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状光源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843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面状光源构件,包括:    一矩形导光板;以及    一灯管,位于该导光板的一侧边,其包括一有效发光区以及二无效发光区,其中有效发光区介于无效发光区之间,且无效发光区呈一弧形,相对设置在矩形导光板的角落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状光源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设置弧形冷阴极灯管(CCFL),可避免产生暗区的面状光源构件。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以及平面显示器制造技术的进步,公知的如液晶显示器(LCD)等显示装置,已应用于例如笔记本计算机(PC)等各种不同的电子产品中。一般来说,在液晶显示器(LCD)的面状光源构件中,通常通过一冷阴极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作为一发光源。首先参阅图1,该图表示一公知的面状光源构件的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光线行进的方向。如图所示,于一矩形导光板1中央具有一发光面2,其中一长条形的冷阴极灯管3(CCFL)相对设置在导光板1的一侧边;另外,光线经由冷阴极灯管3(CCFL)发出后进入导光板1,并通过上述发光面2反射而形成一面光源。由于冷阴极灯管3(CCFL)是通过电极端放电撞击灯管内壁萤光材质而发光,因此公知的冷阴极灯管3(CCFL)两端接近电极处通常具有一亮度较暗的无效发光区31,以及介于左、右端无效发光区31之间形成一有效发光区32。一般来说,无效发光区31限定在亮度低于整体灯管平均亮度值以下的区域。此外,基于显示器内部空间的限制,一般来说上述长条形冷阴极灯管3(CCFL)所能设置的尺寸范围,仅略大于导光板1的长度。如图1中所示,一冷阴极灯管3(CCFL)所能设置的范围介于一左侧边界A以及一右侧边界A′之间,也就是说灯管的长度必须小于一最大限制长度L。如此,上述冷阴极灯管3(CCFL)两端亮度较暗的无效发光区31,将因相对位于导光板1下方左、右侧处,进而使得发光面2下方角落的亮度减低从而产生一暗区21。如图1所示,上述公知的面状光源构件中,位于发光面2下方角落的暗区21将使得平面显示器产生亮度不均匀的现象,进而影响平面显示器整体的显示品质。因此,针对公知冷阴极灯管3(CCFL)容易产生暗区23的缺点,如何设计一种可使亮度更均匀,且能避免暗区产生的面状光源构件,确实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公知冷阴极灯管3(CCFL)容易造成暗区21产生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面状光源构件,通过配置一弧形的冷阴极灯管,可避免暗区的产生,并可提供一亮度更均匀且构造简单的面状光源构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面状光源构件,包括一矩形导光板以及一冷阴极灯管(CCFL)。上述灯管位于导光板的一侧边,包括一有效发光区以及二无效发光区,其中无效发光区位于灯管的两端,有效发光区在上述无效发光区之间。另外,无效发光区呈一弧形,相对设置在矩形导光板的角落处。灯管的长度大于上述侧边的长度。另外,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导光板略呈一矩形,其中在导光板的至少一角落处呈圆弧形,因此可适度地产生聚光作用,并汇集无效发光区的光线,进而提高发光面角落处的亮度。本专利技术通过配置一弧形的冷阴极灯管(CCFL),可避免上述暗区的产生,并可提供一亮度更均匀且构造简单的面状光源构件。附图说明图1表示公知的面状光源构件的示意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针对图1公知面状光源构件加以改进。并参阅图2,该图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面状光源构件包括一冷阴极灯管4(CCFL)以及一矩形导光板5。其中,上述冷阴极灯管4(CCFL)呈一弧形,相对设置在导光板5的一侧边,包括一有效发光区42以及二无效发光区41,其中上述无效发光区41位于冷阴极灯管4(CCFL)的两端,有效发光区42介于上述无效发光区41之间。其中,上述矩形导光板5中央具有一发光面6。光线经由冷阴极灯管4(CCFL)发出后进入导光板5中央的发光面6,并通过上述发光面6反射后而形成一面光源。如上所述,无效发光区41限定亮度低于整体灯管平均亮度值以下的区域。由于上述冷阴极灯管4(CCFL)呈一弧形,因此位于冷阴极灯管4(CCFL)左、右两端的无效发光区41,可通过其弧形的几何特性向外延伸至导光板5角落处与左、右侧边界A、A′间的空隙中(如图2所示)。特别地是,通过上述弧形冷阴极灯管4(CCFL)的配置方式,可较一般公知长条形灯管具有更长的灯管长度(甚至可大于左、右侧边界A、A′间的最大限制长度L),同时可增加其发光范围。另外,在将两端的无效发光区41弯曲延伸至导光板5的角落处后,可避免如公知的无效发光区41因亮度不足形成的暗区出现。如图2所示,位于冷阴极灯管4(CCFL)中央的有效发光区42,可完全经由导光板5下方投射光线进入中央的发光面6,如此可减低灯管两端无效发光区4 1的影响,并有效提高亮度的均匀性。第二实施例接着参阅图3,该图表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面状光源构件包括一冷阴极灯管4(CCFL)以及一导光板7。其中,上述冷阴极灯管4(CCFL)呈一弧形,相对设置在导光板7的一侧,包括一有效发光区42以及二无效发光区41,其中上述无效发光区41位于冷阴极灯管4(CCFL)的两端,有效发光区42介于上述无效发光区42之间。其中,上述矩形导光板7中央具有一发光面6。光线经由冷阴极灯管4(CCFL)发出后进入导光板7中央的发光面8,并通过上述发光面8反射后而形成一面光源。如上所述,无效发光区41限定亮度低于整体灯管平均亮度值以下的区域。参阅图3,由于上述冷阴极灯管4(CCFL)呈一弧形,因此位于冷阴极灯管4(CCFL)左、右两端的无效发光区41,可通过其弧形的几何特性向外延伸至导光板7角落处与左、右侧边界A、A′间的空隙中。特别地是,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7略成一矩形,且相对于上述冷阴极灯管4(CCFL)两端无效发光区41的导光板7角落处,设有对应的圆弧角71(如图3所示)。通过位于导光板7角落处的圆弧角71,可产生一聚光效果,并用以汇集原本亮度不足的无效发光区41所产生的光线,如此可有效提高位于发光面8角落处的亮度,避免公知暗区的产生并提高发光效率。此外,通过设置弧形的冷阴极灯管4(CCFL),可较一般公知长条形灯管具有更长的灯管长度(甚至可大于左、右侧边界A、A′间的最大限制长度L),因此可增加其发光范围。此外,在将两端的无效发光区41弯曲延伸至导光板7角落处后,可避免公知的因无效发光区41亮度不足而造成暗区的产生。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设置有弧形的冷阴极灯管4(CCFL),且具有较公知长条形灯管更长的灯管长度,通过其弧形的几何特性向外延伸至导光板7的角落处,可避免发光面8受到无效发光区41的影响,并可避免暗区产生。此外,利用在对应于无效发光区41的导光板7角落处设有圆弧角71(如图3所示),可产生一聚光效果,改善公知无效发光区41亮度不足的缺点,并可有效提高位于发光面8角落处的亮度。本专利技术虽以较佳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任何熟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和范围内,可做出许多更动与润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后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面状光源构件,包括一矩形导光板;以及一灯管,位于该导光板的一侧边,其包括一有效发光区以及二无效发光区,其中有效发光区介于无效发光区之间,且无效发光区呈一弧形,相对设置在矩形导光板的角落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光源构件,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精皇黄华男
申请(专利权)人: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