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86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轴模具,包括组合模板及拔模组件,组合模板包括上模板及下模板,上模板与下模板连接,以使上进液槽与下进液槽共同围成进液腔,上主流槽与下主流槽共同围成主流腔,上导流槽与下导流槽共同围成导流腔,上分流槽与下分流槽共同围成分流冒口,上轴模槽与下轴模槽共同围成轴模腔,进液腔、主流腔、导流腔、分流冒口及轴模腔依次连通构成组合流道结构;拔模组件包括上拔模柱及下拔模柱,上拔模柱设置于上模板上,下拔模柱设置于下模板上。本轴模具结构简单且流道设计合理,能够提高铁液的利用率,能够提高铁液成型时的流速均匀性,而且便于脱膜取出成型后的轴产品。型后的轴产品。型后的轴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轴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
[0003]轴一般由铁液浇筑在轴模具内经过冷却等工艺制得,轴模具一般采用钢材制成,钢材价格昂贵,模具的成本大,然而现有的轴模具的流道设计不合理,导致铁液的利用率低,铁液成型时的流速不均匀,成型轴产品的尺寸出现偏差,成型轴产品的良品率偏低;而且脱膜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流道设计更合理且方便拔模的轴模具,能够提高铁液的利用率,能够提高铁液成型时的流速均匀性。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轴模具,包括:
[0007]组合模板,所述组合模板包括上模板及下模板,所述上模板的左区域及右区域分别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上流道结构,所述下模板的左区域及右区域分别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下流道结构,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连接,以使每个所述上流道结构分别与每个所述下流道结构共同围成组合流道结构;其中,每个所述上流道结构均包括上进液槽、上主流槽、上导流槽、上分流槽及上轴模槽,每个所述下流道结构均包括下进液槽、下主流槽、下导流槽、下分流槽及下轴模槽,所述上进液槽与所述下进液槽共同围成进液腔,所述上主流槽与所述下主流槽共同围成主流腔,所述上导流槽与所述下导流槽共同围成导流腔,所述上分流槽与所述下分流槽共同围成分流冒口,所述上轴模槽与所述下轴模槽共同围成轴模腔,所述进液腔、所述主流腔、所述导流腔、所述分流冒口及所述轴模腔依次连通构成所述组合流道结构;及
[0008]拔模组件,所述拔模组件包括上拔模柱及下拔模柱,所述上拔模柱设置于所述上模板上,所述下拔模柱设置于所述下模板上。
[0009]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进液腔的腔壁开设有进液口。
[0010]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流腔包括中央导流腔、两个侧边导流腔及四个侧支导流腔,所述中央导流腔及两个所述侧边导流腔分别与所述主流腔连通,两个所述侧边导流腔分别设置于所述中央导流腔的两侧,每两个所述侧支导流腔分别连通于每个所述侧边导流腔的左端及右端。
[0011]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轴模腔设为多个,所述分流冒口的腔壁开设有入流孔
及多个分流孔,所述入流孔与所述导流腔连通,每个所述分流孔分别与每个所述轴模腔连通。
[0012]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分流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入流孔的直径。
[0013]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轴模腔设为至少两个,所述入流孔设为至少两个。
[0014]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轴模腔设为五个,所述入流孔设为五个。
[0015]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上拔模柱及所述下拔模柱均包括钢材内芯及硅胶隔热外套,所述硅胶隔热外套套设于所述钢材内芯外。
[0016]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组合模板还包括螺栓,所述上模板开设有上螺孔,所述下模板开设有下螺孔,所述螺栓的第一端与所述上螺孔连接,所述螺栓的第二端与所述下螺孔连接。
[0017]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组合模板还包括四个上角垫及四个下角垫,四个所述上角垫分别包裹于所述上模板的四角位置处,四个所述下角垫分别包裹于所述下模板的四角位置处。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9]本技术的轴模具结构简单,且流道设计更合理,通过设置两个相互对称的流道结构,以使铁液在轴模具的左区域及右区域均匀分布,能够提高铁液的利用率;铁液浇筑进入进液口内,经过进液腔、主流腔、导流腔及分流冒口后,均匀流入轴模腔内成型,能够提高铁液成型时的流速均匀性,减少成型轴产品出现的尺寸偏差问题,提高成型轴产品的良品率。轴产品冷却成型后再通过上拔模柱及下拔模柱便于上模板与下模板的分离脱膜,便于取出成型后的轴产品。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轴模具的立体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轴模具的正面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轴模具的反面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轴模具的正面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轴模具的局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9]一种轴模具,包括:组合模板,所述组合模板包括上模板及下模板,所述上模板的左区域及右区域分别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上流道结构,所述下模板的左区域及右区域分别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下流道结构,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连接,以使每个所述上流道结构分别与每个所述下流道结构共同围成组合流道结构;其中,每个所述上流道结构均包括上进液槽、上主流槽、上导流槽、上分流槽及上轴模槽,每个所述下流道结构均包括下进液槽、下主流槽、下导流槽、下分流槽及下轴模槽,所述上进液槽与所述下进液槽共同围成进液腔,所述上主流槽与所述下主流槽共同围成主流腔,所述上导流槽与所述下导流槽共同围成导流腔,所述上分流槽与所述下分流槽共同围成分流冒口,所述上轴模槽与所述下轴模槽共同围成轴模腔,所述进液腔、所述主流腔、所述导流腔、所述分流冒口及所述轴模腔依次连通构成所述组合流道结构;及拔模组件,所述拔模组件包括上拔模柱及下拔模柱,所述上拔模柱设置于所述上模板上,所述下拔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模板,所述组合模板包括上模板及下模板,所述上模板的左区域及右区域分别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上流道结构,所述下模板的左区域及右区域分别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下流道结构,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连接,以使每个所述上流道结构分别与每个所述下流道结构共同围成组合流道结构;其中,每个所述上流道结构均包括上进液槽、上主流槽、上导流槽、上分流槽及上轴模槽,每个所述下流道结构均包括下进液槽、下主流槽、下导流槽、下分流槽及下轴模槽,所述上进液槽与所述下进液槽共同围成进液腔,所述上主流槽与所述下主流槽共同围成主流腔,所述上导流槽与所述下导流槽共同围成导流腔,所述上分流槽与所述下分流槽共同围成分流冒口,所述上轴模槽与所述下轴模槽共同围成轴模腔,所述进液腔、所述主流腔、所述导流腔、所述分流冒口及所述轴模腔依次连通构成所述组合流道结构;及拔模组件,所述拔模组件包括上拔模柱及下拔模柱,所述上拔模柱设置于所述上模板上,所述下拔模柱设置于所述下模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腔的腔壁开设有进液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腔包括中央导流腔、两个侧边导流腔及四个侧支导流腔,所述中央导流腔及两个所述侧边导流腔分别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位超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典展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