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护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547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7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救护车,包括车头及后车箱,车头的尾部连接有拖架,后车箱设置在所述拖架上,车头内设有驾驶室,后车箱内设有医疗舱,医疗舱通过中隔板与驾驶室隔离开,后车箱的顶部高于车头的顶部,后车箱的顶部前端设置有导流罩,导流罩朝向车头的顶部凸出延伸,并与车头的顶部衔接,导流罩的内部设有柜体,柜体的柜门开设于中隔板上、且设置为从医疗舱中打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救护车,在视觉上车头与后车箱不断开,看似为连体式结构,提高救护车的协调性和美观度,并且还能够提高车头与后车箱的连接强度,同时这种结构的救护车由于车头和后车厢的内部空间还是保持独立,因此整体无需对车头部分做任何破坏性切割、改装,降低改装成本。改装成本。改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救护车


[0001]本技术涉及特种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救护车。

技术介绍

[0002]救护车是特种车辆当中的一种,救护车是医院急诊救治的重要工具,其不仅承担着转运患者的任务还是一个小型的抢救室。随着我国医疗救护车的不断深入发展,救护车在全国越来越普及,救护车的发展也越来越成熟化、专业化、细分化,各种用途、各种环境下使用的的救护车也不一样。
[0003]目前,救护车一般都是在普通车型上进行改装而来,救护车一般包括车头和后部厢体,现有技术当中,车头和后部厢体的连接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分体式,即车头和后部厢体结构上是分开的,内部空间独立,另一种是连体式,即车头和后部厢体连接为一体,内部空间也是连通。
[0004]上述两种连接方式存在的缺陷在于,分体式的方案在视觉上车头和后部厢体断开,不够协调一致,也不美观,同时连接强度也不够,连体式的方案虽然能够解决分体式方案的各种缺陷,但对原车车头改动非常大,改装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观协调且改装成本低的救护车。
[0006]一种救护车,包括车头及后车箱,所述车头的尾部连接有拖架,所述后车箱设置在所述拖架上,所述车头内设有驾驶室,所述后车箱内设有医疗舱,所述医疗舱通过中隔板与所述驾驶室隔离开,所述后车箱的顶部高于所述车头的顶部,所述后车箱的顶部前端设置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朝向所述车头的顶部凸出延伸,并与所述车头的顶部衔接,所述导流罩的内部设有柜体,所述柜体的柜门开设于所述中隔板上、且设置为从所述医疗舱中打开。
[0007]上述救护车,通过将后车箱设置在车头的后拖架上,并将后车箱顶部前端设置的导流罩朝向车头的顶部凸出延伸,并与车头的顶部衔接,使得在视觉上车头与后车箱不断开,看似为连体式结构,提高救护车的协调性和美观度,并且还能够提高车头与后车箱的连接强度,同时这种结构的救护车由于车头和后车厢的内部空间还是保持独立,因此整体无需对车头部分做任何破坏性切割、改装,保证原车车头的完整性、安全性,降低改装成本。此外,还借助外凸的导流罩来开设柜体,增大救护车的空间利用率。
[0008]进一步地,所述后车箱的顶部前端设有嵌入式爆闪灯。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后车箱的骨架与所述拖架之间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缓冲部件。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罩斜向下延伸,且倾斜幅度与所述车头的顶部的倾斜幅度相对应。
[0011]进一步地,所述救护车的所有外板均采用玻璃钢蜂窝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中隔板上设有观察窗。
[0013]进一步地,所述后车箱的顶部两侧及尾部均设有爆闪照明一体灯。
[0014]进一步地,所述医疗舱包括位于所述医疗舱左侧的设备区、位于所述医疗舱中间的治疗区、以及位于所述医疗舱右侧的乘坐区。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救护车的侧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救护车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医疗舱的左侧布局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医疗舱的右侧布局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医疗舱的后视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医疗舱的顶部布局图;
[0021]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缓冲部件的布局图。
[00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3][0024][0025]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9]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救护车,包括车头10及后车箱20,车头10的尾部连接有拖架30,后车箱20设置在拖架30上。其中:
[0030]车头10内设有驾驶室,后车箱20内设有医疗舱21,医疗舱21通过中隔板11与驾驶室11隔离开,即医疗舱21与驾驶室11相互独立,这样车头10尾部就不需要在切割出一通道来连通医疗舱21。其中,中隔板11可以是车头10的外板,或后车箱20的外板,或者是车头10与后车箱20拼接后的两层外板,保证车头10的完整性。
[0031]后车箱20的顶部高于车头10的顶部,后车箱20的顶部前端设置有导流罩22,导流罩22朝向车头10的顶部凸出延伸,并与车头10的顶部衔接。导流罩22的内部设有柜体23,柜体23的柜门231开设于中隔板11上、且设置为从医疗舱21中打开,柜体23可以设置为储物柜或设备柜。后车箱的顶部前端设有嵌入式爆闪灯25,后车箱20的顶部两侧及尾部均设有爆闪照明一体灯26。集成的爆闪灯25和爆闪照明一体灯26主要用于满足救护车的灯光警示需求。
[0032]为了使车头10和后车箱20更好的融为一体,导流罩22斜向下延伸,且倾斜幅度与所述车头10的顶部的倾斜幅度相对应,从而使导流罩22与车头10顶部完美衔接,从外观上更加协调一致。
[0033]其中,请参阅图2,医疗舱21包括位于医疗舱21左侧的设备区21a、位于医疗舱21中间的治疗区21b、以及位于医疗舱21右侧的乘坐区21c。具体地,请参阅图3,设备区21a设有左前壁柜211、左后设备柜212、顶部吊柜213、以及设置于左后设备柜212中的供氧系统214和电气及氧气控制系统215。请参阅图5,治疗区21b设有担架系统216,担架系统216可以包括上车担架及担架平台,可供病员平躺治疗使用,担架前部可设有污物桶,收纳车内废弃物使用。请参阅图4,乘坐区21c设有长条座柜217、和紫外线消毒灯218。另外,请参阅图6,医疗舱21的顶部设有一体成型的吸塑凸台221,吸塑凸台221上集成了照明灯222、输液架223、扶手杆224、换气扇225、手术射灯226和室内摄像头227,方便车内开展医疗工作。通过上述的布局方案,合理利用了医疗舱21的空间,设备摆放有序,方便使用。此外,中隔板11上设有观察窗111,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护车,包括车头及后车箱,所述车头的尾部连接有拖架,所述后车箱设置在所述拖架上,所述车头内设有驾驶室,所述后车箱内设有医疗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疗舱通过中隔板与所述驾驶室隔离开,所述后车箱的顶部高于所述车头的顶部,所述后车箱的顶部前端设置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朝向所述车头的顶部凸出延伸,并与所述车头的顶部衔接,所述导流罩的内部设有柜体,所述柜体的柜门开设于所述中隔板上、且设置为从所述医疗舱中打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箱的顶部前端设有嵌入式爆闪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箱的骨架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勇刘存宾黄学良王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