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夹生产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53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夹生产用模具,涉及塑料制品生产技术领域,包括顶座和底座,所述顶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静模具,所述静模具的下方设置有动模具,所述动模具的前后两侧外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底座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柱,且底座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注塑孔、进料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储液腔之间的配合使用,方便对注塑的原料进行快速冷却成型,增加了生产的速度,且通过侧板、底板、弹簧、限位柱、圆孔和卸料轴之间的配合使用,将第二模具槽内成型的产品顶出,方便将成型产品取出,增加了卸料的便捷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夹生产用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塑料制品生产
,具体是一种塑料夹生产用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塑料制品是采用塑料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生活、工业等用品的统称。相对于金属、石材、木材,塑料制品具有成本低、可塑性强等优点,在国民经济中应用广泛,塑料工业在当今世界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多年来塑料制品的生产在世界各地高速度发展。我国塑料制品产量在世界排名中始终位于前列,其中多种塑料制品产量已经位于全球首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塑料制品生产大国。2001-2010年我国塑料制品产量年均增幅维持在15%以上,2010年我国塑料制品总产量达到5830万吨。塑料夹是塑料制品中的一种,一般在塑料夹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模具注塑成型。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多数塑料夹生产用模具成型后的产品易遗留在模具槽内,导致卸料的困难度增加,使得卸料的便捷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夹生产用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塑料夹生产用模具,包括顶座和底座,所述顶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静模具,所述静模具的下方设置有动模具,所述动模具的前后两侧外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底座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柱,且底座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顶座的中间开设有注塑孔,所述静模具的顶部中间开设有进料孔,且静模具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模具槽,所述动模具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模具槽,且动模具的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圆孔,所述底板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卸料轴,所述顶座顶部的外沿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静模具的顶部外沿处开设有第二通孔,且静模具的上侧内部设置有储液腔。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处于顶座的下方,且底座与顶座相适配,所述限位柱的顶部贯穿于动模具并与静模具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动模具与限位柱通过间隙配合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模具的顶部与静模具的底部接触,且动模具与静模具相适配,所述底板的顶部与动模具的底部通过弹簧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模具槽与第二模具槽相适配,所述注塑孔的底部与进料孔的顶部连通,所述进料孔的底部与第一模具槽的顶部连通。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一通孔分别开设在顶座顶部的外沿处,若干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开设在动模具顶部的外沿处,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数量一致,所述第一通孔的底部与第二通孔的
顶部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储液腔连通。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卸料轴的上端处于圆孔的内部,所述卸料轴与圆孔相适配,且卸料轴与圆孔通过滑动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注塑孔、进料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储液腔之间的配合使用,方便对注塑的原料进行快速冷却成型,增加了生产的速度,且通过侧板、底板、弹簧、限位柱、圆孔和卸料轴之间的配合使用,将第二模具槽内成型的产品顶出,方便将成型产品取出,增加了卸料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塑料夹生产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一种塑料夹生产用模具中侧视图的剖面图。
[0015]图3为一种塑料夹生产用模具中静模具俯视图的剖面图。
[0016]图中标记:1、顶座;2、底座;3、静模具;4、动模具;5、限位柱;6、底板;7、侧板;8、弹簧;9、注塑孔;10、第一通孔;11、第一模具槽;12、第二模具槽;13、进料孔;14、第二通孔;15、圆孔;16、卸料轴;17、储液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塑料夹生产用模具,包括顶座1和底座2,顶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静模具3,静模具3的下方设置有动模具4,动模具4的前后两侧外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侧板7,底座2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柱5,且底座2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底板6,底座2处于顶座1的下方,且底座2与顶座1相适配,限位柱5的顶部贯穿于动模具4并与静模具3的底部固定连接,动模具4与限位柱5通过间隙配合连接,底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8,动模具4的顶部与静模具3的底部接触,且动模具4与静模具3相适配,底板6的顶部与动模具4的底部通过弹簧8连接,顶座1的中间开设有注塑孔9,静模具3的顶部中间开设有进料孔13,且静模具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模具槽11,动模具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模具槽12,且动模具4的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圆孔15,第一模具槽11与第二模具槽12相适配,注塑孔9的底部与进料孔13的顶部连通,进料孔13的底部与第一模具槽11的顶部连通,底板6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卸料轴16,卸料轴16的上端处于圆孔15的内部,卸料轴16与圆孔15相适配,且卸料轴16与圆孔15通过滑动连接,顶座1顶部的外沿处开设有第一通孔10,静模具3的顶部外沿处开设有第二通孔14,且静模具3的上侧内部设置有储液腔17,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4均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一通孔10分别开设在顶座1顶部的外沿处,若干个第二通孔14分别开设在动模具4顶部的外沿处,第一通孔10与第二通孔14的数量一致,第一通孔10的底部与第二通孔14的顶部连通,第二通孔14与储液腔17连通。
[001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首先将熔融状态下的塑料原料注入注塑孔9内,熔融状态下的塑料原料通过进料孔13填充至第一模具槽11和第二模具槽
12的内部,然后将冷却水注入第一通孔10内,冷却水再通过第二通孔14进入储液腔17的内部,起到了对静模具3的降温的功能,使第一模具槽11和第二模具槽12的原料快速冷却成型,增加了生产的速度,当塑料成型后,通过向下按压侧板7,使动模具4挤压弹簧8后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卸料轴16穿过圆孔15的顶部,将第二模具槽12内成型的产品顶出,方便将成型产品取出,增加了卸料的便捷性。
[002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夹生产用模具,包括顶座(1)和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静模具(3),所述静模具(3)的下方设置有动模具(4),所述动模具(4)的前后两侧外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侧板(7),所述底座(2)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柱(5),且底座(2)的顶部中间固定连接有底板(6),所述底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8),所述顶座(1)的中间开设有注塑孔(9),所述静模具(3)的顶部中间开设有进料孔(13),且静模具(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模具槽(11),所述动模具(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模具槽(12),且动模具(4)的前后两侧对称开设有圆孔(15),所述底板(6)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卸料轴(16),所述顶座(1)顶部的外沿处开设有第一通孔(10),所述静模具(3)的顶部外沿处开设有第二通孔(14),且静模具(3)的上侧内部设置有储液腔(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夹生产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处于顶座(1)的下方,且底座(2)与顶座(1)相适配,所述限位柱(5)的顶部贯穿于动模具(4)并与静模具(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动模具(4)与限位柱(5)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晨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海东妮文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