mm半径为9mm,设于所述加强框的宽边的所述安装孔间距为200mm半径为9mm。
[0010]在本技术提供的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侧壁由两种长度的侧板相间的首尾拼接构成,长度分别为2100mm、590mm,所述脚手板的外尺寸为长2100mm宽600mm;设于所述脚手板的所述安装孔间距为100mm半径为9mm。
[0011]在本技术提供的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槽钢的宽度为80mm、二者间距72mm,所述横杆间隔为100mm;设于所述连接板的所述安装孔间距100mm半径9mm。
[001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所述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对爬架中各个零部件的结构、尺寸进行了更好的设计,通用程度提高,安装和使用也更为方便。在各个零部件上均设置了大量相互适配的所述安装孔,使得爬架的组装过程简化、组装效率高,也使得其可调整的范围增大,可以直接在组装时调整零件位置以适应现场环境。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的立体图;
[0014]图2至图6分别是本技术提供的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中立杆、脚手板、网板、加强板、导轨的立体图;
[0015]图7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7]请参阅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1的立体图,包括立杆2、脚手板3、网板4、加强板5、导轨6。为便于展示内部结构,仅设置了一层所述加强板5和不到一层的所述网板4。
[0018]请参阅图2,是所述立杆2的局部立体图。
[0019]所述立杆2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空心杆体,横截面外尺寸长80mm、宽40mm,整体的长度预设为3.5m、4.5m、5m几种规格,也可视实际情况进行裁剪。所述立杆2上沿轴向设有多个贯穿其两条长边侧壁的安装孔7,间距为100mm、直径为9mm;还沿轴向设有多个贯穿其两条宽边侧壁的安装孔7,间距为1100mm/400mm相间,直径为7mm。
[0020]请参阅图3,是所述脚手板3两种视角的立体图。
[0021]所述脚手板3由四条两种长度的侧板31相间的首尾拼接构成侧壁。所述侧板31的长度分别为2100mm、590mm,其横截面为“L”形,拼接后于顶面形成一圈平台。顶板32为矩形的薄板,铺设于所述平台上。整体外尺寸为长2100mm宽600mm高65mm。所述侧板31沿长度方向等距的设有多个安装孔7,间距为100mm、直径为9mm。
[0022]在所述侧壁内还设有三根平行于宽边的加强筋33,其两端与长的所述侧板31连接,侧面与所述平台、所述顶板32连接。
[0023]请参阅图4,是所述网板4的立体图。
[0024]所述网板4由四条两种长度的方钢41相间的首尾拼接构成方框,其外尺寸为长1916mm宽1500mm,其内侧铺设有一层网片42。所述方框内呈“爪”形的设有三根加强方钢42,所述加强方钢42的两端分别与一根所述方钢41连接,侧面与所述网片42连接。
[0025]所述方框的左右两外侧分别设有二个安装件43,二者之间的间隔为1100mm,与所述立杆2宽边侧壁的所述安装孔7适配。
[0026]请参阅图5,是所述加强板5的立体图。
[0027]所述加强板5由四条两种结构的加强边51相间的首尾拼接构成加强框,其中长加强边511的结构与所述立杆2的结构一致,但长度为3000mm,短加强边512的横截面为“L”形,长度为520mm。所述加强框内以斜支撑的结构设有三根加强杆52,其结构也与所述立杆2一致,长度与所述加强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包括立杆、脚手板、网板、加强板、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空心杆体,沿轴向设有多个贯穿其两条长边侧壁的安装孔、多个贯穿其两条宽边侧壁的安装孔;所述脚手板包括一圈矩形的侧壁和铺设于所述侧壁内的顶板,所述侧壁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网板包括一圈矩形的方框和铺设于所述方框内的网片,所述方框反向的两外侧上设有多个安装件;所述加强板包括一圈矩形的加强框和以斜支撑的结构设于其内侧的加强杆,所述加强框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导轨包括两条相互平行、开口反向设置的槽钢,二者之间设有多个横杆以及长度方向与之垂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安装孔;多根所述立杆竖直设置并布置为两层,两层之间水平的设置有多层所述脚手板,靠近墙体的一层设有所述加强板、所述导轨,远离墙体的一层设有所述网板,均通过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设于不同层的、相邻的所述立杆之间,设有连接横杆连接;其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立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与另一层的、相邻的所述立杆之间,设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为直角梯形的框架,其平行的两条框架上沿长度方向等距的设有多个安装孔,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导轨、所述立杆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爬架标准化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的横截面外尺寸为长80mm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年武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建建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